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簡介
1981年畢業於北京第三師範學校,同年被分配到昌平城關國小任數學教師。她剛一上班,時刻以馬芯蘭老師為榜樣,大膽改革,求實創新。從1986年起,她就不給學生留筆
頭家庭作業。她讓每個學生明確寫作業的目的,及時反饋,不同的學生寫不同的作業,作業形式多樣,靈活機動。讓每個學生從作業中體驗成功的喜悅,讓每個學生都在自己原來的層面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和提高。通過十多年的實驗,不但學生的學習成績沒有下降,而且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大大提高,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教學效果。
現任職
現任昌平城關國小校長,黨總支書記。獲得榮譽
由於柏繼明老師的不懈努力,1994年破格晉升為國小系列中學高級教師,1995年被授予全國優秀教師獎章。1998年被評為北京市中青年骨幹教師,1999年參加北京市國小專
業教師基本功大賽獲"個人全能一等獎",2000年--2001年參加了"跨世紀園丁工程"中國小骨幹教師國家級培訓。2003年被評為北京市學科帶頭人,昌平區十大優秀青年並授予首都勞動獎章。
主要著作
她潛心研究國小數學教學理論,小學生心理學,撰寫教學論文,特色教案二十餘篇獲獎,並分別刊登在《國小數學教育》、《北京市優秀教案選》、《國小數學教師教學參考書》等省、市國家級報刊、雜誌上。她先後六次代表昌平參加北京市國小數學課堂教學評優活動均獲一等獎。
主要貢獻
由於她在課堂教學上獨具特色,連續三次在北京市骨幹教師培訓班上講課,做經驗介紹。先後被河北、河南、山東、山西、陝西、內蒙、安徽、吉林等省市以及北京市石景山、門頭溝、密雲等兄弟區縣,昌平區史各莊、亭自莊、小湯山、桃窪、上苑等兄弟中心校邀請去講課,做報告。僅2001年3月--2003年3月兩年多的時間裡,就為昌平區、北京市及全國各地教師做觀摩課百餘節,報告二十多場,聽課人數達兩萬多人次,深受同行們的喜愛。
語錄
數學教學中要關注的三個方面:數學與生活的聯繫;強調學生的主體性;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數學教什麼?就是教學生忘掉的那部分知識。學生學數學要讓學生找到知識的源頭。教數學要把學生教聰明、教靈活,要把學生教死了還不如不教。
“沒有合作的課不是好課”這句話不對。合作要自發,要恰到好處,不能為合作而合作。一個小學生發現了自己從未發現的東西和一個科學家發現的東西是等價的。
我們的國小教育還處在刀耕火種時期。
要創新必須要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和空間。
要讓學生以後當家做主必須要讓學生在課堂上當家做主。
上課發言無對錯,要讓學生把想說的全部說完。
要學生創新首先要老師有創新,要欣賞學生的創新。教師要給學生講故事來說明什麼叫創新。
我們的獎懲要定期反饋,不然會做無用功。
教學特色
1、寬鬆、和諧的教學氛圍。課堂教學是民主的,平等的,寬鬆的和諧的。學生精神集中,思維活躍,積極參與,充滿生命的活力。
2、詼諧、幽默的教學語言。課堂教學語言詼諧、幽默、風趣自然。對學生,不管是成功時的表揚,還是失誤後的鼓勵,她能機智靈活、恰到好處地運用幽默的語言,創設出一個個峰迴路轉、柳暗花明的美好境界;她能適當的把握教學語言的"度",並貫穿於教學過程,使師生關係倍加融合,使課堂教學錦上添花。
3、機智、靈活的教學技巧。對工作精益求精,教學藝術精湛。她具有很高的處理教材和駕馭課堂的能力,能把教師、學生、教材、手段和方法融為一體。她的教學不僅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關注他們的學習的過程;更關注學生學習的方法;關注他們在數學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和態度。她的教學面向全體,因材施教,關注每個學生的發展,促使每一個學生學好數學。凡聽過柏繼明老師課的人都稱讚說:"聽她的課是藝術上的享受"。
