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梁園吟》是李白成熟期的代表作之一,雖不是代表李白最高水準,也較有代表性。該詩大致可劃分為大致相等的兩部分,前半偏重敘事,後半偏重抒情,前半追述了詩人離開長安,來到平台梁園做客,和朋友在 梁園飲酒抒懷的過程;後半主要是面對荒涼頹圮的梁園,抒發了今昔變遷的滄桑感,間接抒發出詩人對唐王朝衰落的隱憂。作者
唐 李白(701—762年),生於701年,漢族,身高六尺六,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四川江油人,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其詩風豪放飄逸,想像豐富,語言流轉自然,音律和諧多變。他善於從民歌、神話中汲取營養素材,構成其特有的瑰麗絢爛的色彩,是屈原以來積極浪漫主義詩歌的新高峰,與 杜甫並稱“大李杜”,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又稱為“詩仙”。李白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省靜寧縣成紀鄉),隋朝末年,遷徙到中亞碎葉城(今吉爾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馬克附近),李白即誕生於此。五歲時,其家遷入綿州彰明縣(今四川江油)。二十歲時隻身出川,開始了廣泛漫遊,南到洞庭湘江,東至吳、越,寓居在安陸(今湖北省安陸市)。他到處遊歷,希望結交朋友,乾謁社會名流,從而得到引薦,一舉登上高位,去實現政治理想和抱負。可是,十年漫遊,卻一事無成。他又繼續北上太原、長安,東到齊、魯各地,並寓居山東任城(今山東濟寧)。這時他已結交了不少名流,創作了大量優秀詩篇,詩名滿天下。天寶初年,由道士吳人筠推薦,唐玄宗召他進京,命他供奉翰林。不久,因權貴的讒悔,於天寶三、四年間(公元744或745年),被排擠出京。此後,他在江、淮一帶盤桓,思想極度煩悶。
唐天寶十四年(公元755年)冬,安祿山叛亂,他這時正隱居廬山,適逢永王李遴的大軍東下,邀李白下山入幕府。後來李遴反叛肅宗,被消滅,李白受牽連,被判處流放夜郎(今貴州省境內),中途遇赦放還,往來於潯陽(今江西九江)、宣城(今安徽宣城)等地。唐代宗寶應元年(公元762年),病死於安徽當塗縣。
李白生活在唐代極盛時期,具有“濟蒼生”、“安黎元”的進步理想,畢生為實現這一理想而奮鬥。他的大量詩篇,既反映了那個時代的繁榮氣象,也揭露和批判了統治集團的荒淫和腐敗,表現出蔑視權貴,反抗傳統束縛,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積極精神。
在藝術上,他的詩想像新奇,感情強烈,意境奇偉瑰麗,語言清新明快,形成豪放、超邁的藝術風格,達到了我國古代積極浪漫主義詩歌藝術的高峰。存詩900餘首,有《李太白集》。其詩想像豐富,構思奇特,氣勢雄渾瑰麗,風格豪邁瀟灑,是盛唐浪漫主義詩歌的代表人物。
詩詞正文
我浮黃雲去京闕,掛席欲進波連山。天長水闊厭遠涉,訪古始及平台間。
