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分類
中文名稱栗腹文鳥拉丁文學名:Lonchura malacca
英文名稱:Black-headed Munia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 鳥綱 Aves
目: 雀形目 Passeriformes
科: 文鳥科 Ploceidae
屬: 文鳥屬 Lonchura
種: 栗腹文鳥 L. malacca
亞種
栗腹文鳥華南亞種(學名:Lonchura malacca atricapilla)。分布於尼泊爾、印度、孟加拉國、緬甸以及中國大陸的雲南、廣東等地。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LesGrandes-Indes";限於孟加拉國下部。
栗腹文鳥台灣亞種(學名:Lonchura malacca taiwanensis)。分布於菲律賓、台灣島等地。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台灣。
外形特徵
外型描述
整個頭、頸、頸側、頦、喉和上胸黑色,背、肩和兩翅覆羽淡栗色,腰和尾上覆羽深栗色富有光澤。長的尾上覆羽羽緣金橘紅色或金黃色,尾赤褐或栗紅色,羽緣橙黃或金黃色,飛羽淡褐色,外翈羽淡栗色,內翈羽緣淡棕黃色,其外表顏色和背相似、有時背部沽灰,下胸和兩脅栗色或淡栗色。下胸中部、腹中央、肛周和尾下覆羽黑色或黑褐色。幼鳥頭、頸不為黑色,整個上體從頭至尾包括兩翅覆羽和飛羽表面概為淡褐色,下體皮黃色。虹膜紅褐或暗褐色,嘴藍灰色,腳藍灰或鉛灰色。 體重♂10-14.8g,♀13-15.5g;體長♂103-116mm,♀101-107mm;嘴峰♂10.2-12.2mm,♀10.7-12.2mm;翅♂50-54.3mm,♀50.6-53.5mm;尾♂31.0-40.5mm,♀30.6-37.0mm,跗蹠♂15.0-16.8mm,♀14.3-16.5mm(華南亞種)。
叫聲描述
尖似笛聲的pwi?pwi。飛行時發出三聲的顫鳴。鳴聲為嘴的叩擊聲響及無音的鳴唱並以長哨音結尾。
鑑別特徵
小型鳥類,體長10-12cm。嘴藍灰色,基部粗厚,先端尖、呈圓錐狀, 腳亦為藍灰色,整個頭、頸和上胸黑色,其餘體羽栗色,或下胸和腹中央至尾下覆羽黑色。尾栗紅色。特徵明顯,野外容易識別。我國尚未見有與之相似的種類。
分布範圍
印度、中國至東南亞、蘇門答臘、婆羅洲、菲律賓及蘇拉威西島。 甚不常見於熱帶低地。亞種atricapilla於中國西南、華南及海南島;formosana於台灣。
國外分布: 國外分布於尼泊爾、印度、斯里蘭卡、孟加拉國、緬甸、泰國、中南半島、馬來半島、菲律賓和印度尼西亞等地。
多生活於平原、丘陵地區、活動於農耕地附近的樹林、灌叢或池塘的水草上以及築巢於農田附近的灌木叢中、村寨附近的樹上或池塘內的水生植物上。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印度:Belgaum,Bombay。
生活習性
結大群生活而不與其他種類混群。結群漫遊於稻田,起落時振翼有聲。
·遷 徙: 留鳥,部分遊蕩或遷徙
·生 境: 主要棲息于海拔1000m以下的低山丘陵和平原地帶的灌叢、草叢和農田中,也見於果園、蘆葦叢和村舍附近。
·食 性: 以穀物和雜草種子為食,繁殖期間也吃部分昆蟲。
·習 性: 常成群活動,多成3-5隻或10餘只的小群,也見單獨踐免與其他文鳥混群活動和覓食,秋冬季節有時也成數十隻的大群。在小樹或灌木枝間跳躍或飛來飛去,也在章叢中和地上活動和覓食,休息時多停息在地邊樹上或灌木與電線上。性活潑而大膽,不畏人,飛行時呈波浪式前進。叫聲尖銳,似‘peep、peep’或‘peekt’。
飼養方法
進口的飼餵雀類的種子混和飼料配以黍穗是栗腹文鳥的喜食之物。栗腹文鳥也吃鳥舍里的綠色食物,並捕食昆蟲,例如綠蚜蟲。它們啄食草籽,用草梗築巢。已適應環境的栗腹文鳥相當健壯,在溫帶地區飼養須準備一個溫暖的鳥舍供其過冬。把它們養在較大活動空間的鳥舍里,可消除它們的緊張情緒。
繁殖
繁殖期3-8月。營巢於草叢、灌木叢和蘆葦叢及水生植物叢中,也有在竹叢和小樹上營巢的。巢呈梨形或球形,開口於頂端側面,主要由草葉、草莖、竹葉、蘆葦葉等構成,隨營巢環境不同而不同,通常就地取材。巢的大小據3巢的測量為外徑14-15cm,內徑11-12cm,高19-23cm,深12-16cm。每窩產卵4-7枚,卵白色,光滑無斑,卵為橢圓形或卵圓形,大小為15.1-17.8mm×10.6-12.4mm,重2.0-2.2g。保護措施
該物種已被列入中國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布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參考文獻
1.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栗腹文鳥.《中國動物物種編目資料庫》.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2009-4-4].
2.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栗腹文鳥華南亞種.《中國動物物種編目資料庫》.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2009-4-4].
3.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栗腹文鳥台灣亞種.《中國動物物種編目資料庫》.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200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