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查濟村自元時始興,明清時達鼎盛。明初,查桂中“創構基業,家日饒裕”,其子查圖源“志慮宏遠,相土拓基”,建橋修路,治廟宇、造涼亭。清代又有續建。
989-2000年進行了修繕。古建築群時間跨度大,建築類型多,造型、雕刻精美,建築與環境協調,有很高的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
元、明、清三代古民居100餘幢。查濟村四面環山,周圍有四門(鍾秀門、平嶺門、巴山門、石門),二塔(青山塔、如松塔)。三水(岑河、許河、石河)合一,穿村而過,跨河架有平橋、拱橋、洞橋若干。
明代的“涌清堂”、“進士門”,雕刻細膩,結構精緻。查濟村是現在保存較為完整的古建築群。查濟村原有108座橋樑,100座祠堂、108座廟宇。現尚有古代建築140餘處。其中橋樑40餘座,祠堂30座,廟宇4座。元代建造的“德公廳屋”,位於村中水郎巷,三層門樓,廳內前檐較低,檐柱楠木質,粗矮渾圓,柱礎為覆盤式,無雕琢。
明清民居古建築群就座落在流水潺潺的查濟河兩岸,綿延10里,現存有明代建築80處,清代建築109處。幾乎所有的明清建築都雕粱畫棟,翹角飛檐,其中德公廳屋、誦清堂、愛日堂等住宅更是高大宏偉、結構精緻。尤以德公廳屋四柱三層牌坊式門樓,五朵斗拱屋面,略帶翹角分三層覆蓋門樓,古樸典雅、雄渾大方。背面以鏤雕手法雕出二龍戲珠、丹鳳朝陽、魚躍龍門、獅子滾繡球等吉祥圖案,手法嫻熟精美。現有建築144組,建築面積26414平方米。祠堂三進四廂,有五鳳樓、明倫堂、寢房。普通民居多為三合院,主要建築為兩層,如元代德公廳屋,明代二甲祠、寶公祠、洪公祠、愛日堂等,均為三進院。
清代鎦公廳屋為兩進院。查濟村被劃定的寶公祠、二甲祠、洪公祠、進士門、懷素堂,德公廳屋,四至50米內為一級保護範圍,村四至200米內為二級保護範圍。村內古建築基本完好。
2012年12月17日,住房城鄉建設部、文化部、財政部決定將宣城市涇縣桃花潭鎮查濟村列入中國傳統村落名錄(第一批)。
基本特徵
雕飾藝術
古雕、磚雕、木雕在查濟隨處可見。門窗扇格的木雕、廳堂柱礎的石雕、門樓門匯的磚雕,均繁刻精鏤,玲瓏剔透、畫面各異,或花鳥、或禽獸、或人物,無一不栩栩如生;房屋結構為多進式,或三進、或四進,進間有“四水到堂”式的天井,沿天井二摟廊廓置有“美人靠”;條石砌就牆基,柱基為圓形雕石,牆體青磚、屋上黑瓦。
傳統的雙披屋頂半掩半露,躲在重重疊疊的山牆後面。高出屋頂的山牆既可阻止火勢蔓延,又具防盜作用。山牆造型豐富,有雲形、弓狀、階梯式等,牆頭呈翹首長空的馬頭狀。這些古代民居的外形全是青磚黑瓦,並非是古代查濟人沒有財力或不具審美意識,明清時期,查濟人多在外經商。
不乏富商巨賈,且查濟文風極盛。查濟村周圍有四門三塔:鍾秀門、平嶺門、石門、巴山門;如松塔、青山塔、巴山塔。
古樸典雅。這三座塔就是查姓家族為振興查濟文風,而於清嘉慶年間資興建的。查濟人查秉鈞、查春如更是清代書畫名家。
德公廳屋
位於村中水郎巷,始建於元代,為三層門樓,廳內前檐較代,檐柱楠木質,粗矮渾圓,柱礎為覆盤式,無雕琢。從其架構及雕飾來看,有很多元朝的特點與風格。
愛曰堂
明天啟年間所建,村里保存最完整的宅第,是查姓曾任京兆尹的先祖所建。該堂匾為四方百姓所贈,喻其“為官清正,愛民若子”。這位京兆兄弟六人當年皆中黃榜,主考大人曾書“藍田種玉”旌表之,後被刻於此宅前廳的石門額上,至今仍存。另外,明代的“涌清堂”、“進士門”,雕刻細膩,結構精緻,也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
建築特色
關於它的特色,有詩曰:“十里查村九里煙,三溪匯流萬戶間,寺廟亭台塔影下,小橋流水杏花天”。
據說古代的查濟有一百零八座祠堂,一百零八座廟宇,一百零八座橋樑,孝子坊、貞節坊、官宦牌坊十八座。村外鍾秀、石門、巴山、平岑四門,有如松、青山、巴山三塔,村內岑溪、許溪、石溪三條小河穿村而過。
分布格局
“堤內損失堤外補”.雖然住宅是統一的青磚黑瓦,但聰明的查濟人巧妙布局,
“依山造屋,傍水結村”,民居的分布格局巧妙地運用中國古典園林藝術的借景、對景等手法,形成“門外青山如屋裡,東家流水入西鄰”的“天人合一”的格局。房屋間有街巷相通,岑河、許河、石河三水台一的查濟河逶迤穿村而流,石渠繞每家每戶而過;
查濟河因落差較大,清澈的河水迭瀑式地流淌,沿河錯落有致地建有多道拱石橋、板石橋、洞石橋,將兩岸民居相連。飽經滄桑的石橋,藤蘿纏繞,遠望猶如碧玉橫架水上,與兩岸青磚黑瓦遙相呼應。據說,查濟村原有108座橋、108座廟、108座祠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