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官員楊瑄
相關史料
《明史 列傳第五十》概述
楊瑄,字廷獻,豐城人。景泰五年進士。授御史。剛直尚氣節。景帝不豫,廷臣請立東宮,帝不允。瑄與同官錢璡、樊英等約疏爭,會“奪門”事起,乃已。生平
天順初,印馬畿內。至河間,民訴曹吉祥、石亨奪其田。瑄以聞,並列二人怙寵專權狀。帝語大學士李賢、徐有貞曰:“真御史也。”遂遣官按核,而命吏部識瑄名,將擢用。吉祥聞之懼,訴於帝,請罪之。不許。未幾,亨西征還,適彗星見,十三道掌道御史張鵬、盛顒、周斌、費廣、張寬、王鑑、趙文博、彭烈、張奎、李人儀、邵銅、鄭冕、陶復及御史劉泰、魏翰、康驥將劾亨、吉祥諸違法事。先一日,給事中王鉉泄於亨。亨與吉祥泣訴帝,誣鵬等為已誅內官張永從子,結黨排陷,欲為永報仇。明日疏入,帝大怒,收鵬及瑄。御文華殿,悉召諸御史,擲彈章,俾自讀。斌且讀且對,神色自若。至冒功濫職,帝詰之曰:“彼帥將士迎駕,朝廷論功行賞,何雲冒濫?”斌曰:“當時迎駕止數百人,光祿賜酒饌,名數具在。今超遷至數千人,非冒濫而何?”帝默然,竟下瑄、鵬及諸御史於獄。榜掠備至,詰主使者,瑄等無所引,乃坐都御史耿九疇、羅綺主謀,亦下獄。論瑄、鵬死,余遣戍。亨等復譖諸言官。帝諭吏部,給事、御史年逾三十者留之,余悉調外。尚書<王翱>列上給事中何玘等十三人,御史吳禎等二十三人。詔以玘等為州判官,禎等為知縣。會大風震雷,拔木髮屋,須臾大雨雹。亨、吉祥家大木俱折,二人亦懼。掌欽天監禮部侍郎湯序本亨黨,亦言上天示警,宜恤刑獄。於是帝感悟,戍瑄、鵬鐵嶺衛,余貶知縣,泰、翰、驥三人復職,而玘、禎等亦得無調。玘、鵬行半道,適承天門災,肆赦放還。或謂當詣亨、吉祥謝,二人卒不往,復謫戍南丹。憲宗即位,並還故官。瑄尋遷浙江副使。按行海道,禁將校私縱戍卒。修捍海塘,築海鹽堤岸二千三百丈,民得奠居。為副使十餘年,政績卓然,進按察使。西湖水舊可溉諸縣田四十六萬頃,時堙塞過半,瑄請浚之。設防置閘,以利灌溉,功未就,卒。海鹽人祠祀之。
另一說法
子源,字本清,幼習天文,授五官監候。正德元年,劉瑾等亂政,源上言:“自八月初,大角及心宿中星動搖不止。大角,天王之坐,心宿中星,天王正位也,俱宜安靜,今乃動搖。其占曰:‘人主不安,國有憂。’意者陛下輕舉逸游,弋獵無度,以致然也。又北斗第二第三第四星,明不如常。第二曰天璇,后妃之象。后妃不得其寵則不明,廣營宮室妄鑿山陵則不明。第三曰天機,不愛百姓,驟興征徭則不明。第四曰天權,號令不當則不明。伏願陛下祗畏天戒,安居深宮,絕嬉戲,禁游畋,罷騎射,停工作,申嚴號令,毋輕出入,抑遠寵幸,裁節賜予,親元老大臣,日事講習,克修厥德,以弭災變。”疏下禮部,尚書張升等稱源忠愛。報聞。迨十月,霾霧時作,源言:“此眾邪之氣,陰冒於陽,臣欺其君,小人擅權,下將叛上。”引譬甚切。瑾怒,矯旨杖三十,釋之。又上言:“自正德二年來,占得火星入太微垣帝座前,或東或西,往來不一,乞收攬政柄,思患預防。”蓋專指瑾也。瑾大怒,召而叱之曰:“若何官,亦學為忠臣?”源厲聲曰:“官大小異,忠一也。”又矯旨杖六十,謫戍肅州。行至河陽驛,以創卒。其妻斬蘆荻覆之,葬驛後。
楊氏父子以忠諫名天下,為士論重。而源小臣抗節,尤人所難。天啟初,賜謚忠懷。
清代人物楊瑄
概述
楊瑄字玉符,一作玉斧,號楷庵,華亭(今上海市松江縣)洛北村人。成長經歷
