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煥大和尚

本煥大和尚

本煥大和尚,俗名張志山,1907年生於湖北新洲縣,1929年剃度。現任中國佛教協會常務理事,中國佛教協會諮詢委員會副主席,深圳政協委員,廣東省深圳市佛教協會副會長,深圳弘法寺住持。

簡介

上本下煥大和尚,祖籍湖北新洲縣李集鎮,他7歲入私塾讀書,因家

本煥本煥
中生活困難,無錢繼續上學,13歲就到本地一家雜貨店當學徒,22歲在新洲報恩寺出家,從此步入佛門,落髮為僧。

生平

1930年春,大師前往武昌寶通寺求戒,受戒後於同年6月雲江蘇揚州高旻寺參學,拜來果大和尚師,在此苦修7年,深得來果老和尚的器重。1937年2月,他發大願朝拜五台山,跋山涉水,風餐露宿,三步一跪,五步一叩,頭、手、腳都磨起了很多血泡,但他卻沒有因此而退心,這些充分體現了大師對佛教的虔誠信仰和熱愛。朝完五台山後住碧山寺修行,1939年9月榮任碧山寺第三代方丈,在此苦修10年,用指尖血抄寫了一部《普賢行願品》。1947年2月他又先後朝拜了北京彌勒院,上海普濟寺。1948年11有離開五台山到廣東南華寺承接了虛雲老和尚的臨濟法脈,1949年元月榮任該寺方丈。1958年因反右蒙冤到坪石農場參加勞動,1980年廣東省人民政府宣布予以平反,同年4月應仁化縣人民政府和佛教界邀請,就任丹霞山別傳寺住持,1986年11月,根據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朴初老居士的提議,廣東省佛教協會於1987年元月接請他上任廣州光孝寺方丈,他上任後為落實黨的宗教政策,恢復光孝地歷史面貌,日夜操勞,四處奔波。在省、市黨政領導支持下使南華寺這座丟掉古剎再盛於世,吸引很多中外遊客前來觀光,大家都留連忘返,讚嘆不已。
1994年,本煥大師黃梅四祖寺升座,對寺廟的恢復和建設十分關心,不顧年事已高和冬寒夏暑,經常

本煥本煥
往返於廣東和黃梅之間,與當地黨政領導和主管部門一起商談四祖寺有關工作,並親自到寺廟搞設計規劃,發宏願計畫投資3500萬元,用五年左右的時間,恢復四祖寺歷史面目。同時他還積極主動向國務院宗教局和中國佛教協會反映情況,爭取政府和佛教界的支持,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朴初老居士當即作了重要指示:“我贊成要儘快把四祖寺修好,使禪宗六個祖庭連成一片,相互輝映,形成一個佛教聖地和旅遊勝地網路”。這樣,在各級領導和佛教界廣大人士的關心下,才有了四祖寺今日的輝煌。
2012年4月2日,本煥長老於凌晨零點36分在深圳弘法寺安詳示寂,世壽一百零六歲。
本煥大法師不但通曉佛經法典,而且還十分精通佛教音樂和佛教詩詞,特別是書法,自成一體,富有禪意,在佛教界和書法界有很大影響,吸引了海內外各界人士前來求墨寶,並視為珍品。他還先後接待了十幾個國家的元首和許多著名高僧大德的來訪,自己也親自率領佛教代表團出訪了一些國家和地區,為促進祖國與世界各國的往來,增進友誼,起到了很好的推動作用。

職務

本煥大和尚多次出席中國佛代會,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和讚揚,他現任中國佛教協會常務理事,中國佛教協會諮詢委員會副主席,深圳政協委員,廣東省深圳市佛教協會副會長,深圳弘法寺住持,廣東省廣州市光孝寺退居,廣東省仁化縣丹霞山別傳寺住持,廣東省南雄市沙水大雄禪寺住持,湖北省佛教協會名譽會長,湖北省武漢新洲區報恩寺住持,湖北省黃梅縣四祖正覺禪寺住持,湖北省浠水縣斗方寺住持,還是廣東省政協委員,被海內外佛教界尊為禪門泰斗,是當代最著名的高僧之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