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李佩是“兩彈一星”元勛郭永懷先生的夫人,她曾長期擔任中國科技大學和中國科學院大學的英語教授。1989年,著名聲學家汪德昭院士在郭永懷先生誕辰80周歲的紀念會上說過:“我們尊重並懷念郭永懷先生,但郭先生的夫人李佩女士也是一位十分受人尊重的人,她非常優秀,她是一位傳奇式的人物。”
從中國科學院網站查到李佩部分獲獎信息:1987年獲中國科學院“三八”紅旗手稱號,1988年獲中國科學院“老有所為精英獎”,1992年獲中央國家機關“優秀共產黨員”稱號,2007年獲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突出貢獻榮譽獎”和“中國科學院教書育人特別貢獻獎”。
傳奇人物
她祖籍江蘇鎮江,父親從英國伯明罕大學礦冶專業畢業回國後,全家遷到了北京。李佩小時候住在北京東城南小街,那裡距離東四沙灘的北京大學很近。1936年,在教會學校貝滿(Bridgeman)女中畢業後,李佩報考了北京大學、燕京大學和女子文理學院,她還考上了燕京醫預科。雖然父親也是留過洋的,但是,父母仍覺得“女子無才便是德”,不同意她上大學,更不讓她上男女合校。最後,經過李佩一番抗爭,父母妥協的結果是讀北大,因為離家近,可以走讀。而沒去上燕京大學是因為燕京在郊外,需要住宿。
1937年,在北大經濟系讀了一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和很多同學一樣,李佩也想找個安定的地方去讀書,於是,1938年,她到了西南聯大。那是清華、北大和南開合辦的一所大學。在西南聯大,李佩曾任一屆學生會副會長。因為同情左派學生組織,幫助並參加過左派群團搞的一些活動,李佩等進步女生曾被三青團在女生宿舍門口貼布告辱罵。
1941年,李佩從西南聯大畢業後,來到重慶中國勞動協會工作。那時,美國兩大工會組織為支持中國工人為抗戰堅持生產,捐獻了一大筆錢。為改善中國工人生活條件,中國勞動協會用捐款創辦了一些工人福利項目,如工人託兒所、夜校、圖書館、福利社、醫院等。當時,中國勞動協會的理事長是朱學范先生,一部分捐款被送到延安去了,用於購買醫藥設備等。
1945年11月,第一屆國際民主婦女聯合會在巴黎召開,86個國家的團體會員應邀出席。李佩因出色地組織了許多重大社會活動,加之能說一口流利的英語,被選為中國婦女代表,並做大會發言。
李佩出色的工作能力和英語水平,得到了當時美國工會在中國教育項目負責人的賞識,因而被推薦到美國康奈爾大學攻讀碩士學位。1947年2月,李佩開始了她在康奈爾大學工業與勞工關係學院的留學生涯。
正是在康奈爾大學,李佩遇到了她一生的知己——郭永懷。說起來,郭永懷與李佩還是校友,兩人都曾就讀於北京大學,又都在抗戰開始後轉赴西南聯大。只不過,郭永懷讀的是北大物理系,而在西南聯大時,郭永懷是著名物理學家饒毓泰先生的助教。
1947年李佩赴美國康奈爾大學工業與勞工關係學院學習工商管理。次年,李佩與相識在西南聯大的學長郭永懷結婚。
1951年李佩受康奈爾大學語言學系系主任Shadack教授的邀請,給準備派作外交官的美國學生上中文課。
1956年10月,著名力學家郭永懷帶著妻子李佩和女兒歷經周折從美國回到了祖國。李佩曾在中科院行政管理局西郊辦公室任副主任。西郊辦公室負責糧店、菜市場、餐館、醫院和中國小校的後勤建設工作,這為今後的中關村科學城打下基礎。中關村道路兩側白楊樹就是她組織科技人員栽種的,這些白楊樹曾是中關村人的驕傲。
1961年,李佩到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英文。郭永懷日理萬機忙於科研,經常出差,習慣了他說走就走的工作方式,只知道他是在做重要工作。
