槲鶇

槲鶇

體大(28厘米)的褐色鶇,下體皮黃白而密布黑色點斑。與歐歌鶇的區別在體型較大,上體褐色較濃,外側尾羽端白,翼下白。覆羽邊緣白色。雌鳥似雄鳥。

基本信息

概述

槲鶇槲鶇

槲鶇 Mistle Thrush
雀形目 > 鶲科 >鶇屬
PASSERIFORMES > Muscicapidae > Turdus viscivorus
描述:體大(28厘米)的褐色鶇,下體皮黃白而密布黑色點斑。與歐歌鶇的區別在體型較大,上體褐色較濃,外側尾羽端白,翼下白。覆羽邊緣白色。雌鳥似雄鳥。
虹膜-褐色;嘴-黑色,基部黃色;腳-粉褐。
叫聲:叫聲為乾澀的顫音zerrrrr,鳴聲為淒涼且抑鬱的下降笛音。似烏鶇。
分布範圍:歐洲亞洲北部至中亞、西伯利亞中部及中國西部。
分布狀況:種群數量稀少。亞種bonapartei繁殖於新疆西南部及西北部的天山。
習性:性懼生而謹慎。站姿甚直。覓食於農耕地、開闊地、森林地面及林間。

命名及分類

此物種是由林奈在其1758年著作《自然系統》(Systemanaturae)被首次描述,使用了目前的學名。槲鶇的中文名反映了其以槲寄生為食的特點,而學名的種加詞viscivorus的意思也是“食槲寄生者”。
2007年的分子生物學研究表明槲鶇與羽色相近的歐歌鶇(T.philomelos)和寶興歌鶇(T.mupinensis)有較近的親緣關係,這三種鶇從遍布世界的鶇中分化出形成的分支較早,因此槲鶇與歐洲其他的鶇比如烏鶇(T.merula)親緣較遠

特徵

體長平均為27cm,體型比歐歌鶇大,雄鳥和雌鳥外形相似。虹膜為褐色,喙黑色,基部黃色,背部深灰褐色,胸腹黃或白色,比歐歌鶇淺很多,並密布有黑色斑點,尾羽外側尖端、翼下及覆羽邊緣白色,腳為粉褐色。

習性

槲鶇為候鳥,冬天會從北方到南方越冬,遷徙時會形成小型鳥群。雜食動物,以多種昆蟲蚯蚓、蝸牛、蛞蝓和漿果為食,尤喜食槲寄生的果實,故因此而得名。冬季時槲鶇會占據果樹,並且拒絕其他種類的鶇前來覓食。生性膽小謹慎,站立時體態正直。樹上築巢,在以草葉、草根和泥土編織,內鋪有乾草的杯狀巢中產卵,一窩4-5枚卵,卵白色,上有灰褐或紅褐色斑點。
叫聲為乾澀顫音“zerrrrr”及淒郁的下降笛音,似烏鶇,不如歐歌鶇的鳴聲婉轉。天氣惡劣或在夜間,雄性會在樹木、屋頂或高高的棲木上發出響亮婉轉的鳴叫,一般是在多雨的早春。

相關條目

野生動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