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容
餎 ɡē 部首筆畫部首:飠部外筆畫:6總筆畫:9
五筆86:QNTK五筆98:QNTK倉頡:NVHER
筆順編號:355354251 四角號碼:27764Unicode:CJK 統一漢字 U+9979
餎 le 基本字義1. 〔餄~〕見“餄”。
詳細字義1. 餎 le
2. ——見“餄餎”( héle)
3. 另見 gē
餎 gē 詳細字義1. 餎 gē
2. 另見 le
常用詞組1. 餎瘩 gēda
[flour lump] 麵疙瘩。一種麵食
餎( gē),部首筆畫 部首:飠,部外筆畫:6, 總筆畫:9,常用作“餎瘩”。
部首:飠部外筆畫:6總筆畫:9
五筆86:QNTK五筆98:QNTK倉頡:NVHER
筆順編號:355354251 四角號碼:27764Unicode:CJK 統一漢字 U+9979
餎 le 基本字義1. 〔餄~〕見“餄”。
詳細字義1. 餎 le
2. ——見“餄餎”( héle)
3. 另見 gē
餎 gē 詳細字義1. 餎 gē
2. 另見 le
常用詞組1. 餎瘩 gēda
[flour lump] 麵疙瘩。一種麵食
餄餎(讀音hé le),也叫河漏、和樂,是將豌豆面、莜麥面、蕎麥麵或其他雜豆面和軟,用餄餎床子(一種木製或鐵制的有許多圓眼的工具),把面通過圓眼壓出來,...
簡介 分類特點餎餷,同咯扎,一種食品,用豆面做成餅形,切成塊,熬菜吃、炸著吃或炒菜吃,是唐山的名食之一,是百姓逢年過節,婚喪喜慶,迎來送往的必備之物。在當地,甚至還有...
來源 分布 工藝 營養 食用蕎面餄餎是北方麵食三絕之一,與蘭州拉麵、山西刀削麵齊名。餄餎,古稱"河漏"。元代農學家王禎《農書,蕎麥》:"北方山後,諸郡多種,治去皮殼,磨而成面或作湯...
食品用料 製作方法 食品特點 營養價值 相關典故餄餎面[hé le miàn](市面上又稱合羅面)是一種中國北方晉冀魯豫陝五省的傳統特色麵食之一,製作者用餄餎床子(做餄餎面的工具,有漏孔)把和好的蕎麥...
起源之說 製作方法 各地特色 歷史研究郟縣餄餎面是河南郟縣地區一道用料考究、獨具特色,已有千年歷史的漢族特色名小吃,簡稱郟縣餄餎。郟縣餄餎是一種圓形條狀面制食品,初以蕎麥麵為面料,其加入用純...
歷史 發展壓餄餎是用餄餎床子(像工具機模樣的工具)把和好的麵團軋成滾圓長麵條。北方大部分地區都有吃餄餎的習慣。
簡介 套用申家餄餎是一道歷史悠久的地方美食,《魏縣誌》記載,從隋朝開始出現在攤點上,它色艷味濃,肥香不膩,是請客宴友的上等佳肴。在1885年開立獨立餐飲企業。
來源 簡介 發展歷程 相關故事 功效餎炸餄 是生活中的一種美食,是通州西集鎮的特產。
“餎炸餄”的來歷 老北京的最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