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藥部位
乾燥成熟種子。
性味
味微苦,性涼。
歸經
歸肝、脾、胃、腎經。
功效
補氣補血,健胃消食,除風止痛,強筋硬骨。
主治
用於水血不足,面色蒼白,四肢無力,脘腹疼痛,納呆食少;風濕肢體關節痿軟疼痛,性冷淡。
用法用量
10~15g。
禁忌
不宜生用。
炮製
採集加工
秋、冬二季採收成熟果實,取出種子,乾燥。
炮製方法
炒熟後去殼,研粉。
生理特性
常綠、木質大藤本,莖扭旋,枝無毛。二回羽狀複葉,長10-25厘米;羽片通常2對,頂生1對羽片變為卷鬚;小葉2-4對,對生,革質,長橢圓形或長倒卵形,長3-9厘米,寬1.5-4.5厘米,先端鈍,微凹,基部略偏斜,主脈稍彎曲,主脈兩側的葉面不等大,網脈兩面明顯;葉柄短。穗狀花序長15-25厘米,單生或排成圓錐花序式,被疏柔毛;花細小,白色,密集,略有香味;苞片被毛;花萼闊鍾狀,長2毫米,具5齒;花瓣5,長圓形,長4毫米,頂端尖,無毛,基部稍連合;雄蕊稍長於花冠;子房無毛,花柱絲狀。莢果長達1米,寬8-12厘米,彎曲,扁平,木質,成熟時逐節脫落,每節內有1粒種子;種子近圓形,直徑4-6厘米,扁平,暗褐色,成熟後種皮木質,有光澤,具網紋。花期3-6月;果期8-11月。
生長環境
產我國台灣、福建、廣東、廣西、雲南、西藏等省區。生於山澗或山坡混交林中,攀援於大喬木上。東半球熱帶地區廣布。
藥材性狀
本品為扁圓形或扁橢圓形,直徑4~6cm,厚1cm。表面棕紅色至紫褐色,具光澤,有細密的網紋,有的被棕黃色細粉。一端有略凸出的種臍。質堅硬。種皮厚約1.5mm,種仁乳白色,子葉2。氣微,味淡,嚼之有豆腥味。
10版中國藥典新增藥材及飲片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已由衛生部2010年第5號公告頒布,自2010年10月1日起執行。本版藥典與歷版藥典比較,收載品種明顯增加,其中新增藥材及飲片65種。本次任務為整理類任務,可添加摘要、信息模組、圖片、內鏈等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