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天目

天目山的東天目位於臨安縣城西北23.5公里處,也有飛泉、奇石、雲峰、大樹、茶葉、筍乾等六絕。主峰大仙峰海拔1479米。

歷史記載

東天目 東天目

據《天目祖山志》載,梁天監七年(公元503年),僧人寶志飛錫居之,來此開山,修廬結庵開拓佛事。梁大同年間(公元535年),此處興建昭明禪寺,傳為昭明太子修禪處。明萬曆初重建。1958年失火焚毀。山上還有分經台,洗眼池等古蹟。 東天目景色不如西天目,唯東西雙瀑較有特色。

景點介紹

自山麓登山,山勢迂迴,嶺東側峽谷空曠,東瀑自數十米高的峭壁上飛流直瀉,黃鼎象詩曰:“白龍澤注石泉聲,瀉出石崖匹練明;疑是廬山移到此,九天半落碧河聲”。此瀑自香廬、龍鬚兩峰之間的龍池飛奔而下,跳珠濺玉,迎面仰望,水簾飄逸,水沫洗臉,響聲震耳,望崖巔浩緲不可測,俗稱“東瀑”。繼續登山約300米,轉過山彎,又一道瀑布級級下瀉,連成一掛水晶簾幕,此為西瀑。西瀑落差約55米,瀑布旁岩上鑿有“懸崖飛濺”。瀑布前溪上有石橋橫跨,名“垂虹”,為觀瀑最佳處。泉水從二仙頂峽谷直瀉而下,竄入虹橋,狂歡而去,“萬仞懸崖看玉劍,一聲長嘯度飛橋”,此景名曰“西嶺垂虹”。 雲海也是東天目山一景觀,古稱“雲海奇觀”。攀登天目山攬勝,常是去霧繚繞變幻無窮,猶如身臨海上,漂緲虛無,觀銀濤萬頃,而越水吳山皆在飛花滾浪之中,瞬息間雲消煙散,萬道金光。 東天目山的興起,是因昭明太子而來。梁武帝長子蕭統,天監元年立為太子,因殯葬其母帝被太監鮑邈之誣陷後,十分氣憤,不願見梁帝,出走宮廷遊歷名山大川。他跋山涉水來到臨安東天目山修禪,並取秦漢六朝文字撰寫《文選》二十卷;分《金剛經》三十二節。據傳,他用神過度,心血以枯,雙目俱瞽(內毆障)。禪師志公和尚取兩峰石池水洗之,雙目復明。後武帝遣人來迎太子回朝,兵馬候于山麓而建寺,俗稱“等慈庵”。山腰還建“昭明禪寺”,山下建有“昭明院”。元末被毀,清康熙年間修復,規模宏大,僧人數百,香火旺盛,有詩為證:“八方香客雲集來,十萬煙火散江南”。近代享有盛譽的海燈法師也曾在此修煉過。但如此雄偉的禪寺,卻毀於一場大火。現在,昭明院和昭明禪寺的大雄寶殿已修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