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關清真寺

東關清真寺

武威建寺始於唐朝,當時有大食(阿拉伯)、波斯(伊朗)商旅來此貿易,涼州街市上有回紇人開的樓堂館舍。唐著名邊塞詩人岑參在其詩《戲問花門酒家翁》中對此有所描述。據傳城內原陝山會館為最早的清真寺遺址。元代高昌王於1275年(至元十二年)在武威城北永昌府定居,建有清真寺1座,俗稱月牙墩、明代回族多聚居在城西南隅。名回回灘,亦建有清真寺;另外,城東鄉達聚寨有一清真寺,乃明甘肅總兵達雲的後代所建。以上清真寺均毀於清同治年間。

甘肅省徽縣東關村東關清真寺

位於甘肅省徽縣東關回族聚居的東關村。據寺內現存明朝萬曆十四年丙戍(1586)所立《重修禮拜寺碑記》載,該寺始建於明成化年間(1465~1487),因“歲久易湮”,曾於嘉靖(1522~1566)年間修葺。後以“寺宇復圮”,於萬曆年間(1573~1620)“因廢拓新”。後又經清朝道光四年(1852)和1913、1982年數次擴建和重修。現寺占地面積3500平方米,整體布局為中國傳統殿宇式建築風格。全寺3進5院,多採用磚木結構,遍施精巧雕作及艷麗彩飾。禮拜大殿名“崇一殿”,寬5間,深8間,面積520平方米,宏偉莊嚴,殿前設花壇。臨街為“懷源閣”即喚拜樓,木質結構,高15米,主樓3檐3層歇山頂,上覆筒瓦和火珠脊獸等飾物,稱“獅子海馬倒栽魚”,美觀別致。另有水房、花園及住宅院等附屬建築。該寺幾度毀損重修,始終保持中國傳統建築特色,為甘肅省清真寺中歷史悠久、規模較大、建築技藝精湛的古寺之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