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普陀宗乘是藏語“布達拉”的漢語譯音,廟仿當時全國喇嘛教的中心布達拉宮而建造,俗稱小布達拉宮。寺廟占地22公頃,共有四十餘座大小殿宇,成為外八廟中規模最大的一處寺廟。殿宇依山勢而建,布局自然,富於變幻。
主體建築大紅台高約25米,以高17米的白石台為基座,邊長約60米,有城閣凌空之感。紅台中部是萬法歸一殿,重檐攢尖頂,上面蓋魚鱗狀鎦金鋼瓦,殿脊吻獸排列,富麗堂皇,此殿建成後,乾隆帝每到承德巡幸,必在此拜佛。台的四周還有落迦勝境殿、權衡三界亭、慈航普渡亭等,重檐金瓦,翹角飛檐,與大紅台組成莊嚴雄偉的建築群。
建築布局
普陀宗乘之廟總體布局與西藏布達拉宮相似,無明顯中軸線。氣勢雖遜於西藏布達拉宮,但其占地之廣、體量之大卻為內地寺廟所僅有。全寺平面布局分前、後兩部分:前部位於山坡,由山門、白台、碑亭等建築組成;後部位於山巔,布置大紅台和房堡。
按特徵分,可分三部分:第一部分由山門、碑亭、五塔門、琉璃牌坊組成;第二部分是白台群,由若干大小白台組成;第三部分為大紅台。白台群成“x”形,上拱大紅台,下圍山門、碑亭、五塔門和牌坊,這種建築布局為外八廟也是中國寺廟建築所獨有。
第一部分
山門
山門北為碑亭,平面方形三開間,重檐黃琉璃瓦歇山頂,磚拱結構,封實壁,四面開拱門,下承須彌台基。亭內立石碑三座:中為《普陀宗乘之廟碑記》,記述建廟背景及經過;東為《土爾扈特全部歸順記》,西為《優恤土爾扈特部眾記》,記述厄魯特蒙古土爾扈特部回歸祖國過程及清政府撫恤該部的情況。碑文用滿、漢,蒙、藏四種文字鐫刻,漢文為乾隆親筆。五塔門
碑亭以北為五塔門,三拱門白台形制,實壁盲窗。上砌女兒牆。白台上立五塔,從東往西分別為黑、白、黃、綠、紅五色,每色代表一個佛教教派。清代尊黃教為國教,故黃色居中。五塔門前置石象一對,為大乘象徵。五塔門北為琉璃牌坊,三間四柱七樓形制,中樓前額“普門應現”,意為觀音顯現普渡眾生之門。後額“蓮界莊嚴”意為觀音道場。
第二部分
白台大紅台南、第一部分兩側散置三十餘座大小白台,成“×”形不規則布置。白台分殿台、樓台、敞台、實台,形狀不一,體量不等,功能各異。層高分一至四層,二、三層者居多,大都白灰抹面,青磚鑲邊紅色盲窗,琉璃砌頂,上檐挑出淌水長瓦。白台為藏式平頂碉旁形制,建築用漢族磚混結構法式。有的兩座白台組合成一處院落作僧房;有的台上建漢式殿堂,作佛堂、鐘樓使用;有的台頂置舍利搭;有的白台砌成實心,只起障景增景及點綴作用。白台群總體效果表現了西藏布達拉宮前山腳下梵宇的特徵。
罡子殿
琉璃牌坊北為罡子殿,四面砌藏式碉房高牆,牆面設三層盲窗,東、南為僧房,借用圍牆為後牆。西砌蹬道,北面僧房頂起廡殿,面寬三楹,進深一間,單檐琉璃瓦頂,內設大威德壇城一座,內供吉祥天母、四面護法神、大梵天。罡子殿東殿,曾供五尊密宗無上瑜伽密樂空雙運雙身修法像歡喜佛,現在這些歡喜佛移到普樂寺。罡子殿之西殿是經堂,1965年以後曾展出吉祥天母銅像,1994年復原,在權衡三界殿供奉。
第三部分
大紅台