1966年“文革”開始,郭永懷因承擔重要工作而受到特別保護,但李佩未能倖免。留學美國的經歷讓她成為“美國特務”,在單位接受審查。
1968年12月5日,從核飛彈試驗基地乘飛機返京的郭永懷,因飛機失事不幸犧牲,終年59歲。12月2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內務部授予郭永懷烈士稱號。處理完郭永懷的後事,李佩仍然在單位接受審查,國中畢業的女兒郭芹自願回到吉林白城插隊的地方。
1970年初,李佩隨中國科大遷到了合肥,留下因生病在家休養的郭芹一人在京。
從1970年到1973年底,她在科大接受隔離審查,監督勞動,不能工作,來往的信件也要被檢查,只是沒有人貼她的大字報。1974年,中國科學院各所外派留學人員集中到科大培訓英語,李佩在飽受造反派不公正對待的情況下,仍然堅持為最早兩期出國人員培訓班教授英文。
在老領導郁文的過問和關照下,1976年暑假李佩奉調回北京。1978年,李佩白手起家組織創辦了中科院研究生院外語教學部。她編寫的英語教材榮獲國家優秀教材獎。她還舉辦了國內首期套用語言研究生班,為該學科在國內正式建立做了開拓性的工作,並譽為“中國套用語言學之母。”
1999年,80歲的李佩正式離開教學崗位。離休後,李佩依然保持著“做事”的習慣。她和桂慧君等一批女學者,發起成立了“中關村老年互助服務中心”。
為了讓離退休老人能跟上現代科學發展的步伐,了解國內國際形勢的變化,“中關村老年互助服務中心”先後舉辦了各類講座及座談會600餘次,其內容豐富,領域廣泛,分為科普、健康、時事政治、文化文藝、社會科學與法律等幾個系列。李佩利用自己的朋友圈關係,邀請到的演講人既有中科院院士、研究所所長,也有知名人文學者。
到她95歲時,為了讓我國人民了解和學習錢先生的科學貢獻,她花了三年時間,組織她和郭永懷以及錢學森先生的許多位老學生,把錢學森先生在美國20年做研究用英文發表的論文集,高質量地翻譯成中文。遇到翻譯中的爭執,一概由她老人家親自審閱並定稿。
貢獻付出
郭永懷回國時說過,振興中華,中國最缺少的是西方先進的科學和技術,所以當務之急是培養人才。幾十年來李佩為人師表、愛崗敬業、淡泊名利、無私奉獻,把主要精力奉獻給了教育事業。1978年,鄧小平同志主持召開了全國科學技術大會,教育部和科學院分別部署大規模招收研究生的計畫。來自全國各地的800多名研究生聚集到了研究生院。李佩帶領剛分配到研究生院的3位北京大學工農兵學員開始了外語教學部的籌建工作。缺少教員,沒有教材,李佩開始尋找“千里馬”。她用3種辦法找老師:一是“挖牆腳”,請大學的教師兼職,請退休教師;二是到科學院信訪辦公室看有無求職的人;三是辦套用語言學研究生班,自己培養師資。
許多“右派”被她找出來了,他們原來是名牌大學的名教授,被劃為“右派”後或被關進監獄,或被發配到邊遠地區。黃繼忠、許孟雄就是其中兩位。李佩經同事介紹找到黃繼忠,得知他畢業於燕京大學,在銀川勞改農場時被銀川師範大學發現,調入師大做英文教師,李佩邀請黃繼忠一起辦英文師資班,並幫助黃繼忠將戶口調入北京。李佩的學生推薦了原人民大學英文教授許孟雄。許孟雄劃成“右派”後離開了學校,1978年回到北京後在海淀區教育局辦的中學英文教師補習班上課,每個月只有40元的收入。李佩登門請他到研究生院上英文課,每月付他80元的工資,並提出每天派車接他上課,給他以應有的尊重。當許孟雄到研究生院上課後李佩才知道,早在20世紀60年代,英語學界就有“北許南葛”之說,“南葛”是指上海復旦大學的葛傳槼,“北許”即為中國人民大學的許孟雄。在研究生院,許孟雄課講得非常生動,一個“in”“on”的搭配就可講兩個小時,妙趣橫生。鄧小平同志1979年1月出訪美國的英文檔案最後是請他把關的。黃繼忠在美國再次將《論語》翻譯為英文,被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出版社出版。之後這本書被英國牛津大學“世界經典”項目選中,再次出版。
