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淵源
外八廟,清朝初年中國藏傳佛教在中國蒙和藏地區(包括青海和新疆)勢力強大,教徒信仰極其虔誠,佛經教義是蒙和藏人民的精神支柱。喇嘛教上層人物在政治上有效地控制地方政權,經濟上匯聚著大量的財富,文化上掌握著經堂與教院。清政權為加強對北疆統治,鞏固國家統一,對邊疆各少數民族實行懷柔政策。懷柔政策的一個重要內容就是對蒙藏民族採取因其教不易其俗、“以習俗為治的方針。乾隆指出:“興黃教,即所以安眾蒙古,所系非小,故不可不保護之”。反映清統治者以順應少數民族習俗、尊重蒙藏上層人物宗教信仰的策略,來實現密切地方與中央政權的關係,鞏固國家統一為目的戰略思想。
避暑山莊自康熙47年(1708年)駐蹕使用以後,皇帝每一年秋彌前後均要在此長期停住,消夏避暑、處理軍政要務。由此而來大批蒙藏等少數民族首領和外國使臣每年都要到承德謁見皇帝,參加慶典。藉此,清廷便在承德大興其土木,建造其廟,為前來上層政教人物提供瞻禮和膜拜等佛事活動場所,功能上與避暑山莊相輔相成,互為補遺。
從康熙50年(1711)開始到道光八年(1828),清廷在承德市市區與灤河鎮一帶敕建寺廟43座。其中,由朝廷直接管理有30座,避暑山莊內有16座:珠源寺和梅檀林、匯萬總春之廟、水月奄、碧峰寺、鷲雲寺、斗姥閣、廣元宮、永佑寺、同福寺、仙苑昭靈(山神廟)、法林寺、靈澤龍王法、西峪龍王廟、涌翠岩、上帝閣。
外八廟2座和灤河的穹覽寺、琳霄觀,計十四座廟。因穹覽寺、琳霄觀離市區比較遠,今人稱謂的外八廟範圍概念又演變為泛指避暑山莊東北部普仁寺和普寧寺等12座寺廟,人云亦云,約定俗成。皇帝敕建寺廟,避暑山莊外部東、南有八座,從東而西依次是社稷壇和先農壇、開仁寺、關岳廟(武廟)、火神廟、尊經閣、文廟、城隍廟;獅子園兩座:山神廟和法林寺;獅子溝、上二道河子、河東各一座關帝廟,此十三座廟系經奏請皇帝批准,地方政權建設管理。文物古建專家一般把避暑山莊內外由皇帝敕建的這43座寺廟(外八廟12座、山莊內16座、獅子園2座、灤河鎮2座、山莊外東及南8座,獅子溝、上二道河子、河東各l座)稱為外八廟寺廟群。
在承德避暑山莊東部與北部丘陵起伏的地段上,如眾星拱月之勢環列著12座色彩絢麗、金碧輝煌大型喇嘛寺廟。這一些寺廟建築精湛,風格各異,是漢和蒙、藏文化交融的典範。在這裡可以瞻仰西藏布達拉宮的氣勢和瀏覽日喀則扎什倫布寺的雄奇和領略山西五台山殊像寺的風采、欣睹新疆伊犁固爾扎身的身影和還可看到世界最大的木製佛像——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當年有8座寺廟由清政府理藩院管理,於北京喇嘛印務處註冊,並在北京設有常駐喇嘛辦事處,又都在古北口外,故統稱外八廟(即口外八廟之意)。久而久之,“外八廟”便成為這12座寺廟的代稱。1994年12月,“外八廟”同避暑山莊一起被列入到世界文化遺產。避暑山莊與“外八廟”從外形上看,避暑山莊內建築無論是莊嚴肅穆皇家宮殿,還是遊玩欣賞的亭和軒、榭、閣,全部採用青磚灰瓦,顯示出一種古樸自然風格;而在其周圍建造“外八廟”,則採用彩色琉璃瓦,有一些甚至用鎦金魚鱗瓦復頂,遠遠望去巍峨壯觀、金碧輝煌,一派富麗堂皇景象,這與古樸典雅避暑山莊形成鮮明的對比。在此,不難看出,清代康乾倆帝良苦用心。
山莊西部(灤河鎮)2座:穹覽寺和琳霄觀。山莊東北部12座:溥仁寺和溥善寺、普寧寺、普佑寺、安遠廟、普樂寺、普陀宗乘之廟、廣安寺、殊像寺、羅漢堂、須彌福壽之廟、廣緣寺。其中,羅漢堂、廣安寺、普樂寺三個廟,朝廷向未安設喇嘛,由內務府管理;而溥仁寺和溥善寺、安遠廟、廣緣寺、普佑寺、普寧寺、須彌福壽之廟、普陀宗乘之廟、殊像寺九座廟設八個管理機構(普佑寺附屬於普寧寺)由朝廷派駐喇嘛,京師理藩院管理並逐月按人數由理藩院發放其餉銀,清正史文獻將這九座寺廟稱“外廟”,後俗稱為外八廟或熱河喇嘛廟。久而久之,清代與民國時期,人們所稱外八廟實際泛指避暑山莊外面由朝廷直接管理的所有廟宇。