平台為客憂思多,對酒遂作梁園歌。
卻憶蓬池阮公詠,因吟淥水揚洪波。
洪波浩蕩迷舊國,路遠西歸安可得。
人生達命豈暇愁,且飲美酒登高樓。
平頭奴子搖大扇,五月不熱疑清秋。
玉盤楊梅為君設,吳鹽如花皎白雪。
持鹽把酒但飲之,莫學夷齊事高潔。
昔人豪貴信陵君,今人耕種信陵墳。
荒城虛照碧山月,古木盡入蒼梧雲。
梁王宮闕今安在,枚馬先歸不相待。
舞影歌聲散綠池,空餘汴水東流海。
沉吟此事淚滿衣,黃金買醉未能歸。
連呼五白行六博,分曹賭酒酣 馳輝。
歌且謠,意方遠。
東山高臥時起來,欲濟蒼生未應晚。
注釋
《梁園吟》是李白成熟期的代表作之一,雖不是代表李白最高水準,也較有代表性。
該詩大致可劃分為大致相等的兩部分,前半偏重敘事,後半偏重抒情,前半追述了詩人被迫離開長安,沿黃河東遊,來到平台梁園做客,和朋友在梁園飲酒抒懷的大體過程;由“昔人豪貴信陵君,今人耕種信陵墳”開始,後半主要是面對荒涼頹圮的梁園,抒發了今昔變遷的滄桑感,間接抒發出詩人對唐王朝衰落的隱憂,表面看詩人抒發的是對古之豪貴如信陵君、梁孝王、枚乘、司馬相如的追懷和感慨,其實處處是對唐王朝的影射、暗諷。這就是詩人為什麼“沉吟此事淚滿衣”的緣故,也是他“平台為客憂思多”的真實原因。弔古的目的還是為了傷今,為了抒發詩人遭貶謫後的滿腔牢騷,儘管身處貶謫之中,詩人還是很樂觀的表達了他今後的抱負:貶謫不是貶謫,倒像是詩人自己歸隱東山,像東晉的謝安一樣,只要他有機會再出,想拯救蒼生或社稷大概還不會太晚。由“掛席欲進波連山”句,可以看出這首詩和《行路難》三首出自同一個時期,都是出長安後寫的。
《梁園歌》詩人感慨的核心內容是古之豪貴們的衰落,是這八句詩:
昔人豪貴信陵君,今人耕種信陵墳。荒城虛照碧山月,古木盡入蒼梧雲。
梁王宮闕今安在,枚馬先歸不相待。
舞影歌聲散綠池,空餘汴水東流海。
“梁王宮闕”的今天就是唐王“京闕”的明天,也就是說古代大梁荒涼的今天,也就是當今長安的明天。《梁園歌》暗寓詩人對唐王朝衰落的隱憂、提醒和諄諄告誡。詩人的“欲濟蒼生”的夢還未完全破滅。這首詩的機巧在於:開頭第一句“我浮黃河去京闕”,和下半的核心感慨內容中的“梁王宮闕今安在”構成了巧妙的呼應,建起了今古對比的比照系。
寫作背景
這首詩一名《梁苑醉酒歌》,寫於唐天寶三年(公元744年)詩人游大梁(今河南開封一帶)和宋州(州治在今河南商丘)的時候。梁園,一句梁苑,漢代梁孝王所建;平台,春秋時宋平公所建。這兩個遺蹟,分別在唐時的大梁和宋州。李白是離長安後來到這一帶的。三年前,他得到唐玄宗的徵召,滿懷理想,奔向長安。結果不僅抱負落空,立腳也很艱難,終於被唐玄宗“賜金放還”(《新唐書》本傳)。由希望轉成失望,這在一個感情強烈的浪漫主義詩人心中所引起的波濤,是可以想見的。這首詩的成功之處,就是把這一轉折中產生的激越而複雜的感情,真切而又生動形象地抒發出來。
評述
