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材
藥 名:狹眼鳳尾蕨
拼 音:XIAYANFENGWEIJUE
來 源:為鳳尾蕨科植物狹眼鳳尾蕨的全草
功 效:燥濕止瀉、收斂止血。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5一15克。外用:搗敷患處。
拉丁名:Pteris biaurita L.
考 證:始載於《海南植物志》 。
各家論述: 《新華本草綱要》:有止血、收斂、止痢的功能。用於痢疾、腸炎及外傷出血等症。
植物形態
葉簇生;柄長40-60厘米,基部粗3-5毫米,淺褐色並被鱗片,向上為禾稈色至淺綠色,稍有光澤,無毛,偶有少數鱗片,上面有狹縱溝;葉片長圓狀卵形,長40-55厘米,寬20-30厘米,二回深羽裂(或基部三回深羽裂);側生羽片8-10對,斜展,對生,下部的有短柄,相距3-5厘米,上部的無柄,闊披針形,長15-20厘米,寬3-5.5厘米,先端具長約2-3厘米的狹披針形長尾,基部闊楔形,篦齒狀深羽裂達到羽軸兩側的闊翅(寬達8毫米),頂生羽片的形狀、大小及分裂度與中部的側生羽片相同,但有長約1.5厘米的柄,最下一對羽片的基部下側有1片(有時2片)篦齒狀深羽裂的小羽片,形狀和上側的羽片相同但較短小;裂片20-25對,互生,近平展,缺刻鈍圓,間隔寬2-5毫米,鐮刀狀闊披針形至鐮刀狀長圓形,長1.8-3.5厘米,寬5-7毫米,頂部稍狹,先端鈍圓,基部稍擴大,全緣。羽軸下面隆起,禾稈色,光滑,上面有淺縱溝,溝兩旁有短刺。葉脈稍隆起,兩面均明顯,裂片基部上側一小脈與其上一片裂片的基部下側一小脈聯結成一個弧形脈,在羽軸兩側各形成1列狹長的並與羽軸平行的網眼,在弧形脈上有5-6條伸向葉緣的單一小脈,網眼外的小脈除頂部2-3對為單一外,其餘均自基部以上分為二叉,斜向上。葉乾後厚紙質,灰綠色,無毛;葉軸禾稈色,光滑,上面有狹縱溝。囊群線形,沿裂片邊緣延伸,裂片最先端不育;囊群蓋同形,淺褐色,膜質,全緣,宿存。
生長習性
生於稍乾燥的疏陰之地,海拔250-1500米。
本種提示
本種易與線羽鳳尾蕨PterislinearisPoir.混淆,主要區別在於羽軸兩側的網眼狹長,弧形脈兩端通常出自裂片主脈的基部,自弧形脈向外有5-6條單一小脈。模式標本采自拉丁美洲牙買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