當時,研究生院冒著風險招聘了一批外籍英文教師。外教帶進了很多外國原汁原味的東西,對研究生院師生口語幫助很大。美國教師Mary對教學貢獻更大,她帶來了TOEFL(托福)試卷,讓李佩受到許多啟發。TOEFL考試更注重聽力和閱讀,她說自己可能是國內第一個用TOEFL方式出考題的。1979年,為給中國培養物理人才,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美籍華裔物理學家李政道教授提議舉辦了“中美聯合招考物理學學生”(CUSPEA)的項目,該項目實施10年,950多位中國優秀學生赴美國一流大學留學。當時中國還沒有GRE和TOEFL考試,而這是外國學生進入美國任何大學研究生院所必須通過的。李佩負責了歷屆CUSPEA項目英語筆試的出題和評卷工作,並參與了口語面試。因為通過考試的學生成績優異,當初在美國部分大學的推薦信中,英文水平證明書中只要有李佩的簽名,都會得到認可。
1978年,政府開始派遣留學生,但國家財政拿不出大量外匯用於出國培訓,出國留學難上加難。另外一個情況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和冷戰促進了西方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美國大學向研究生提供了大量的資助,但當時的中國對這些情況並不十分了解,自己出資派遣留學生的“訪問學者”就是周培源先生等與美國科學院約定成章的。
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10月,外教Mary小姐向李佩提出向學生介紹美國大學招收研究生的辦法,鼓勵大家去爭取美國的獎學金,但又擔心學生因此會受處分。深知國情的李佩也知道其“法”可行,其“罪”難當,於是向當時任研究生院的副院長彭平請示,幾天后,彭平對Mary和李佩說:“我已經老了,也沒有什麼可以怕的,你們就這么辦吧。”在院方的默許下,不到一年,近百名同學從美國各大學獲得了獎學金,飄洋過海留學美國,從此啟動了當代中國的“自費留學潮”。
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的談慶明研究員說:“李佩的眼光非常尖銳,觀點極高,極其認真,她的年紀大了,但她始終走在前面。”研究生院的學生來自不同的學科,她學了很多科普知識。她說你教這門課跟學生沒有共同語言不行啊。她講課時先帶著學生朗讀。讀許國璋的教材裡面有意思的故事,從中體驗裡面的韻味,培養語感,就像讀唐詩一樣。很受學生歡迎。李佩注重對學生聽力、寫作等綜合能力的培養,學生經過一年的學習,到了美國走進課堂就能聽懂。
贏得尊重
李佩教授被學生公認為博學、愛心、美麗與優雅的象徵,深受幾代科學家與學生的尊重。研究生院1978級的學生朱學淵在文章中描述:“李先生承庭家訓,學兼中西,是科學院裡很難得的一個美國通,她日日奔波於中關村和林學院間;應接國外知名學者,安撫外籍英文教師,有尊嚴而無傲氣;對同學們亦從無疾言厲色,那清逸的身影中有著一顆慈母般的心,是院裡最有威望的人物之一。”李佩的生命中好像負有一種特殊的使命,在世間傳播著愛和智慧。1997年,災難卻再次降臨,她女兒郭芹因病去世,79歲的李佩卻沒有因此缺一堂課,依然提著錄音機走上講台,只是人更清瘦了,聲音有些沙啞。