群樓一層分置石雕壇城六座,有如來佛、觀音、無量壽、釋迦、大威德金剛、喜金剛,今己無存。東群樓通高三層,面額“庋經之閣”,原藏藏文經卷108套,滿文般若經18套。一層現供奉五尊菩薩;二層現展出紫檀九佛龕、銅鎏金喇嘛塔等佛教珍品。南群樓面額“秘密勝境”,一層正中現供五祖佛,是宗喀巴五個時代的造像,為殿內原物。東西次間各設一座八方紫檀木塔,通高19米,共九層,塔內原供銅鎏金無量壽佛2160尊,今展出的為仿製品。西群樓面額“大乘妙峰”,一層現供五尊銅製綠度母雕像。北樓群面額“極樂世界”,一層現供奉三世佛、九尊無量壽佛和十八羅漢;二層原供釋迦牟尼、八大菩薩;三層原供藥師佛並存放鹿馬經、白傘蓋等經文。大紅台四面群樓的第三層現展出避暑山莊文物珍品(原物);南、西、北群樓的第二層現展出外八廟佛教珍品(原物)。
慈航普渡殿金銅瓦
群樓頂部西北角建慈航普渡殿金銅瓦,檐六角亭形,二層匾額“普勝之界”,殿內匾額“示大自在”,條幅“水鏡喻西來妙觀如是,月輪悟南指合相云何”。內設講經地坪,坪上供觀音。東北角建殿,門額“權衡三界”,內有額“精嚴具足”,條幅“法界現神威即空即色,梵天增大力非住非行”;內供銅質鎏金造像吉祥天母,高116厘米,騾子為坐騎,前後有兩面三刀個獸頭人身的小型造成像,底盤為大海。整組造像用青銅1196斤,黃金57兩,用工6425個。據《吉祥天母經》記載,吉祥天母為觀音變像,是達賴喇嘛的護法神,每年大年初一她騎乘太陽下界巡視各方,驅除妖魔,保佑眾生平安。藏曆十月十五日是她的祭日,這天,佛教徒把吉祥天母造像從拉薩大昭寺抬出遊行,震懾妖魔,保佑人事平安,雨順風調。
萬法歸一殿

萬法歸一殿是普陀宗乘之廟的主殿,隱於大紅台群樓之中,殿頂高出群樓,金光閃爍。底部因三層群樓合圍,影調陰暗,光照對比鮮明,造成了森嚴肅穆的宗教氣氛,是內地宗教建築中的瑰寶。1932年,美國在芝加哥舉辨大型國際博覽會,大財閥洛克菲勒於l930年採納了瑞典人赫文斯定的進言,派人對萬法歸一殿進行實測實繪,在芝加哥仿製了一個與此殿同樣大小的模型,又通過各種手段在中國蒐集了大批佛像、法器,於1931年用專輪運往芝加哥,在仿製的“萬法歸一殿”展出,致使芝加哥萬國博覽會出現了東方文化熱。
旅遊貼士
開放時間
8:00-17:00
門票價格
旺季(4月16-10月15)40元,淡季(10月16-4月15)30元與須彌福壽之廟合票:80元。
交通
乘6路、12路公車可到。
最佳出遊時間
四季皆宜,但考慮到其季節性的優美自然風光,以4-10月份為最佳。
住宿
承德市城區不大,遊覽普陀宗乘之廟可住承德市內賓館。承德住宿整體偏貴(旺季4月末至10月初,淡季都有折扣),大家要有心裡準備。賓館很多,各檔次都有,旺季周末客房比較緊張,需早做好準備。飲食
特色風味小吃有:燒賣、油酥餑餑、八寶飯、二仙居碗坨、一百家子白蕎面、糕涼粉、驢打滾、烙糕、煎餅盒子、莜麥面小吃、八溝燒餅、羊湯、鮮花玫瑰餅、南沙餅、果丹皮等,別具地方特色。失火事件
2013年2月28日中午,世界文化遺產、建於1771年的河北省承德市普陀宗乘之廟東罡殿發生火情。火情已於當日13時10分徹底撲滅。殿內13件國家三級文物全部搶救出來,無一受損;建築整體完整,殿內受損情況,將請河北省文物專家進行全面評估。當地紀檢、檢察、公安等部門已介入調查,儘快查明失火原因,分清責任,並對具體責任人依法進行嚴肅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