喉

喉 hóu 形聲。字從口從侯,侯亦聲。“侯”指古代地方諸侯。“口”與“侯”聯合起來表示“在國家政治生活中,各地的諸侯所發出的聲音(即給帝王的意見或建議)”。本義:諸侯之聲。引申義:人的發聲器官。說明:古代漢字是古代社會上層建築所發明和使用的文字,帶有政治性,首先是政治文字,然後通過孔子世俗化,成為各個社會階層通用文字,但其帶有的國家政治胎記卻保留了下來,“喉”字就是一例。

基本信息

內容

喉的位置 喉既是呼吸道,又是發音器官。位於頸前部正中,居皮下,可觸知。前方被皮膚、筋膜和舌骨下肌所覆蓋;後方為咽腔的喉部;兩側有頸部的大血管、神經及甲狀腺左、右葉等。

喉的結構 由於發音功能的分化,喉的結構也比較複雜,它由軟骨作支架,以關節、韌帶和肌相連,內面襯以黏膜而成。

(1)喉的軟骨 喉的軟骨主要有甲狀軟骨、環狀軟骨、會厭軟骨及一對杓狀軟骨。

[1]甲狀軟骨 是最大的喉軟骨,由左右兩個方形軟骨板構成。兩板前方相互愈著形成前角,前角的上端向前凸出的部分稱為喉結。成年男子者高而顯著。

[2]環狀軟骨 位於甲狀軟骨的下方,做成喉的底座。它形似指環,前部低窄稱為環狀軟骨弓;後部高闊稱環狀軟骨板。環狀軟板是喉和氣管中唯一完整的軟骨環。

[3]杓狀軟骨 位於環狀軟骨板的上方,左右各一,呈三稜錐體形,尖端朝上,基底朝下。

[4]會厭軟骨 位於舌根的後下方,為喉口的活瓣。此軟骨形似樹葉,上寬下窄,下端狹細,借韌帶連於甲狀軟骨前角的後面。

(2)喉腔 是由喉壁圍成的管形腔,由喉口至環狀軟骨下緣,上通咽,下通氣管。喉腔的黏膜與咽和氣管的黏膜相延續。

在喉腔側壁上,有上、下兩對呈矢狀位的黏膜皺襞,上方一對稱為前庭襞(室襞);下方一對稱為聲襞,聲襞內含有韌帶和肌纖維,共同構成聲帶。兩側前庭襞間的裂隙稱為前庭裂,兩側聲襞及兩側杓狀軟骨間的裂隙稱為聲門裂。聲門裂是喉腔最狹窄的部位,發聲時,聲門形成窄隙,呼出的氣流由此通過,振動聲帶,同時調節聲帶的長度和緊張度,即發出不同的聲調。

喉腔被前庭襞和聲襞分隔成上、中、下三部,即喉前庭、喉中間腔和聲門下腔。喉中間腔位於二裂之間,它向兩側突出的隱窩,稱為喉室。

喉 #hóu

【釋義】呼吸道前端上面連線咽、下面通氣管的部分,有通氣和發音的功能:喉嚨|喉炎|咽喉|歌喉。

【喉結】 #hóujié 成年男子頸部由甲狀軟骨構成的隆起物。也叫“ 結喉 ” 。

〖例句〗男同志的喉結長得很突出,一般可以看得出來。

===================關於這個字的更多的信息=================

喉〈名〉

喉

喉頭

喉,咽也。――《說文》

喉咽者,量腸之府也。――《後漢書·馬融傳》

斷其喉。――唐·柳宗元《三戒》

又如:喉吻(喉頭與嘴唇);喉頭氣 (因生氣發怒而感到喉頭憋悶);喉韻(飲茶後喉頭產生的甘爽的回味)

喻要害之地;交通要道

喉急

喉急的表情

又作“猴急”