這首詩寫於 天寶三載(744)詩人游大梁(今 河南開封一帶)和宋州(州治在今河南商丘)的時候。 梁園,一句梁苑,漢代梁孝王所建;平台, 春秋時 宋平公所建。這兩個遺蹟,分別在唐時的大梁和宋州。李白是離長安後來到這一帶的。三年前,他得到 唐玄宗的徵召,滿懷理想,奔向 長安。結果不僅抱負落空,立腳也很艱難,終於被唐玄宗“賜金放還”(《新唐書》本傳)。由希望轉成失望,這在一個感情強烈的浪漫主義詩人心中所引起的波濤,是可以想見的。這首詩的成功之處,就是把這一轉折中產生的激越而複雜的感情,真切而又生動形象地抒發出來。我們好象被帶入天寶年代,親耳聆聽詩人的傾訴。從開頭到“路遠”句為第一段,抒發作者離開長安後抑鬱悲苦的情懷。離開長安,意味著政治理想的挫折,不能不使李白感到極度的苦悶和茫然。然而這種低沉迷惘的情緒,詩人不是直接敘述出來,而是融情於景,巧妙地結合登程景物的描繪,自然地流露出來。“掛席欲進波連山”,滔滔巨浪如群峰綿亘起伏,多么使人厭憎的艱難行程,然而這不也正是作者腳下坎坷不平的人生途程么!“天長水闊厭遠涉”,萬里長河直伸向縹緲無際的天邊,多么遙遠的前路,然而詩人的希望和追求不也正象這前路一樣遙遠和渺茫么!在這裡,情即是景,景即是情,情景相生,傳達出來的情緒含蓄而又強烈,一股失意厭倦的情緒撲人,我們幾乎可以感覺到詩人沉重、疲憊的步履。這樣的筆墨,使本屬平鋪直敘的開頭,不僅不顯得平淡,而且造成一種濃郁的氣氛,籠罩全詩,奠定了基調,可謂起得有勢。
接著詩筆層折而下。詩人訪古以遣愁緒,而訪古徒增憂思;作歌以抒積鬱,心頭卻又浮現阮籍的哀吟:“徘徊蓬池上,還顧望大梁。淥水揚洪波,曠野 莽茫茫。……羈旅無儔匹,俯仰懷哀傷。”( 《詠懷詩》)今人古人,後先相望,遭遇何其相似!這更加觸動詩人的心事,不禁由阮詩的蓬池洪波又轉向浩蕩的黃河,由浩蕩的黃河又引向迷茫不可見的長安舊國。“路遠西歸安可得!”一聲慨嘆含著對理想破滅的無限惋惜,道出了憂思糾結的根源。短短六句詩,感情迴環往復,百結千纏,表現出深沉的憂懷,為下文作好了鋪墊。從“人生”句到“分曹”句為第二段。由感情方面說,詩人更加激昂,苦悶之極轉而為狂放。由詩的徑路方面說,改從排解憂懷角度著筆,由低徊掩抑一變而為曠放豪縱,境界一新,是大開大闔的章法。詩人以“達命”者自居,對不合理的人生遭遇採取藐視態度,登高樓,飲美酒,遣愁放懷,高視一切。奴子搖扇,暑熱成秋,環境宜人;玉盤鮮梅,吳鹽似雪,飲饌精美。對此自可開懷,而不必象伯夷、叔齊那樣苦苦拘執於“高潔”。夷齊以薇代糧,不食周粟,持志高潔,士大夫們常引以為同調。這裡“莫學”兩字,正可看出詩人理想破滅後極度悲憤的心情,他痛苦地否定了以往的追求,這就為下文火山爆發一般的憤激之情拉開了序幕。
“昔人”以下進入了情感上劇烈的矛盾衝突中。李白痛苦的主觀根源來自對功業的執著追求,這裡的詩意便象洶湧的波濤一般激憤地向功業思想沖刷過去。詩人即目抒懷,就梁園史事落墨。看一看吧,豪貴一時的 魏國公子 無忌,今日已經丘墓不保;一代名王 梁孝王,宮室已成陳跡;昔日上賓枚乘、司馬相如也已早作古人,不見蹤影。一切都不耐時間的沖刷,煙消雲散,功業又何足繫戀!“荒城”二句極善造境,冷月荒城,高雲古木,構成一種淒清冷寂的色調,為遺蹟荒涼做了很好的烘托。“舞影”二句以蓬池、汴水較為永恆的事物,同舞影歌聲人世易於消歇的事物對舉,將人世飄忽之意點染得十分濃足。如果說開始還只是開懷暢飲,那么,隨著感情的激越,到這裡便已近於縱酒顛狂。呼五縱六,分曹賭酒,簡單幾筆便勾畫出酣飲豪博的形象。“酣 馳暉”三字寫出一似在 同時間賽跑,更使汲汲如不及的狂飲情態躍然紙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