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睢寧縣李集鎮
李集鎮位於江蘇省睢寧縣,總面積63平方公里,可耕地56764畝,總人口5.33萬,是遠近聞名的歷史、文化、商貿重鎮。李集鎮歷史悠久,有600多年歷史,早在清朝道光年間這裡就有水碼頭,各地大商巨賈紛至沓來,建會館、開商行,市井繁華為當時縣城所不及,頗具影響的有“山西洪洞會館”、“安徽徽州會館”、“福建福州會館”和“湖南洞庭會館”等四大會館,享有“小南京”美譽。李集鎮城鎮化進程較快,鎮區面積5平方公里,人口近2萬,鎮區街道五橫三縱呈網狀格局,鎮區內電話、寬頻網、有線電視、自來水全部普及。李集鎮地理位置優越,交通發達。地處睢寧縣城西南25公里,與安徽省泗縣、靈璧縣接壤,東接104國道,北倚寧宿徐高速公路,官靈省道穿境而過,距徐州觀音國際機場40公里,距淮海經濟區中心城市徐州80公里,東離亞歐大陸橋頭堡連雲港120公里。歷史文化
秦以前,李集周圍方圓百里盡為湖澤,秦時因開挖“潼河”泄洪,始稱“潼澤”,西漢時改為“潼濾”,安史之亂時,山西曲沃人遷陡至此,且王姓人眾,於唐乾元三年更名為“王集”,元初經商潘姓勢力漸盛,改稱“潘王集”。明嘉靖年間,山西洪洞縣李氏三兄弟攜巨資至此經商發家成旺族,遂改為“大李集”並延用至今。民國17年(1928年)改稱三山市。商業活動盛極一時,揚名南北,素有“小上海”、“小南京”之譽。民國33年前後,泗靈睢縣抗日民主政府建置李集區、李集市。1949年仍為李集區,1957年撤區並鄉為李集鄉。1958年改為李集人民公社,1983年復稱李集鄉,1987年改為李集鎮。商業發達是李集鎮特徵,歷史上有山西、洞庭、福州、徽州四大會館。當地糧油土產經商人運銷上海、南京、鎮江、揚州,商人又運回外地雜貨,在李集集散銷售。建國後,商業更有發展。鎮區有大型專業超市4個,全封或半封專業市場6個,個體工商戶2000多戶,集市日流量10萬人次以上。年成交額億元以上,影響輻射方圓百里之外。
經濟發展
李集鎮工業經濟發展迅速,年產值300萬元以上企業35個,超500萬元以上2個。其中有年產值5000萬元的徐州重型機械廠結構件分廠、永華木業公司、1000萬元的鑫德木業、和平工業布廠,2004年李集鎮工業產值達到6.6億。鎮內有外地客商投資企業10個,其中有投資近5000萬元的永華木業公司、3000萬元中愷特種鋼有限公司,2800萬元的比思特棉業。李集鎮能源供給條件較好,縣內有熱電廠一座,電力資源充沛,鎮內有35千伏安自動配電設施,架有工業專用線路,2000伏安以下用電所有線路都可駁接,執行峰谷電價政策(0.199元—0.78元/W)。全年用電達到500萬度的,電價更優惠。煤炭供應充足,距煤城徐州近,煤炭價格低(白煤650元/噸,煙煤500元/噸)。李集鎮土地屬黃河沖積平原,地勢平坦,鎮工業園規劃用地3000畝,園內實現三通一平。在縣高科技開發園區擁有工業用地500畝,適用各種項目投資。在鎮工業園區內投資各種項目土地可租可征,租用土地年租金500元/畝左右,徵用土地價格40000元/畝左右。在縣工業集中區投資項目土地採取徵用方式,征地價格48000元/畝左右。
李集鎮處暖溫帶,屬半濕潤地區,年降水量1100毫米,水資源豐富,長江水、駱馬湖水可進入鎮內潼河,李南河、李北河、老濉河、張劉大溝、軸山大溝、柳圩大溝等溝河配套相通,為工業用水提供充分保障。同時本轄區有6座深水井,能滿足居民生活用水。李集鎮有勞力半勞力3.6萬人,每年有初、高中畢業生3000人,鎮內有技術培訓學校8所,技校在校生4650人。本地工作每天工作8小時月工資為600元左右,每天工作12小時月工資800元左右。
城鎮建設
