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伯盨

杜伯盨

杜伯盨(dù bó xǔ),西周時期盛黍、稷、稻、粱等的青銅用器,是杜伯用來祭奠死去的父祖與朋友的光輝神靈,用來祈求長壽,萬年永寶用所做寶盨,盨為長圓形,有二獸首耳,斂口,有蓋,蓋上有扁足。蓋打開後可以卻置。器頸與蓋沿各飾竊曲紋帶,蓋面與器腹均飾瓦棱紋。蓋和器同銘,4行30字。通高36.8cm,寬37.3cm,重5.66kg。現收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基本信息

文物規格

伯盨,通高36.8cm,寬37.3cm,重5.66kg。

外形特徵

杜伯盨杜伯盨

為長圓形,有二獸首耳,斂口,有蓋,蓋上有扁足。蓋打開後可以卻置。器頸與蓋沿各飾竊曲紋帶,蓋面與器腹均飾瓦棱紋。
 

銘文內容

杜伯盨銘文拓片杜伯盨銘文拓片

蓋和器同銘,4行30字:

杜伯作寶盨,其用享孝於皇神祖考,於好朋友。用ꂘ壽,介永命,其萬年永寶用。

銘文大意

杜伯自做此寶盨,用來祭奠死去的父祖與朋友的光輝神靈,用來祈求長壽,萬年永寶用。

關鍵字

卻置

銅器描述中常見的術語,通常指蓋倒過來仰放時,可單獨作容器使用。

盨用來盛黍、稷、稻、粟等。形狀似簋而橢圓;有的盨在圈足下還有四足。青銅器銘文的盨字,寫法較多,有“盨”、“『0130』”、“『0131』”等字。

竊曲紋

中國古代青銅器紋飾之一。《呂氏春秋·適威》:“周鼎有竊曲(一作窮曲),狀甚長,上下皆曲,以見極之敗也。”由兩端回鉤的或“S”形的線條構成扁長形圖案,中間常填以目形紋。始見於西周,盛行於西周中、後期,春秋戰國時仍見沿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