楊瑄秉承家學,頗有才華,而且幼年又曾師事同邑“放筆為文,浩瀚莫御”的董而中,因此更加才華橫溢。康熙十四年(1675)中舉人,次年聯捷進士,改庶吉士。十七年七月授翰林院編修之職,同年八月主持過順天鄉試。 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八月,聲勢顯赫的康熙帝舅父佟國綱(內大臣、都統),隨撫遠大將軍福全出擊厄魯特部噶爾丹時,在烏蘭布通戰死,楊瑄與其他翰林官員奉令撰文祭祀。由於他在祭文中引用了五代時後梁大將王彥章的典故,觸犯康熙帝的忌諱,因此,這年十月康熙下詔:“今覽楊瑄所撰內大臣、都統、公舅舅佟國綱祭文,引用王彥章事跡,極其悖謬。朕見所撰祭文,每於旗下官員,多隱藏不美之言,於漢人則多鋪張粉飾,是何意見?”康熙所謂的“悖謬”與“不美”,可能是指王彥章系被俘而死,而佟國綱卻未嘗被俘,另外,王彥章擁戴的是“昏亂”的梁末帝,而佟國綱的主子康熙則是“聖明”的。凡此種種,均犯清廷之忌。結果,楊瑄被革職.“發奉天八旗當差”,遣戍奉天(即瀋陽),禮部尚書張英也受到牽累而被革職。生卒年
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五月釋歸本籍”。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春,康熙南巡至江南,也許是由於曾經“駐蹕”過楊瑄的故鄉松江,因此突然記起了“原任編修楊瑄,學問甚優”,於是在四月份下詔“著復原職”。同年九月又“充日講起居注官”。四十四年(1705年)十一月主持過順天武鄉試。四十五年二月升任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同年五月充經筵講官,六月又兼任詹事府詹事。
四十七年(1708年)冬,楊瑄由於贊同大學士馬齊推戴皇八子胤禩為太子之議,違背了康熙帝的意願,因此在次年(1709年)正月獲罪。康熙帝以“知交雜濫”,“人品亦皆不端”為藉口,命楊瑄及王鴻緒等四人“原品休致”。同時馬齊被革職拘禁,馬齊之弟馬武也牽累入獄。
雍正元年(1723年)胤禛藉口楊瑄“不奉召赴闕,擅入乾清門”,把他遣戍到更為遙遠的黑龍江城(今愛輝)。
主要著作
楊瑄卒於戍所。其遺著有《楷庵詩草》(一作《楷庵集》),又作《楷庵詩略》、《塞外草》。《塞外草》寫於塞外,對於邊事的考證,大有裨益,可惜“只存近體數章”。其兩子楊錫履、楊錫恆也都能夠工詩善文,撰有專著。其交遊可考者,還有著名詩人吳梅村(見《梅村詩集》卷十)、許志進(見《謹齋詩稿》癸已年稿)、勞之辨(見《靜觀堂詩集》卷十一)、陳廷敬(見《午亭文編》卷十五)及洪升(見《楷庵詩略》卷一)等。多才藝
首先他是一位學者。他“湛深經術,精研史學,駢體工麗”。 “其所作古文,自謂於堯峰(指清初著名文人汪琬)當遜一頭地,餘子不多讓也”。又有人說他“古文直造宋人堂奧”,可見其經史與古文造詣,都是很深的。其次他又是一位書法家。“其書法行楷,亦俱人妙”,而且“尤工行楷”。此外,尤其值得提出的,他還是位詩人。時人謂其“詩律穩細”。又有人說他“匪獨工台閣體,至古詩歌行,宏肆峻拔,鑿陰陽而移高深,昌黎(指唐代著名古文學家與詩人韓愈)以後不多見”,可見他又擅長詩歌。事實正是如此,“萼含珠露綻,葉襯石苔肥”,其詠牡丹詩,不但顯示了他雍容華貴、高艷秀麗的台閣體詩的特點,而且還體現了他穩細的詩律與橫溢的才華。而《繆孝子行》等古詩歌行,又凝聚著宏肆峻拔的詩風。寫於塞外、既非穩細又非宏肆的具有另一種風格的《謫居柬友》,則反映了其詩歌風格的多樣化及謫居生活的心理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