李集的城鎮建設有了長足的發展,但與建設蘇皖邊界的工貿強鎮的要求還不相適應。李集鎮將加快基礎設施建設,通過招商引資,多渠道融集資金,建設一批像南京路這樣的高標準設施,推動城建水平的提高。通過放寬政策、振興個體工商業等措施,吸引農民進城。適當發展中心村,以中心村聚集資源,發展農村。李集鎮建成區面積9平方公里,主街道五縱三橫,全封閉或半封閉市場4個,攤位3000個。一個商貿興隆的大李集正在崛起。
河南省商丘市夏邑縣李集鎮
李集鎮位於河南省商丘市夏邑縣,地處豫東平原,系蘇、魯、豫、皖四省結合部,總面積64平方公里,耕地5.8萬畝,下轄33個行政村,4.3萬人。境內地勢平坦,土壤肥沃,氣候溫和,四季分明。北依隴海鐵路及310國道,西臨京九鐵路和105國道,徐商、永商、劉毫公路縱橫貫穿全境,交通十分便利。鎮內交通、通訊、電力、文化、娛樂、服務等基礎設施齊全,柏油路及程控電話貫穿李集鎮各村,移動通訊、無線傳呼與全國併網運行,電力充足,鎮區街道和文化娛樂設施已達到較高水準,初具現代化城鎮規模。九二年被商丘地委、行署命名為“明星鄉鎮”,是國務院批准的商丘地區“農村流通體制特別改革試驗鄉鎮”,在體制、經濟、人事、稅收等方面賦予了較大的優惠政策。尤其是九六年以來,李集鎮黨委政府大力弘揚“團結拼搏、開拓創新、高效務實、勇創一流業績”的李集精神,自加壓力,社會各項事業均取得了超常規發展,先後榮獲省級“衛生先進鄉鎮”,市級“文明鄉鎮”、“科普工作先進鄉鎮”、“信訪工作先進鄉鎮”等20多項榮譽稱號。2000年被確定為商丘市小城鎮建設重點鎮,並被推薦申報河南省中州名鎮,綜合目標管理連年在夏邑縣名列前茅,其他各項工作均處於先進行列。河南省漯河市郾城李集鎮
李集鎮是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區一個比較重要的鄉鎮。李集鎮位於郾城區境北部,東與西華縣奉母鄉交界,西與商橋鎮相連,南靠穎河與孟廟鎮相望,北與臨穎縣皇帝廟鄉毗鄰。鄉政府駐李集村。李集鎮東西長10.2公里,南北寬5.7公里,總面積51.4平方公里,耕地49634畝。李集鎮22個行政村,53個自然村,221個村民組,10732戶,43319口人,其中農業人口42057人,非農業人口1262人,其中回族、藏族6人,其餘為漢族。明、清分屬新安和古義堡,民國18年(1929年)屬東北區,民國29年(1940年)至民國36年(1947年)屬商橋鎮,民國37年(1948年)屬沙北縣5區及臨穎沙北區,1949年屬商橋區,1959年屬商橋公社,1963年與商橋分設,建李集區,1965年撤區設李集公社,1984年改稱李集鄉至今。地勢平坦,平均海拔高度為172米,最高59米,最低56米。整個地勢略呈西北高而東南低,均屬平原。氣候適宜,光照充足,年日照為2228.9小時,年平均氣溫14.6℃,極端高溫42.2℃,極端低溫-15.9℃,無霜期216天。年平均降雨量為805.2毫米,地下水資源豐富,土壤多為沙壤土,酸鹼度適中(PH值15.7-7.81)。是一個典型的平原農業鎮。
境內糧食、菸草、果品、蔬菜及畜產品資源豐富,尤其盛產菸葉、紅薯及其系列產品。享有郾城區菸葉生產第一大鄉和“豫南粉線絲第一鄉”的美譽。主要工副業產品有裝飾材料、塑膠製品、防偽印刷製品、紅薯冬粉、粉片、豆類食品飲料、煙花爆竹等,是遠近聞名的花炮之鎮。2000年,李集鎮工農業總產值37080萬元,財政收入371萬元,李集鎮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2571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