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地分布
產台灣、廣東(高要、徐聞)、海南(儋縣、瓊中、萬寧、崖縣、保亭、定安)、廣西(防城、橫縣、武鳴、瑤山)、雲南(河口、西雙版納)。也分布本(琉球群島)、越南、泰國、印度北部、尼泊爾、不丹、錫金、馬來西亞、菲律賓及印度尼西亞(加里曼丹)。模式標本采自印度西北部。
形態特徵
植株高20-45厘米。根狀莖短而直立,粗0.5-1厘米,先端被黑褐色鱗片。葉簇生(10-15片),同型;能育葉的柄比不育葉的柄長2倍以上,長20-30厘米,粗1-1.5米,栗褐色,有光澤,光滑,頂部有狹翅;葉片闊卵狀三角形,長10-15厘米,寬8-12厘米,二回深羽裂;頂生羽片闊披針形,長8-12厘米,寬2.5-3.5厘米,先端尾狀,基部下延,與其下一對側生羽片略匯合,兩側篦齒狀羽裂幾達羽軸,邊緣有短尖鋸齒,下部的裂片漸短側生羽片1-2對,對生,斜向上,無柄,與頂生羽片同形但稍短,基部以狹翅多少下延,部一對羽片二叉,下側的分叉,較小;能育羽片與不育羽片相似,其裂片較短小並且較疏羽軸下面隆起,近基部栗褐色,向上為禾稈色,上面有淺縱溝,其兩側邊上有長約0.8毫的尖刺。側脈兩面不明顯,並行,極斜向上,通常二叉,偶有三叉。葉乾後堅草質,暗綠色,無毛,兩面均有密接的細斜條紋;葉軸栗褐色,有光澤,上面有縱溝,上部兩側有狹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