喉鏡

喉嚨

喉鳴

喉hóu

⒈也叫"喉頭"。呼吸器官之一,氣管上方由軟骨和肌肉等構成的部分,喉內有聲帶,故又是發音器官。通常將咽喉混稱為"嗓子"或"喉嚨"。

配圖

所屬分類

呼吸系統
現代醫學

喉的解剖

喉(5張)
喉上通喉咽,下接氣管,為呼吸與發音的重要器官。位於頸前正中部,在成人相當於第3~6頸椎部,由一組軟骨、韌帶、喉肌及黏膜構成的錐形管狀器官。

喉軟骨

喉的支架由三個單一軟骨–甲狀軟骨、環狀軟骨和會厭軟骨;三對成對軟骨–杓狀軟骨、小角軟骨和楔狀軟骨構成。
(一)甲狀軟骨
(thyroidcartilage)
喉支架中最大的一塊軟骨,形狀如同豎立的向後半開的書,兩側由左右對稱的甲狀軟骨翼板在頸前正中線匯合形成一定的角度,男性夾角較小且上端向前突出,稱為喉結(thyroidnotch),女性近似鈍角,喉結不明顯。兩側甲狀軟骨翼板後緣向上、下端延伸,呈小柱狀突起,分別稱為上角(superiorcornu)和下角(inferiorcornu),上角較長,借韌帶與舌骨大角相連;下角較短,其內側面與環狀軟骨後外側面的小凹形成環甲關節(cricothyroidjoint)。甲狀軟骨上緣正中有一“V”形凹陷,稱甲狀軟骨切跡,為識別頸正中線的標誌。
(二)環狀軟骨
(cricoidcartilage)
是喉與氣管環中唯一完整的環形軟骨,是喉支架的基礎,對支持喉腔通暢,保證呼吸甚為重要。若因外傷缺損,常致喉狹窄。環狀軟骨位於甲狀軟骨之下,下接氣管,前部較窄,稱環狀軟骨弓,後部向上延展而較寬闊,稱環狀軟骨板(圖1-22)。
(三)會厭軟骨
(epiglotticcartilage)
扁平如葉狀,上緣游離呈弧形,莖在下端,附著於甲狀軟骨前角的內面。會厭分舌面和喉面,舌面組織疏鬆故感染時易腫脹,嬰與兒童會厭質軟呈卷葉狀,並向前隆起似“Ω”或“∧”形,成年後多近於平坦,質較硬。
(四)杓狀軟骨
(arytenoidcartilages)
又名披裂軟骨,位於環狀軟骨板後上緣,呈三角錐形,左右各一,頂尖向後內方傾斜,其底部和環狀軟骨連線成環杓關節,它在關節面上的滑動和鏇轉可使聲帶張開或閉合。底的前角名聲突(vocalprocess),聲帶後端附著於此。底的外側角名肌突(muscularprocess),為環杓側肌和環杓後肌附著之處,司聲門的開放與關閉。
(五)小角軟骨
(corniculatecartilages)
位於杓狀軟骨的頂部,左右各一,有伸展杓會厭皺襞的功能。
(六)楔狀軟骨
(cuneiformcartilages)
成對,有時缺如,在小角軟骨前外側,兩側杓會厭皺襞黏膜下,似小棒,致黏膜形成白色的隆起,名楔狀結節。

喉的韌帶與筋膜

(一)甲狀軟骨上緣與舌內下緣之間有甲狀舌骨膜(thyrohyoidmembrane)連線,其中央及兩側後緣增厚部分,稱甲狀舌骨中韌帶(medianthyrohyoidligament)及甲狀舌骨側韌帶(lateralthyrohyoidligament)。兩側有喉上神經內支及喉上動脈、靜脈經此膜穿過入喉,為喉上神經封閉注射部位。(二)甲狀軟骨下緣與環狀軟弓上緣之間有環甲膜(cricothyroidmembrane)連線,其前面中央增厚部分稱環甲中韌帶(mediancricothyroidligament)。嚴重喉源性呼吸困難時,可經此膜穿刺或切開以解除窒息。
(三)環狀軟骨下緣與第一氣管環之間有環氣管韌帶(cricotrachealligament)連線。
喉腔
喉腔上起自喉入口(laryngealinlet),下達環狀軟骨下緣並接氣管。由室帶與聲帶分隔為三區。
(一)聲門上區(supraglotticportion)位於室帶之上,其上口通喉咽部,呈三角形稱喉入口,聲門上區前壁為會厭軟骨,兩旁為杓會厭皺襞,後為杓狀軟骨,介於喉入口與室帶之間又稱喉前庭(vestibule)。
(二)聲門區(glotticportion):位於室帶與聲帶之間,包括:
1.室帶(ventricularband):又稱假聲帶,左右各一,位於聲帶上方並與聲帶平行,由室韌帶、肌纖維及黏膜組成,呈淡紅色。
2.聲帶(vocalcord):位於室帶下方,左右各一,由聲韌帶、聲肌及黏膜組成,因缺乏黏膜下層,含血管少,在間接喉鏡下呈白色帶狀,其游離緣薄而銳。兩聲帶間的空隙稱聲門裂(rimavocalis),簡稱聲門。聲帶張開時呈一等腰三角形,是喉腔中最狹窄部分。聲門前端稱前聯合(anteriorcommissure)。
3.喉室(laryngealventricle):開口於聲帶與室帶之間的橢圓形空隙,其前端向上外伸展成喉室小囊(sacculusoflarynx),內含粘液腺分泌粘液潤滑聲帶。
(三)聲門下區(infraglotticportion):聲帶下緣至環狀軟骨緣以上的喉腔,上部較扁窄,向下逐漸擴大為圓錐形並移行至氣管,幼兒期此區黏膜下組織結構疏鬆,炎症時容易發生水腫引起喉阻塞。