建造背景
清朝初年,中國藏傳佛教在中國蒙、藏地區(包括青海、新疆)勢力強大,教徒信仰虔誠,佛經教義是蒙、藏人民的精神支柱。喇嘛教上層人物在政治上有效地控制著地方政權,經濟上匯聚著大量財富,文化上掌握著經堂教院。清政權為加強對北疆的統治,鞏固國家統一,對邊疆各少數民族實行“懷柔”政策。
“懷柔”政策的一個重要內容就是對蒙藏民族採取“因其教不易其俗”、“以習俗為治”的方針。乾隆說:“興黃教,即所以安眾蒙古,所系非小,故不可不保護之”。反映了清統治者以順應少數民族習俗、尊重蒙藏上層人物宗教信仰的策略,來實現密切地方和中央政權的關係,鞏固國家統一為目的的戰略思想。
避暑山莊自康熙四十七年(1708)駐蹕使用以後,皇帝每年秋彌前後均要在此長期停住,消夏避暑,處理軍政要務。由此而來的大批蒙藏等少數民族首領和外國使臣每年都要到承德謁見皇帝,參加慶典。藉此,清廷便在承德大興土木,建造寺廟,為前來的上層政教人物提供瞻禮、膜拜等佛事活動場所,功能上同避暑山莊相輔相成,互為補遺。
建造過程
從康熙五十年(1711)開始到道光八年(1828),清廷在今承德市區及灤河鎮一帶敕建寺廟43座。其中由朝廷直接管理的有30座,避暑山莊內有16座:珠源寺、梅檀林、匯萬總春之廟、水月奄、碧峰寺、鷲雲寺、斗姥閣、廣元宮、永佑寺、同福寺、仙苑昭靈(山神廟)、法林寺、靈澤龍王法、西峪龍王廟、涌翠岩、上帝閣。
山莊西部(今灤河鎮)兩座:穹覽寺、琳霄觀。山莊東北部12座:溥仁寺、溥善寺、普寧寺、普佑寺、安遠廟、普樂寺、普陀宗乘之廟、廣安寺、殊像寺、羅漢堂、須彌福壽之廟、廣緣寺。其中,羅漢堂、廣安寺、普樂寺三個廟,朝廷“向未安設喇嘛”,由內務府管理;而溥仁寺、溥善寺、安遠廟、廣緣寺、普佑寺、普寧寺、須彌福壽之
廟、普陀宗乘之廟、殊像寺9座廟設8個管理機構(普佑寺附屬於普寧寺)由朝廷派駐喇嘛,京師理藩院管理並逐月按人數由理藩院發放餉銀,清正史文獻將這9座寺廟稱“外廟”,後俗稱外八廟或熱河喇嘛廟。久而久之,清代和民國時期,人們所稱外八廟實際上泛指避暑山莊外面由朝廷直接管理的所有廟宇,即東北部的12座和灤河的穹覽寺、琳霄觀,計14座廟。因穹覽寺、琳霄觀離市區較遠,今人稱謂的外八廟範圍概念又演變為泛指避暑山莊東北部的普仁寺、普寧寺等12座寺廟,人云亦云,約定俗成。
皇帝敕建的寺廟,避暑山莊外部東、南有8座,從東而西依次是社稷壇、先農壇、開仁寺、關岳廟(武廟)、火神廟、尊經閣、文廟、城隍廟;獅子園兩座:山神廟、法林寺;獅子溝、上二道河子、河東各一座關帝廟,此13座廟系經奏請皇帝批准,地方政權建設管理。
文物古建專家一般將避暑山莊內外由皇帝敕建的這43座寺廟(外八廟12座,山莊內16座,獅子園2座,灤河鎮2座,山莊外東、南8座,獅子溝、上二道河子、河東各l座)稱之為外八廟。
寺廟按時間排列,首先建設的是溥仁寺和溥善寺(已毀)。這兩座寺院建於康熙五十二年(1713),是蒙古諸部王公為慶祝康熙皇帝六十壽辰請旨建造的。
普寧寺建於乾隆二十年(1755),是為紀念平定厄魯特蒙古準噶爾部族首領噶爾丹煽動的武裝叛亂而建造的。
普寧寺分前後兩部分,前部為一般漢族寺廟形式,後部是以大乘閣為中心的一組建築群。大乘閣內供奉千手千眼觀音立像,高20多米,是中國現存最大的木雕像。
乾隆二十五年,在普寧寺旁增建普佑寺。
乾隆二十九年建安遠廟,俗稱伊犁廟,是為新疆達什達瓦部二千餘眾遷居熱河後提供參拜之所而建。此廟有三層牆廊圍繞,中為普渡殿,有三重檐,黑色琉璃瓦頂。
乾隆三十一年建普樂寺以紀念土爾扈特、左右哈薩克、布魯特等族歸順清朝。寺後部是一座“壇城”,下為兩層石台,台上建立重檐攢尖圓殿,稱旭光閣,閣內安放一座立體壇城模型。