4、質樸、務實的教學風格。課堂教學活動,總是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知識經驗基礎上的。每一堂課方式方法靈活多變,教學風格質樸自然,務本求實,決不刻意雕飾。在她的課堂上,總是充滿著師生間情感語言的互動,躍動著真實無偽的對錯,顯得那么質樸和諧。柏繼明老師不但自己工作出色,還帶出了一批年輕有為的年輕教師。她不但教徒弟們如何教學,更教他們如何做人,如何為人師表。在她的徒弟中,有本校的,也有外校的,有本市的,也有外地的。有的已評上了北京市骨幹教師,昌平區學科帶頭人,有的參加昌平區課堂教學擂台賽已成為擂主,有的參加北京市課堂教學評優獲得了一等獎。可算是桃李滿天下。
教育思想
一、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
1.以學生的發展為本。學校是由教師和學生兩部分組成的。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在教學活動中,就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應從學生的發展著想,成為教學活動的組織者、指導者與參與者。經驗證明,數學知識幾年不用,大部分就會被遺忘。而數學思想、數學方法能使人終身受益。國外一位著名的教育者認為:所謂教育,就是學生忘掉所有“書本知識”以後剩下的那一部分。如果我們向學生傳授的只是書本知識,長期不用,幾年以後學生就會一無所獲。所以我們的教學,既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變化和發展;既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水平,更要關注他們在數學實踐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和態度。
2.有良好的心態。教師對學生的教育不只是語言上的,最主要還是行為上的,身教重於言教。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具有感染力,即使是每節課老師站在講台前的這一段時間的精神面貌,都直接影響學生的精神面貌和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進而影響學習效果。我牢記蘇霍姆林斯基的一句話:“把所有個人和家庭的煩惱與痛苦統統留在教室的門外”。我在每節課前除做好教案、教具準備外,儘量控制不愉快的心態,保持一個良好的心境。努力使課堂充滿歡聲笑語、充滿生命的活力。只有教師的情感到位了,學生才能產生學習的激情,教師的教學水平和學生的學習能力才會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這樣便達到了教與學的雙向最佳化,使教與學進入一種最佳狀態,從而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二、適應兒童的學習
教學方法要適應學生的身心需要。我們教師的工作面對的是有血、有肉、有思想、活生生的未成年的孩子。教學工作光靠教師單方努力是不行的,教師的外因必須通過學生的內因才能起作用。要想使學生的內因起作用,其根本在於我們的教學思想、教學方法要符合小學生的年齡特點,符合小學生的認知要求。課堂教學中我是這樣做的:
1.創設情境,喚起學生的好奇心。好奇是兒童的天性。基礎教育時期是促成或扼殺兒童好奇心的關鍵時期。如果有一個適合的環境,好奇心就會自然地繼續發展,從而進一步形成旺盛的求知慾和強烈的好奇心,這是創造型人才所必需的。小學生在真實的事物面前會有許多的不理解,但是,不理解的東西越多,不理解的思想越能使小學生深感驚奇或詫異,由此出現的激奮、驚奇、詫異就越能夠糾正大腦皮層神經細胞的衰弱、萎縮狀態,喚醒正在沉睡的腦細胞,迫使大腦加緊工作,積極活動。如此,在學生大腦里產生許多“為什麼?”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恢復學生高度的求知慾和好學精神,使學生主動去探求數學知識的奧秘。新奇和驚訝之感是思考的開端。