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拼音:lè yuè部首:木 部外筆畫:9 總筆畫:13
五筆86:RISU 五筆98:RISU 倉頡:IOD
筆順編號:3251141341234 四角號碼:32904 Unicode:CJK 統一漢字 U+697D
楽
lè
古同“樂”。
楽
yuè
古同“樂”。
釋義
同“樂”
樂 ( lè )(1)ㄌㄜ
(2)高興;喜悅:快~。~事。~觀。~滋滋。
(3)喜歡;很願意:~意。~此不疲。津津~道。喜聞~見。
(4)笑:可~。大家都~了。他說了個笑話把大家逗~了。
<動>
(1)喜悅;愉快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論語·學而》
並怡然自樂。――晉·陶淵明《桃花源記》
遊人去而禽鳥樂也。――歐陽修《醉翁亭記》
君游海而樂之,奈臣有圖國者何?――《韓非子·十過》
似與游者相樂。――唐·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記》
熙熙而樂。――唐·柳宗元《捕蛇者說》
(1)ㄩㄝ
(2)指音樂:~器。奏~。
(3) (Yuè)姓
(1)丨ㄠ
(2) 動詞,以……為樂
註:語出自《論語》,此處讀yào
原文: 子曰:“知者樂水,仁者樂②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
譯文:孔子說:“智者喜愛水,仁者喜愛山;智者好動,仁者好靜; 智者快樂,仁者長壽。
姓氏
樂姓最早出現在大約3000年以前的春秋時代,是宋國王族的後裔,發源於河南省商丘。周宣王時,宋國的一個國君叫宋戴公,本為子姓,其兒子名衎(kàn 音看),字樂父。衎生子傾父澤,傾父澤又生子夷父須,夷父須以其祖父衎之字樂父命姓,成為樂姓。夷父須就是這一支樂姓的始祖。此外,樂姓尚有多個起源,也有(yuè)和(lè)兩個讀音。詳見詞條“樂姓”。
楽yue:吐的意思,郯城方言(辭海)
佛學釋義
梵語sukha,巴利語同。為‘苦’之對稱。即身心適悅之感覺。三受之一,又作樂受;亦為五受根之一,二十二根之一,故又作樂根。若由身、心上區分之,於身之適悅感受稱為樂受;於心則稱喜受。樂總為一切善業所引生之果報,故其業亦稱順樂受業。樂有多種分類。
三樂三樂:(1)天樂,修十善,生於天界所受之樂。(2)禪樂,入禪定境界之樂。(3)涅盤樂,又作寂滅樂,得涅盤之樂。三樂另有:(1)外樂,指眼等前五識所生之樂。(2)內樂,指初禪、第二禪、第三禪意識所生之樂。(3)法樂樂,由無漏之智慧所生之樂。《 佛學大詞典 》
四樂四樂:(1)出離樂,又作出家樂,即出家求道而得解脫之樂。(2)遠離樂,指初禪之樂,即遠離欲與惡不善法之樂。(3)寂靜樂,為第二禪以上之樂,即止息尋、伺等精神作用之樂。(4)菩提樂,遠離煩惱而獲真實智之樂,即得菩提之樂。此四種樂又稱四味、四無罪樂,乃超越世間之寂靜世界所具有之四種樂味。四種樂加上涅盤樂,則為五種樂。[大毗婆沙論卷十四、卷七十八、俱舍論卷三、卷十五、成唯識論卷五、梁譯攝大乘論釋卷十三、卷十五、華嚴經探玄記卷七、大方廣佛華嚴經疏卷二十六]
其它
以樂器奏出音曲。有聲樂、器樂、舞樂三類。經中之言‘樂’,多為器樂之意。法華經卷一方便品(大九·九上):‘若使人作樂,擊鼓吹角貝,簫、笛、琴、箜篌、琵琶、鐃、銅鈸,如是眾妙音,盡持以供養,或以歡喜心,歌唄頌佛德,乃至一小音,皆已成佛道。’即是其例。據梵文楞伽經(Lan%ka^vata^ra su^tra)第一章所記,印度有七全音,即具六(sah=ars!ya)、神仙曲(r!s!abha)、持地調(ga^ndha^ra)、明意(dhaivata)、近聞(nis!a^da)、中令(madhyama)、雞屍迦(kais/ika)。亦有以等五(梵pan~cama )替代雞屍迦,稱為七全音者。在南印度阿摩羅婆提(梵Am=ara^vati^ )塔之欄楯雕刻中,刻有琵琶及橫笛類之樂器。又無量壽經鈔卷五解釋無量壽經所說之五音,以為即宮、商等五聲。
在中國,以五聲八音為樂,五聲為音階,即宮、商、角、征、羽。八音為器樂之分類,即塤、笙、鼓、管、弦、磐、鍾、柷等。其後印度、西域等地之樂傳來,五聲乃加變宮、變徵而成七聲,樂器種類亦有增加。蓋佛教禁止以娛樂為目的之歌舞音曲,長阿含卷十一善生經中,列舉伎樂之六失;增一阿含經卷三十八以禁止作倡伎樂為八關齋法之一;五分律卷二十六禁止比丘自以歌舞供養於塔。然據法華經玄贊卷四末(大三四·七二七中):‘發菩提心經雲,音樂、女色,不以施人,亂眾生故。此供養佛,故不相違,如金藏中音樂供養事。’即準許以音樂、歌舞等供養於佛。[發菩提心經論卷上、止觀輔行傳弘決卷四之三、前漢書卷二十一下、隋書卷十四](參閱‘佛曲’2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