乾隆三十二年建普陀宗乘之廟,作為慶祝乾隆皇帝六十壽辰時蒙古和土爾扈特王公進貢朝賀之所,俗稱“小布達拉宮”,西藏達賴喇嘛到熱河覲見時多居此處。普陀宗乘之廟仿藏式建築修造,依山就勢,自由布置了眾多的紅白台和塔門,最後為高25米的大紅台。
乾隆三十七年建廣安寺(已毀)。乾隆三十九年建殊像寺,寺的布局仿照五台山殊像寺。同年又仿浙江海寧安國寺的形制建羅漢堂(已毀)。最後於乾隆四十五年建須彌福壽之廟,是為西藏班禪喇嘛到熱河祝賀乾隆七十壽辰,特建此廟作為班禪行宮。廟中有大紅台建於中部山上,北部建有一座漢族建築式樣的八角琉璃萬壽塔。
建築風格
避暑山莊和“外八廟”從外形上看,避暑山莊內建築無論是莊嚴肅穆的皇家宮殿,還是遊玩欣賞的亭、軒、榭、閣,一律採用青磚灰瓦,顯示出一種古樸自然的風格;而在其周圍建造的“外八廟”,則採用彩色的琉璃瓦,有的甚至用鎦金魚鱗瓦復頂,遠遠望去,巍峨壯觀,金碧輝煌,一派富麗堂皇的景象,這與古樸典雅的避暑山莊形成鮮明的對比。在此,不難看出,清代康、乾倆帝之良苦用心。著名詩人陳運和的詩《外八廟》正說明這點:“一個鮮明詩題加上外八首 排成一組列隊走 一座北京皇宮統轄外八廟 站成一組景色秀 從康熙一直到乾隆 地處京師之外卻具格律的結構 氣勢宏偉多抖擻 造型獨特盡風流 中國各族文化融合肩並肩 漢同蒙藏藝術典型手牽手 邁開團結統一的步伐前進 佛事緊緊伴隨在避暑山莊的身邊背後”。外八廟中的主殿有好幾座採用多層樓閣建築的,如普寧寺大乘閣,安遠廟普渡殿、須彌福壽之廟的妙高莊嚴殿、普樂寺旭光閣等,都是體形龐大的中空式建築,最高的大乘閣高達39.16米。這些實例反映了中國古代工匠運用合理的構架形式和木材幫拼方法建造高層木結構房屋的技術水平,在中國建築技術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多數寺院建築依山建造,在布局上運用了一些特殊手法。例如將軸線對稱式和自由式布局結合在一起,巧妙利用地形來解決平面高差問題,疊置人工假山來增加空間趣味等。在平面比例關係上多次運用相似比例圖形和矩形的構圖,以獲得和諧感。特別是普寧寺的後半部布局是一組包括大乘閣、喇嘛塔、小型殿台等19座建築的群體,組成以建築物來體現的佛教“壇城”,運用象徵手法表達出佛經上的天國世界,這種布局在中國建築史上是少見的。
“外八廟”中,除溥仁寺,溥善寺建於康熙年間,其餘十座寺廟均建於乾隆年間。清帝興建這些寺廟,是為了順應蒙、藏等少數民族信奉喇嘛教的習俗,“因其教而不易其俗”,通過“深仁厚澤”來“柔遠能邇”,以達到清王朝“合內外之心,成鞏固之業”的政治目的。如普寧寺仿西藏扎囊桑鳶寺、安遠廟仿新疆伊犁固爾扎廟、普陀宗乘之廟仿拉薩布達拉宮、須彌福壽之廟仿日喀則扎什倫布寺等。這些寺廟的建築形制不僅套用了琉璃瓦頂、方亭、牌樓、彩畫等漢族建築傳統手法,同時也套用了紅白高台、群樓、梯形窗、喇嘛塔、鎦金銅瓦等藏族、蒙古族的建築手法,建築形式別具一格。它從一個側面反映出清代鼎盛時期戰勝國內分裂勢力,加強民族團結,抗擊外來侵略的歷史。
承德市主要旅遊景點
概況 | 承德市旅遊資源得天獨厚、風格奇特。這裡有許許多多的“世界之最”: 世界最大的皇家園林--避暑山莊;世界最大的皇家寺廟群--外八廟;世界最大的木製佛--千手千眼觀世音;世界最短的河流--熱河;萬里長城精萃--金山嶺長城;被稱世界一絕的石柱--磬錘峰;天下第一奇松--九龍松......城內皇家風範,鄉村天然樂園。“游承德,皇帝的選擇”,這就是承德的旅遊口號。 |
景點 | 壩上草原;木蘭圍場;塞罕壩森林公園;將軍泡子;避暑山莊;外八廟;董存瑞烈士陵園;金山嶺長城;青龍潭旅遊風景區;雙塔山風景區;遼河源國家森林公園;魁星樓;湯泉行宮;北大山石海森林公園;塞外蟠龍湖;霧靈山自然保護區;夾牆山風景區;棒槌峰森林公園;六里坪國家森林公園;九龍潭自然風景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