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崗龍[過崗龍]

過崗龍[過崗龍]

過崗龍,龍鬚藤的莖。植物為常綠攀援本質藤本,高2~7米。幼枝淺黃色,密布銹黃色皮孔,嫩枝、花序、葉背均被短茸毛,卷鬚2個對生或1個。生於溝邊、山谷、河邊、疏林下或灌木林中。分布廣東、廣西、福建、台灣、浙江、湖北、湖南、江西、貴州等地。 能夠祛風,去瘀,止痛。治風濕骨痛,跌打接骨。

簡介

【名稱】過崗龍

【英文名】Suberect Spatholobus Stem, Stem of Suberect Spatholobus

【別名】爬樹龍

(雲南思茅、紅河)過山龍、青竹標、老蛇藤、大青龍(雲南紅河),過江龍、大過山龍、爬山虎(雲南元江),大青竹標(通海、征江),大青蛇、大戇毒(雲南曲靖),萬丈潔(貴州水城),山包穀(貴州羅甸),過崗龍(廣西融水),鴨綠江(廣西鳳山),上木蜈蚣(廣西金秀),石蓮藕(廣西武鳴),當年見(廣西靖西),石蛇(廣東惠陽)

【來源】為豆科榼藤子屬植物榼藤子Entada phaseoloides (L.) Merr.,以藤及種仁入藥。藤全年可采,切片,蒸後曬乾;種子冬春采,去外殼,煮熟或炒熟曬乾碾粉。

過崗龍藤如龍狀過崗龍藤如龍狀

【性味歸經】藤:微苦、澀,平。種仁:微甘、澀,平。

【功能主治】

藤:祛風除濕,活血通絡。用於風濕性關節炎,跌打損傷,四肢麻木。

種仁:利濕消腫。用於黃疸,腳氣,水腫。

【用法用量】

藤:0.3~1兩。水煎服或浸酒服,並煎水洗患處。

種仁:粉1錢,開水沖服。

【注意】服用種仁,必須煮熟或炒熟,不可過量,否則有中毒的危險。

【備註】(1)本品樹皮浸液能催吐、瀉下,有強烈的刺激性,誤入眼中可引起眼結膜炎。服用種仁,必須煮熟或炒熟,不可過量,否則有中毒的危險。中毒症狀為頭暈,嘔吐,血壓急劇下降,呼吸減緩乃至死亡。解救方法:洗胃,導瀉;服稀醋酸或鞣酸。如血壓下降可皮下注射甲(基)腎上腺素或麻黃素25~50毫克;如循環、呼吸障礙時可用強心劑或興奮劑,必要時給氧等對症治療。

過崗龍過崗龍

【摘錄】《全國中草藥彙編》

詳細介紹

過崗龍過崗龍

【性狀】本品呈不規則的塊片狀

,斜而扭曲,大小不等,厚1~2cm。外皮棕褐色或淡棕色,粗糙,有地衣斑,具明顯縱皺紋或溝紋,可見側枝痕及皮孔,常有1條棱脊狀突起。切麵皮部深棕色,有紅棕色或棕黑色樹脂狀物,木部棕色或淡棕色,有多數小孔,可見紅棕色樹脂狀物環繞髓部呈偏心環紋,髓部較小,類圓形,有的呈小空洞狀,偏於有棱脊的一側。質堅硬,不易折斷。氣微,味微澀。

曬乾後的過崗龍曬乾後的過崗龍

【鑑別】本品莖的橫切面:木栓層寬廣,含棕色或棕紅色色素。皮層散有石細胞,有的薄壁細胞含草酸鈣方晶。中柱鞘石細胞排列成環。韌皮部散有較多纖維束,韌皮射線呈漏斗狀;分泌細胞含紅棕色物。形成層成環。木質部射線寬1~5 列細胞,導管單個散列或數個相聚。粉末黃棕至紅棕色。纖維束黃色,周圍細胞含草酸鈣方晶,形成晶纖維。石細胞類圓形、類方形、類三角形或多角形,壁厚,直徑50~150μm;有的胞腔內含紅棕色物。具緣紋孔導管較大,大者直徑約1000μm。

