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簡介
印順大和尚,佛學博士,2000年於深圳弘法寺禮當代佛門泰斗本煥長老為師,剃度出家,入室成為衣缽弟子,得長老之真傳,由長老付法傳燈,為臨濟宗第四十五代傳人。印順大和尚現任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海南省佛教協會會長、湖北省佛教協會名譽會長、深圳市佛教協會會長,廣東省政協常委、海南省政協常委、深圳市政協常委,擔任深圳弘法寺、海南三亞南山寺、尼泊爾中華寺等多家寺院方丈。由於其修行、弘法成就及對中外佛教文化交流所作出的傑出貢獻,被泰國國王御賜“華僧大尊長”的榮譽稱號,成為首位獲得此殊榮的中國僧人。
印順大和尚在寺院管理中堅持佛教傳統,同時輔以現代管理理念,嚴加寺院管理,寺風翕然一變,弘法再造新顏。他制定了弘法寺“以戒為師,以人為本,以法治寺,舊新結合,以修為主,有序推進”之方針,立下“以道風建設為中心,以慈善事業和佛教文化為兩翼,構築珠江三角洲乃至兩岸四地面向世界的弘法利生平台”之發展方向,虔心致力於構建 “人文佛教”之理念。在他的管理下,弘法寺不斷發展壯大,中國佛教模範寺院,連線兩岸四地佛教文化友誼的橋樑,最具活力的都市叢林。
印順大和尚為配合中國走向世界的戰略,他積極與世界各國尤其是東南亞佛教界加強交流,為中國佛教與東南亞佛教傳遞友誼。他所倡導並躬行的“南海戰略”,受到了教界和政界、學界的認可,越來越彰顯出前瞻性,對佛教的傳播、文化的交流,乃至地緣政治等諸多方面,都有著廣泛而深遠的意義。
他重視佛教教育與佛教傳播,為培育僧才,續佛慧命,他與北京大學及泰國朱拉隆功大學戰略合作,創辦弘法佛學院,首開佛教界與社會合作辦佛學院之先河。又創辦了南海佛學院,為南海地區佛教培養人才。他策劃並領導的弘法文化事業。他本人也經常通過演講與出書等方式和眾生結緣,用禪的智慧開啟都市人群的智慧光芒。先後編輯著述出版了《弘法文庫》、《中國漢傳佛教叢林儀規》、《構建“人文佛教”的平台》、《虛雲法師與雞足山佛教》、《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現代文淺釋》等書籍,受邀於鳳凰衛視《世紀大講堂》及國內眾多講壇做了《我們的焦慮與希望》、《在嘈雜的世界安自己的心》、《找回你的幸福感》、《讓心靈充滿陽光》、《成為你自己的光》、《人在這裡,心在這裡》、《利益眾生,成就自我》等數十場公共演講,在社會上產生了廣泛而深入的影響。
生平經歷
印順大和尚,出生於湖北襄陽書香之第。父親執教鄉學,熟讀經史,教書之餘,兼習筆墨。六歲母親去世,由繼母扶養成人。印順大和尚自幼聰慧,心慈悲憐,不忍殺掠,喜歡放生,雖然生活貧窮,但是志向很高,喜歡探究天下宇宙與人生問題。國小期間成績優秀,考入重點中學。國中畢業後進入縣城高中,大學考入武漢大學新聞系。
在大學期間,他立志救世,以報國家。畢業以後,進入新聞單位,兢兢業業,得到了上下好評。後受領導委派,活躍於商海,屢有所獲,成為成功人士。一日,受朋友之託,偶遇深圳弘法寺本煥長老。本煥長老見他很有佛緣,是佛教的可造之才,於是循循善進,培養他的向佛之心。2001年印順大和尚出家,取法名印順。越年,於河北柏林寺受俱足戒。
職務榮譽
印順法師現任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海南省佛教協會會長、廣東省政協常委、深圳市佛教協會會長、深圳弘法寺方丈。而且他還兼任深圳弘源寺(寶安石岩)、萬佛禪寺(深圳東湖公園)、華興寺(東部華僑城)、龍興寺(龍崗龍園)的方丈。
2011年3月29日,印順大和尚,在尼泊爾佛祖釋迦牟尼誕生聖地藍毗尼中華寺方丈晉院升座,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淨慧長老為印順大和尚送位,中國佛教協會會長傳印長老為印順大和尚送座,並寄語道:“一佛出世,千佛護持,印順升座,道場增輝。”長江後浪推前浪,中國佛教之所以能夠不斷前進與發展,就是在歷代祖師大德的努力下完成的。本煥長老勇於退居,為中國佛教界人士樹立了一個榜樣,弘法寺經本煥長老之手交到了印順大和尚手裡,印順大和尚接掌弘法,乃是人天所願,眾望所歸。
印順大和尚榮膺海南三亞南山寺方丈 世界各地高僧雲集三亞祈願世界和平2012年9月23日,中國海南三亞南山寺,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海南省佛教協會會長印順大和尚榮膺三亞南山寺方丈晉院升座慶典在此隆重舉行。三亞作為“世界佛教論壇”四個永久會址之一,此次借印順大和尚升座之機,世界各地高僧大德、兩岸四地諸山長老雲集三亞,共同祈願世界和平、干戈永息。
本煥圓寂
2012年4月2日凌晨零點36分釋本煥法師圓寂於深圳弘法寺。
2012年4月9日,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弘法寺方丈印順大和尚向社會各界發出感謝信,為恩師本煥長老圓寂後大眾的感人情意表示感謝。
出訪日本
2014年8月13日下午5時30分(東京時間下午4時30分),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海南省佛教協會會長、深圳弘法寺方丈印順大和尚率中國佛教協會訪日代表團訪問日中友好宗教者懇話會(簡稱懇話會)。
懇話會舉行了隆重的歡迎儀式,持田日勇會長致歡迎詞。持田會長熱烈歡迎中國佛教協會訪日代表團一行的到來,他介紹了懇話會與中國宗教界各團體的友好交往歷史,並希望中日兩國宗教界之間的關係越來越友好,聯繫越來越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