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魏攻西魏潼關之戰

東魏攻西魏潼關之戰,東魏天平四年,東魏丞相高歡派兵進攻西魏,於潼關地區被西魏軍挫敗的作戰。

性質

東魏天平四年(西魏大統三年,537年),東魏丞相高歡派兵進攻西魏,於潼關(今陝西潼關東北)地區被西魏軍挫敗的作戰

詳情

東魏天平三年十二月,東魏丞相高歡督3路軍進攻西魏,以司徒高敖曹攻上洛(今陝西商縣),大都督竇泰攻潼關,親率軍進與蒲阪(今山西永濟西)。四年正月,高歡率領的東魏軍在黃河造浮橋3座,準備渡河。當時,西魏丞相宇文泰領兵駐屯廣陽(今陝西臨潼東北),認為:高歡軍架橋佯渡,是為牽制西魏軍,以掩護竇泰部乘虛西入;竇泰為高歡之驍將,屢勝而驕,若先擊敗竇泰軍,高歡自會退。其它將領則認為:高歡在近,舍近而擊遠,一旦失利,後悔晚矣,主張分兵抵禦。是月,宇文泰又返回長安(今陝西西安西北),徵詢直事朗中宇文深的意見,聽後感到已不謀而合。

宇文泰即揚言退保隴右(泛指隴山以西地區,約當今甘肅隴山、六盤山以西、黃河以東地區。)同時,潛軍向東進發。正月十七日,宇文泰率軍進抵小關(今陝西潼關南禁谷)。竇泰得知西魏軍突然逼近,即刻領兵自風陵渡(今陝西潼關對岸渡口)渡過黃河。這時,宇文泰所領西魏軍已進至馬牧澤(今陝西潼關北),未及停息,即向竇泰軍發起猛攻,大敗之。竇泰所部幾乎全軍覆沒,竇泰自殺。高歡以黃河冰薄,不能赴救,便拆除浮橋,退軍。而高敖曹所率一路,雖開始進展順利,但當攻占上洛後,擬向藍田(今屬陝西)進攻時,卻得知竇泰兵敗,加之高歡召其還軍,遂自上洛撤軍。至此,東西魏潼關之戰,以東魏軍戰敗而告結束。

點評

此戰,宇文泰判斷正確,部署得當,出奇用詐、突襲致勝,作戰中能集中兵力,攻其要害,以至一舉獲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