第四屆北京十大傑出青年楊佳,22歲時考入中科院研究生院成為李佩教授的得意弟子,24歲時留校教英語。29歲時雙目失明。楊佳從頭學習盲文,把學生的作業掃描進電腦,靠語音系統轉換成聲音給學生判作業。她為博士生們開設了20多門英語課程,恩師李佩親自為她的新書《研究生英語閱讀》作序。在李佩教授的鼓舞下,楊佳失明8年後又走入哈佛大學甘迺迪學院,用一年時間以全優成績獲得公共管理碩士學位,被稱為哈佛的驕傲。
1987年李佩退休了。她抱著“讓老年人獨立自主地選擇和安排晚年生活”的宗旨發起成立了“中關村老年互助服務中心”,為社區老年人提供義診、上門配眼鏡等服務。但大家都覺得“不過癮”。後來,李佩被90多歲的數學家孫克定自學電腦的學習熱情所感動,決定把專家請到社區來,辦一個社區版“百家講壇”。
除了每周給中關村的老人們上兩個半天的英文課以外,每周五的下午兩點,是她組織的講壇固定“開壇”的時間。憑藉她的威望,黃祖洽、何祚庥、楊樂、厲以寧等專家學者被她邀來開講座。我國農村的貧困問題、中美關係與台灣問題、愛斯基摩人的過去現在和未來、美麗的鳥類世界、如何提高我們的生活質量、茶與健康、當前我國航天事業的焦點、生命信息遺傳中的若干數學問題……講壇內容五花八門。2003年7月4日“非典”疫情之後,李佩主持了“中關村人SARS後的思考”討論會,與會者討論了公眾的知情權、社區環境建設和垃圾分類問題。
對於80多歲高齡的老人籌劃每次講座都要耗費大量的精力,李佩也曾想過放棄。但在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中,她意識到“作為一名老共產黨員,應該首先從自己做起,從現在做起,起到模範表率的作用”。在重重困難中,她堅持了下來,並得到中科院王淦昌、彭桓武、嚴陸光等院士的經費資助。談到未來,李佩說:“我的理想就是希望自己注意健康,過好每一天的生活,儘可能多為大家做一點事。太高的理想我做不到,我只能幫助周圍的朋友們,讓他們生活得更好一些。”但是她也說:“有時候我連小事也做不了,比如說中關村的交通,騎腳踏車者橫衝直撞,甚至撞倒過老院士、老科學家,我想攔住這些不講公德的騎車人,問問他們為什麼不遵守交通規則,但他們跑得太快了,我追不上。”
李佩教授在中關村住了50年的樓房在蒙蒙塵埃中顯得斑駁、陳舊。室內擺設仍與郭永懷共同生活時的模樣差不多,客廳里的兩個單人沙發和茶几是回國時父母補送給她的嫁妝,硬木花格架、長條形茶几和鋼琴是她和郭永懷一道買的,所不同的也許只是今天客廳的地面塗上了暗紅色的油漆,而不是當年精製的純羊毛地毯。
2003年,中國科大45周年校慶時,李佩教授將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追授給郭永懷先生的純金質“兩彈一星功勳獎章”捐贈中國科大校史館永久珍藏。2007年生活儉樸的李佩教授將個人的全部積蓄分別贈與中科院力學研究所和中國科技大學的郭永懷獎學金。4月27日,力學所隆重舉行了李佩教授捐贈儀式。6月5日,中國科大五十周年校慶籌備組宣布,89歲高齡的李佩教授向中國科大郭永懷獎學金捐款30萬元人民幣。
李佩在人們的心目中是美麗的化身。中國科大的一位教授說:“我做了一個統計,一星期里李佩教授在課堂上沒有穿過相同的衣服,她的服飾非常漂亮。可以想像她年輕時是多么美麗。”
李佩是科學院的玫瑰,她比玫瑰還要美麗。
李佩在人們的心目中是美麗的化身,是博學、愛心、美麗與優雅的象徵,深受幾代科學家與歷屆學生的尊重。李佩更是大膽創新、勇於挑戰的象徵。從研究生外語教學變革,到創立中國的套用語言學;從積極推動中美CUSPEA項目,到開闢新中國自費留學之路;從為青年學生築夢未來,到為社區中老年人提供精神營養,李佩一路都在崗位創新、制度創新、角色創新。
創新者,永遠年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