如講“年、月、日”一課之前,我帶學生唱“三百六十五個祝福”這首歌,歌中唱到“一年有三百六十五個日出,……”唱後問學生:“一年有三百六十五個日出是什麼意思?是每年都有365天嗎?為什麼有時是366天?有關年月日的知識你們還知道一些什麼?”一首歌引起了諸多的為什麼,引起了諸多的新奇和詫異。同學們帶著許多的疑問、好奇,積極地投入到查找資料、詢問家長的求學活動中。當正式上“年月日”一課時,同學們都胸有成竹、躍躍欲試、爭先恐後地匯報自己所獲得的有關知識。一個又一個的為什麼被學生講得有理有據,頭頭是道。學生帶著問題、好奇去蒐集信息的同時,不但解決了數學知識的問題,還博覽了群書、增長了才幹、增強了與別人交往合作的能力。
2.想說,就讓學生多說。好問、好說也是兒童的天性。他們對自己知道的事情想說出來,對自己不懂的東西想發問,這是主動求知的表現。教師要善於利用這份天性,為所有的學生創設“說”的條件。教學過程中儘可能做到:學生能說的教師不說;學生能提的問題教師不提;學生能解答的問題讓學生自己解答。教師把展示自我的機會完全還給學生。
3.能動手的儘量讓學生動手。有人曾說過:聽了,一會兒就忘了;看了,就記住了;動手操作了,就理解了。皮亞傑認為:“兒童的思維是從動作開始的,切斷前作與思維的聯繫,思維就不能得到發展。”手是腦的老師,服過百遍,不如手做一遍。手上有豐富的神經,每一根神經都與大腦相通相應。手在大腦的指揮下活動,大腦在手的活動過程中直接認識事物,認識得快,認識得深,有時會起到眼耳等器官起不到的作用。所以讓學生在動手的過程中學習某些知識是必要的,是高效的。好動手也是兒童的天性之一。
三、使數學教育面向全體學生
小學生學習數學的目的是要通過數學促進學生的發展,幫助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使孩子越來越聰明。而達到這個目的前提條件是學生要熱愛學習,熱愛數學。目前我們教育的失敗,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孩子們對學習的熱愛喪失了,出現了嚴重的厭學現象。學生們所厭棄的不是最基礎的知識,厭棄的是人為地搞得複雜難懂的數學,厭棄的是教師提供給他們的一成不變的那套老模式。
1.要讓數學適應學生。一個好的廚師要考慮如何適應顧客的口味,是廚師要去適應顧客,而不是讓顧客去適應廚師;一個好的演員要研究如何適應觀眾的欣賞水平,而不是強迫觀眾適應他的演出。作為義務教育的國小數學,應該讓數學去適應學生,當學生不能適應數學時,我們要改造數學,對數學實行再創造使得它適應學生的學習。讓數學恢復它質樸的、自然的、由繁到簡的、生動有趣的本來面貌。
2.教學形式要豐富多彩。如果每天重複做一件事情,會很厭煩。學習也是一樣,每天總是一種學習方式,學生也會厭煩,導致厭學、學習成績大大降低。同樣的知識,教學方法經常改變,小孩喜歡新鮮,學習興趣就會明顯提高,有了興趣,就有了力量,學生的主動性就能得以發揮,效果事半功倍。
評價
她20年來,用精湛的教學藝術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奏出了她青春的樂章。"愛滿天下,情滿人間"是柏繼明老師課堂教學的主旋律。她信奉"親其師,信其道",尋求師生情感上的溝通,是她最佳化教學的一個重要內容。正是基於"愛"這個主旋律,她在教學工作中才表現出勇於探索的精神,謙虛好學的品格,超前創新的理念,幽默純樸的語言,才形成了她真、新、活、實的教學風格。"以人為本,樸實率真"是柏繼明老師課堂教學所遵循的原則。多年來她始終堅持還教師以質樸,還兒童以率真,還數學以根本。她信守"功在課前,利在課上"的準則,在減輕學生課業負擔,培養數學能力,提高教學質量等方面進行了大膽的嘗試。從1986年起,她不給學生留筆頭家庭作業,而是向課堂40分鐘要質量,收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不僅探索出了"減輕學生過重課業負擔,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的方法和途徑,而且在這個過程中形成了她的教學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