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半夏

姜半夏

姜半夏為常見中藥材,是半夏的炮製加工品。半夏別名:(三葉半夏、三葉老、三步跳、麻玉果、燕子尾)是帶有毒性的一味中藥材,性味辛溫,因其味辛辣、麻舌而刺喉,具有“戟人咽”的刺激性,經炮製後得到的炮製品之一姜半夏毒性降低。姜半夏的β-谷甾醇和琥珀酸的薄層層析結果呈陽性,鳥苷的含量不得少於0.004mg/g。功能為降逆止嘔。用於痰多咳喘,痰飲眩悸,風痰眩暈,痰厥頭痛,嘔吐反胃,胸脘痞悶,梅核氣;生用外治癰腫痰核。注意:不宜與烏頭類藥材同用。

基本信息

質量標準

目的:建立姜半夏的質量標準。
方法:以β-谷甾醇、琥珀酸和鳥苷為指標,採用薄層層析法和高效液相色譜法對收集的姜半夏進行質量標準研究。
結果:暫定姜半夏的β-谷甾醇和琥珀酸的薄層層析結果應呈陽性,鳥苷的含量不得少於0.004mg/g。
結論:建立了較為完善的姜半夏質量標準,改變了過去僅依靠經驗和感官判斷的鑑定方法。

簡介

姜半夏半夏
自古以來,半夏被列為毒品類中藥,因其味辛辣、麻舌而刺喉,具有“戟人咽”的刺激性。經炮製後得到的炮製品之一姜半夏毒性降低,但由於其中的有效成分及刺激性成分不明確,《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05年版僅在半夏項下收載胺基酸的定性鑑別,未見有關姜半夏的質量標準報導。
以β-谷甾醇、琥珀酸和鳥苷為指標,採用薄層層析法和高效液相色譜法對收集的姜半夏進行質量標準研究,建立姜半夏的質量標準,以保證臨床用藥的質量。
性味與歸經:辛、溫;有毒。歸脾、胃、肺經。
功能與主治:降逆止嘔。用於嘔吐反胃,胸脘痞悶,梅核氣。
用途:供配方或遵醫囑
貯藏:置通風乾燥處,防蛀。

來源

【來源】本品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Pinelliaternata(Thunb.)Breit.的乾燥塊莖。夏、秋二季採挖,洗淨,除去外皮及鬚根,曬乾,炮製。

炮製

所謂姜半夏就是取揀淨的半夏,浸泡至口嘗稍有麻辣感後,另取生薑切片煎湯,加白礬與半夏共煮透,取出,晾至六成乾,悶潤後切片,晾乾。
一般情況下每半夏100斤,用生薑25斤,白礬12斤8兩,夏季用14斤8兩。半夏用於痰多咳喘、痰飲眩悸、內痰眩暈、嘔吐反胃、胸脘痞悶、梅核氣症;生用外治癰腫痰核。姜半夏多用於降逆止嘔。

臨床套用

姜半夏姜半夏
①治療嘔吐
用姜半夏製成注射液,肌肉注射,每次2毫升。治療各種嘔吐,臨床上可代替"愛茂爾"套用,有人認為其鎮吐作用比"愛茂爾"強兩倍多。未發現副作用。
②治療瘧疾
生半夏2錢,搗爛置於膠布上。於瘧疾發作前3~4小時貼於臍部,可控制發作。
③治療急性乳腺炎
取生半夏1~2錢,蔥白2~3根,共搗爛,揉成團(亦可用生半夏搗細和米飯少許捏成丸),塞於患乳對側鼻孔,每日2次,每次塞半小時。用於急性乳腺炎早期計72例,多數治療2~3次見效。
④治療雞眼
半夏研末敷於患部。用藥前先洗淨患處,消毒後用手術刀削去雞眼的角化組織,呈一凹面,然後放入半夏末,外貼膠布。經5~7天后,雞眼壞死脫落,生出新生肉芽組織,再過數日即可痊癒。治療30餘例未見復發。
⑤治療牙痛
生半夏1兩,搗碎,置於90%酒精3兩中,浸泡1日後即可使用。用時以棉球蘸藥液塞入齲齒洞中,或塗擦痛牙周圍。治療100餘例,95%以上患者均有效果。
⑥治療急慢性化膿性中耳炎
生半夏研末溶於米酒或50%酒精中(1份半夏,3份酒精),浸泡24小時以上,取上層澄清液滴耳。用時先用雙氧水洗滌外耳道,然後滴入藥液數滴,每天1~2次。據10例觀察,對急性中耳炎效果較好,一般1~2天見效,1周內可治癒。
⑦預防和減輕血吸蟲病口服銻劑的中毒反應
口服銻劑治療血吸蟲病過程中,嘔吐是常見的毒性反應,往往迫使治療中斷;如於口撮銻劑同時加服法半夏粉與甘草粉,則有預防或減輕中毒反應的作用。每口服銻劑1次,服半夏粉3.2分,生甘草粉4.8分。據12例觀察,一般服藥期間都能照常工作,精神愉快,食慾正常;僅4例有輕微不適:略感噁心嘔吐,或短暫的腹痛或腹瀉,均不影響工作。
⑧治療矽肺
據144例各期患者的初步觀察,對主觀症狀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客觀檢查除個別病例的血清粘蛋白下降和血矽增高外,其它檢查(如X線攝片)尚無明顯變化。少數病例對肝功能有不良影響,尿中出現紅細胞,故套用時應緊密注意肝腎的毒性反應。用法:用姜半夏口服、肌肉注射或噴霧給藥,劑量一般為每日7錢。治療持續1~10個月不等,大多在3~5個月左右。

10版中國藥典新增藥材及飲片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已由衛生部2010年第5號公告頒布,自2010年10月1日起執行。本版藥典與歷版藥典比較,收載品種明顯增加,其中新增藥材及飲片65種。本次任務為整理類任務,可添加摘要、信息模組、圖片、內鏈等內容。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