橘葉栝樓散

橘葉栝樓散

橘葉栝樓散出自醫書《醫宗金鑒》,主要用來治療婦人哺乳期乳房腫痛,寒熱往來,服發散藥寒熱退後,紫腫焮痛者。

來源

《醫宗金鑒》卷六十六。

組成

橘葉20片 栝樓半個或1個 川芎 黃芩 梔子(生研) 連翹(去心) 石膏(煅) 柴胡 陳皮
橘葉橘葉
青皮各3克 甘草(生)1.5克

用法

上藥以水500毫升,煎至400毫升,空腹時服。滓再煎服。

主治

婦人哺乳期乳房腫痛,寒熱往來,服發散藥寒熱退後,紫腫焮痛者。

方劑別名

瓜萎散

藥物組成

栝樓1個(去皮),生差半兩,甘草半兩,金銀花3錢,牛蒡子3錢(微炒)。

處方來源

瑞竹堂方》卷五。

方劑主治

便癰等惡瘡。

用法用量

上藥不犯銅鐵器,捶碎,用酒1大升,煎數沸,空心溫服。微利為度。

附註

瓜萎散(《準繩·瘍醫》卷四)。

中藥方劑之桔類

方劑學,名處方,俗稱湯頭。是中醫在辨證論治中產生的一個處方,根據藥物的性能和相互關係,配伍而成,在同一張方劑中,藥物相同,配伍不同,所產生的方劑不同,故方劑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