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
植株高5-30(60)厘米。根狀莖短而直立,粗1-1.5厘米,先端被全緣的黑褐色鱗片。葉多數,密而簇生,一型或略呈二型,不育葉遠短於能育葉;柄長3-6(20)厘米(不育葉的柄較短),纖細,粗0.5-1毫米,直立或開展,連同葉軸(有時連同羽片柄及主脈基部)均為栗褐色,粗糙,或間有光滑;葉片長圓狀卵形或闊三角形,一回羽狀(小型植株為指狀);不育葉片有側生羽片1-2對,對生,略斜向上,二叉或基部一對為三叉,頂生三叉羽片的基部不下延或略下延,裂片狹線形,通常長約10厘米,寬4-5毫米,先端長漸尖,基部楔形,邊緣有尖鋸齒;能育葉片通常有側生羽片2-4對,對生,相距2-4厘米,略斜向上,基部一對2-4叉並有短柄,向上漸變為單一而無柄,頂生三叉羽片的基部略下延或不下延,裂片狹線形,通常長10-18厘米,寬2-3毫米,先端長漸尖,基部楔形,葉緣除不育的先端有尖鋸齒外,余均全緣。主脈兩面均隆起,淺禾稈色,基部有時為栗褐色;側脈兩面均明顯,稀疏,相距約1毫米,略斜展,單一或分叉,先端棕色的水囊直達葉邊。葉乾後厚紙質,暗綠色,無毛。孢子囊群狹線形,沿能育羽片的葉緣延伸,僅近基部及有鋸齒的先端不育;囊群蓋同形,略較闊(幼時幾在主脈附近鑷合),灰白色,薄膜質,全緣。產地
河南北部(輝縣)、湖北(宜昌)、陝西南部(西鄉)、甘肅東南部(文縣)、四川(華葵山、奉節、巫溪、酉陽、江安、涼山、眉山、峨眉山、南川、天全、灌縣、雅安)、貴州(清鎮、都勻、興義、興仁、安龍、甕安、遵義)、雲南(昆明、嵩明、文山、屏邊、蒙自、景東、麗江)、廣西北部(宜山、羅城)。生裸露的石灰岩縫隙中,海拔600-2000米,模式標本采自雲南(蒙自)。
醫用資料
【藥名】:豬鬃鳳尾蕨
【學名】:豬鬣鳳尾蕨Pterisactiniopteroideschrist
【拼音】:ZHUZONGFENGWEIJUE
【來源】:為鳳尾蕨科植物豬鬣鳳尾蕨的全草。
【功效】:清熱解毒、止咳祛痰。
【主治】:用於痢疾、咳嗽、咳痰等。
【性味歸經】:苦,寒,肺。胃、大腸三經。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一9克。
【別名】:還陽草(《植物名實圖考》)、豬毛草(《中國高等植物圖鑑》)、金雞尾、鳳尾草、細鳳尾草(《四川》)
【考證】:始載於《蕨類名詞及名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