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刺鳳尾蕨
有刺鳳尾蕨,鳳尾蕨科、鳳尾蕨屬植物,分布於中國台灣、雲南、四川等地。
基本信息
- 中文學名:有刺鳳尾蕨
- 拉丁學名:Pteris setulosocostulata
- 界:植物界
- 門:蕨類植物門(Pteridophyta)
- 亞門:真蕨亞門(Filicophytina)
- 綱:薄囊蕨綱(Leptosporangiopsida)
- 目:水龍骨目(Polypodiales)也稱真蕨目。
- 科:鳳尾蕨科(Pteridaceae)
- 屬:鳳尾蕨屬(Pteris L.)
- 種:有刺鳳尾蕨
- 命名者及年代:Hayata
- 分布區域:廣東,四川,台灣,西藏,雲南
命名來源
有刺鳳尾蕨PterissetulosocostulataHayata
來源:中國植物志第3(1)卷||鳳尾蕨科PTERIDACEAE||鳳尾蕨屬PterisL.|| 篦形鳳尾蕨組Sect.QuadriauriculaChing||單軸系Ser.QuadriauritaeChing||有刺鳳尾蕨PterissetulosocostulataHayata
43.有刺鳳尾蕨(台灣植物志)圖版18:5
Pterissetuloso-costulataHayata,Ic.P1.Form.4:241,f.168.1914;Ogata,Ic.Fil.Jap.4:t.197.1931;TagawainActaPhytotax.Geobot.16:71,1956;ShiehinH.L.Lietal.,Fl.Taiwan1:298.1975.
植物形態
有刺鳳尾蕨(台灣植物志)圖版18:5有刺鳳尾蕨,植株高90-120厘米。根狀莖直立,粗健,木質,粗2-3厘米,先端密被黑褐色鑽形鱗片。葉簇生(6-10片);柄長50-60厘米,基部粗約4毫米,褐色並疏被鱗片,向上與葉軸均為禾稈色,有時帶淺棕色,光滑;葉片長圓形,長40-60厘米,寬20-30厘米,二回深羽裂(或基部三回深羽裂);側生羽片9-16對,對生,斜展,最下一對略有短柄,長1518厘米,寬2-3厘米,基部下側有2-4片篦齒狀羽裂的小羽片(形狀和其上的羽片相同但較短小),向上的羽片無柄,線狀披針形,先端漸尖,基部闊楔形,篦齒狀深羽裂幾達羽軸,頂生羽片的形狀、大小及分裂度與中部的側生羽片相同,但有長約1厘米的短柄;裂片28-32對,互生,略斜展,間隔寬1-2毫米,長圓形,有時呈鐮刀狀,長1-1.8厘米,寬3一5毫米,全緣,兩邊平行,有時中部稍變狹,圓頭,基部稍擴大。羽軸禾稈色,有時帶淺棕色或飾有淺紫色,下面隆起,光滑,上面有狹縱溝,溝兩旁有針狀長刺,裂片主脈上面也有針狀長刺。側脈兩面均明顯,斜展,自基部二叉,裂片基部的葉脈均向外斜行達到缺刻上面的邊緣。葉乾後堅草質,暗綠色,無毛。
產地分布
有刺鳳尾蕨產台灣、雲南南部及西部、四川(峨眉山)。生山地林下,海拔1400-2500米。也產於日本及菲律賓。模式標本采自我國台灣。
鳳尾蕨科的蕨類植物及屬系
鳳尾蕨科(Pteridaceae),水龍骨目蕨類植物,約有10屬,分布於世界熱帶和亞熱帶,尤以熱帶美洲為多,中國僅有下列2屬:鳳尾蕨屬、栗蕨屬。栗蕨屬約有7種,中國有1種。鳳尾蕨屬約有300種,中國現知有66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