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經歷
•1982年9月畢業於遼寧大學,獲經濟學學士學位,
•1982年留校任教。
•1992年晉職副教授。
•1994年獲經濟學碩士學位。
•1999年獲企業管理學博士學位。
•2000年成為博士生導師,任遼寧大學比較經濟體制研究中心副主任。
•2008年7月任遼寧大學學報主編。
•2009年8月任遼寧大學經濟學院分黨委書記兼副院長。
•2012年2月任遼寧大學經濟學院院長、黨委副書記。
•兼任中國工業經濟學會副理事長。
主講課程
在教學方面,主講《產業經濟學》、《發展經濟學》、《規制經濟學》、《區域經濟學》等課程。
主要貢獻
科研立項
國家人文社科“八五”重大項目《中國老工業基地改造與振興研究》,其研究成果《老工業基地的新生》一書獲教育部第二屆人文社科經濟類科研成果一等獎;
教育部重大招標項目《自然壟斷領域政府規制體制比較研究》(2001年-2004年)和《轉軌時期中國電力企業治理改革研究》。(2006年-2010年)
1.國家人文社科“八五”重大項目《中國老工業基地改造與振興研究》,其研究成果《老工業基地的新生》一書獲教育部第二屆人文社科經濟類科研成果一等獎;
2.教育部重大招標項目《自然壟斷領域政府規制體制比較研究》(2001年-2004年)和《轉軌時期中國電力企業治理改革研究》。(2006年-2010年)
著作
《城市學概論》(瀋陽出版社,1989年),這是中國最早的一部城市學論著,它構建了城市學理論的分析框架。
《中國鄉鎮企業啟示錄》(中國經濟出版社,1994年),該書以翔實的數據資料,論證了中國鄉鎮企業發展對中國經濟改革及市場經濟發展的影響。
《工業重構:調整與升級》(遼寧教育出版社,1998年),該書是研究遼寧工業經濟的一部專著,是遼寧省政府制定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的重點諮詢工具書。
《區域內經濟不平衡增長論》(經濟管理出版社,2001年),該書在區域經濟學理論中,首次論證了區域內經濟不平衡增長的客觀必然性和必要性。
《自然壟斷與規制:理論和經驗》(經濟科學出版社,2004年),該書系教育部重大招標項目的系列研究成果。
1.《城市學概論》(瀋陽出版社,1989年),這是中國最早的一部城市學論著,它構建了城市學理論的分析框架。
2.《中國鄉鎮企業啟示錄》(中國經濟出版社,1994年),該書以翔實的數據資料,論證了中國鄉鎮企業發展對中國經濟改革及市場經濟發展的影響。
3.《工業重構:調整與升級》(遼寧教育出版社,1998年),該書是研究遼寧工業經濟的一部專著,是遼寧省政府制定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的重點諮詢工具書。
4.《區域內經濟不平衡增長論》(經濟管理出版社,2001年),該書在區域經濟學理論中,首次論證了區域內經濟不平衡增長的客觀必然性和必要性。
5.《自然壟斷與規制:理論和經驗》(經濟科學出版社,2004年),該書系教育部重大招標項目的系列研究成果。
代表論文
《論鄉鎮工業的集聚》(《中國工業經濟》,1997年第5期),該文論證了鄉鎮工業集聚的客觀必然性,並首次提出把鄉鎮工業的重點建在鎮上的觀點。
《對產業結構最佳化理論中一個新命題的論證》(《經濟管理》,2002年第4期),該文在原有產業結構最佳化理論的基礎上,提出了產業結構高效化的觀點,並系統加以論證,此文被《新華文摘》(2002年第6期)轉摘。
《省級財政支出制度:委託代理關係下的分析》(《經濟社會體制比較》,2003年第6期),該文採用委託代理分析框架,分析了遼寧省省本級財政支出制度中的弊端,提示了財政支出問題的根本性原因,該文被許多文章引用。
1.《論鄉鎮工業的集聚》(《中國工業經濟》,1997年第5期),該文論證了鄉鎮工業集聚的客觀必然性,並首次提出把鄉鎮工業的重點建在鎮上的觀點。
2.《對產業結構最佳化理論中一個新命題的論證》(《經濟管理》,2002年第4期),該文在原有產業結構最佳化理論的基礎上,提出了產業結構高效化的觀點,並系統加以論證,此文被《新華文摘》(2002年第6期)轉摘。
3.《省級財政支出制度:委託代理關係下的分析》(《經濟社會體制比較》,2003年第6期),該文採用委託代理分析框架,分析了遼寧省省本級財政支出制度中的弊端,提示了財政支出問題的根本性原因,該文被許多文章引用。
教學成果
在研究生培養方面,迄今已有32名碩士生和9名博士生畢業並獲得學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