樹脂道直徑60~100μm,內含紅棕色分泌物。

【檢查】水分 照水分測定法(《中國藥典》 附錄Ⅸ H 第一法)測定,不得過14.0%。

照醇溶性浸出物測定法項下的熱浸法(《中國藥典》 附錄Ⅹ A)測定,用70%乙醇作溶劑,不得少於6.0 %。

【炮製】除去雜質,洗淨,潤透,切厚片,乾燥。

過崗龍過崗龍

食用方法

【用法用量】

過崗龍過崗龍

內服:煎湯,10~15g,大劑量可用至30g;或浸酒。

【注意】

陰虛火亢者慎用。

【附方】

1.治放射線引起的白血病:雞血藤一兩。長期煎服。(江西《中草藥學》) 2.治白虎歷節,膝脛劇痛如咬,晝輕夜重,局部發熱 制蒼朮15g,黃柏12g,雞血藤9g,乳香、沒藥、千年健各6g。水煎服。(《本草駢比》) 3.治老人血管硬化,腰背神經痛 雞血藤20g,杜仲15g,五加皮10g,生地黃15g,水500ml,煎至200ml,去渣。每日3次分服。(《現代實用中藥》) 4.治腰痛,白帶 雞血藤30g,金櫻根、千斤拔、杜仲藤、旱蓮草(墨旱蓮)各15g,必要時加黨參15g。每日1劑,2次煎服。(《全國中草藥彙編》) 5.治經閉 雞血藤、穿破石各30g。水煎服,每日 1劑。(《益壽中草藥選解》) 6.治再生障礙性貧血 雞血藤60~120g,雞蛋2~4個,紅棗10個。加水8碗,煎至大半碗(雞蛋熟後去殼放入再煎),雞蛋與藥汁同服,每日1劑。(《全國中草藥彙編》) 7.治白細胞減少症 雞血藤15g,黃芪12g,白朮、茜草根各9g。水煎服,每日1劑。(《益壽中草藥選解》) 【臨床套用】

1.治療閉經:雞血藤糖漿10~30毫升,日服3次,療程1~4周。治療190例,近期有效65例。一般於服藥後7~20天通經。 2.雞血藤膏(《中藥製劑手冊》)治血不養筋而致的筋骨疼痛,手足麻木,及月經衰少:雞血藤4800g,冰糖2400g。將雞血藤水煎3-4次,取汁過濾,濃縮,再加冰糖製成稠膏,每服15~24g,用溫開水沖服。方中雞血藤補血行血,舒經活絡,為君藥。 3.雞血藤湯(《中藥臨床套用》)治風濕痹痛:雞血藤15g,半楓荷30g,當歸15g,牛膝9g,楓香寄生、海風藤、姜各15g。水煎服。方中雞血藤,舒經活絡,為臣藥。 4.再障方(《中藥臨床套用》)治再生障礙性貧血:雞血藤30g,何首烏24g,牡丹皮9g,熟地黃15g,五爪龍各30g,雲苓(茯苓)、白朮各15g,當歸12g。水煎服(必要時加阿膠9g)。 5.補血湯:熟地黃15克,當歸12克,白芍藥10克,雞血藤15克。將以上四味補藥洗淨,加入清水,浸漬2小時,煎煮40分鐘,取汁溫服。藥渣再加清水,煎煮30分鐘,取汁再服。每日1劑,早晚各服1次。功效 補益精血,滋養肝腎。主治血虛心悸、頭暈、目眩、閉經、面色無華等。 【食療方】

過崗龍過崗龍

雞血藤乾品10~15克,瘦豬肉150克。二味共燉至肉爛,食肉服湯。每日1次,5天為一療程。

功效:養血補肝,搜風通絡。

植物

植物形態

附生藤本。莖粗壯,粗3-5厘米,背面綠色,腹面黃色,節環狀,寬1-3毫米,黃綠色,生多數肉質氣生根,節間長1-2厘米。幼枝上葉片圓形,長16厘米,寬13厘米,先端驟尖,全緣。成熟枝葉片輪廓卵狀長圓形、卵形,表面綠色,發亮,背面淡綠色,長60-70厘米,寬40-50厘米,有時更長大,先端銳尖,基部淺心形,中肋腹面下陷,背面隆起高達1厘米,基部寬達5毫米;不等側羽狀深裂達中肋,裂片6-9(-15)對,中部裂片不等側的線形,上彎,基部稍狹,先端近截平,上側漸尖,具凸尖,長20厘米以上,寬3-5厘米,中央有1條(基生裂片有3條)明顯隆起的I級側脈或2-3條II級側脈,向上裂片漸狹,基生裂片較寬、常達6-7厘米。花序腋生,序柄粗壯,綠色,圓柱形,長10-20厘米,粗1.5-3厘米。佛焰苞肉質,二面黃色,邊緣稍淡,卵狀長圓形,長17-20厘米,寬10-12厘米,蕾時席捲,花時展開成舟狀。肉穗花序無柄,灰綠色,圓柱形,長15-16厘米,粗2-3厘米,先端鈍圓,基部斜形。雄蕊花絲線形,基部狹,長約5毫米,與子房近等長,花葯黃色,長圓形,長不及1毫米;子房正六角狀錐形,長5毫米,頂部寬約3毫米,花柱明顯,長約1厘米,柱頭長圓形,縱向,黃色;胚珠每室多數,珠柄纖細,著生於由隔膜形成的側膜胎座上。果序粗棒狀,長15-20厘米,粗5-5.5厘米;漿果錐狀楔形,綠白色,卞部白色透明或黃色,長1.8厘米,頂部寬5厘米,中央漸狹為高約1毫米的宿存花柱。果皮厚,內含豐富的無色粘液。花期5-8月,果翌年夏秋成熟。

生境分布

產福建、台灣、廣東、廣西、貴州、雲南、西藏東南部,海拔2200米以下,常見於季雨林和亞熱帶溝谷常綠闊葉林內,匍匐於地面、石上,或攀附於樹幹上。錫金、孟加拉、印度東北部、斯里蘭卡、緬甸、寮國、越南至印度尼西亞爪哇島都有分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