喉肌

喉肌分為內外兩組。
喉外肌將喉與周圍結構相連,可使喉體上升或下降,亦可使喉固定。二腹肌、莖突舌骨肌、下頜舌骨肌及頦舌骨肌,此組肌肉均附麗於舌骨之上,可使喉隨舌骨上升而上提;胸骨舌骨肌、肩胛舌骨肌可使喉隨舌骨下降而將喉拉向下。
喉內肌依其作用分成以下幾組:
(一)使聲門張開(聲帶外展)主要是環杓後肌(posteriorcricoarytenoidmuscle),起自環狀軟骨板背面淺凹處,斜向外上方,止於杓狀軟骨肌突後面,收縮時將杓狀軟骨的聲帶突向外轉動,使聲帶後端分開,聲門開大。
(二)使聲門關閉(聲帶內收)
1.環杓側肌(lateralcricoarytenoidmuscle)起自同側環狀軟骨弓兩側上緣,止於杓狀軟骨肌突前方。收縮時使聲帶突轉向內而關閉聲門。
2.杓肌(arytenoidmuscle):位於喉後壁,由橫行和斜行的肌纖維組成杓橫肌和杓斜肌,收縮時可使兩側杓狀軟骨互相向中線接近,使聲帶內收聲門關閉。
(三)改變聲帶張力
1.環甲肌(cricothyroidmuscle):起自環狀軟骨弓的前外側,斜向後上止於甲狀軟骨後部下緣及下角之前緣,收縮時甲狀軟骨和環狀軟骨弓接近,以環甲關節為支點,增加甲狀軟骨與杓狀軟骨間的距離,將甲杓肌拉長,增加聲帶張力,並略有聲帶的內收作用。
2.甲杓肌(thyroarytenoidmuscle):起於甲狀軟骨背面中央部前聯合,後端附於杓狀軟骨之聲帶突及聲帶部,收縮時牽引杓狀軟骨向前方移動,使聲帶鬆弛,並使聲門關閉。甲杓肌和覆蓋其上下的黏膜是聲帶的主要組成部分。發音的音調與該肌收縮的緊張度有關。
(四)會厭活動肌
1.杓會厭肌(aryepiglotticmuscle):收縮時可將會厭軟骨拉向後下方使喉口關閉。
2.甲狀會厭肌(thyroepiglotticmuscle):收縮時可將會厭軟骨拉向前下方使喉口及喉前庭擴大。

神經

喉的神經均為迷走神經分支。
(一)喉上神經(superiorlaryngealnerve)
在相當於舌骨大角平面處分為內外兩支,內支為感覺神經,在喉上動脈穿入甲狀舌骨膜處後上方入喉,分布於聲帶以上區域的黏膜。在梨狀窩處黏膜下該神經位置較淺,故可在此作表面麻醉。外支屬運動神經,支配環甲肌。喉上神經病變時,喉黏膜感覺喪失,致發生誤咽,同時環甲肌鬆弛致發音障礙。
(二)喉返神經(recurrentlaryngealnerve)
為喉的主要運動神經,支配除環甲肌以外的喉內諸肌,亦有感覺支分布於聲門下區黏膜。兩側喉返神經的徑路不同,左側徑路較長,在主動脈弓前由迷走神經分出,繞主動脈弓下方,然後沿氣管食管間溝上行,在環甲關節的後方進入喉部。前支分布於喉內的內收肌,後支分布於喉內的外展肌。右側喉返神經在右鎖骨下動脈前方由右迷走神經分出向下、後繞此動脈,然後沿氣管食管間溝上行,到環甲關節後方入喉。
凡在喉返神經的徑路上侵犯和壓迫神經的各種病變都可以引起聲帶麻痹,聲音嘶啞。由於左側徑路較右側長,故臨床上受累機會較多,如兩側喉返神經同時受損,可發生失音或呼吸困難。

拼音是hou的漢字

拼音是hou的漢字共有35個,如下:

||||||||||||||||帿||||||||||||||||||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