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獲獎作品
普利茲傳記文學獎:《美國最有名的人:亨利瓦得畢奇爾傳記》,德比阿佩蓋特(Debby Applegate)(Doubleday出版社)獲獎作品評論
裕仁天皇與侵華戰爭。紀念七·七70周年
美國普利茲獎頒獎委員會認為:“這是改寫傳統看法,揭示歷史真面目,對日本有歷史警示的好書!”
美國《洛杉磯時報》在評論這本書時說:“內容是具有爆炸性,粉碎了日本戰時天皇只是消極被動,甚至是傀儡的一慣說法。”
美國《出版周刊》評論說:“展示了引人爭論的日本天皇的驚人一面是同類政治傳記中最出色的一本書。”
美國《外交季刊》評論說:“這本書的巨大貢獻在於推翻了現有的錯誤認識,來了一個底朝天!”
紐約洲大學教授比克斯先生所言:“中國是日本侵略戰爭的最大受害者,我希望中國讀者能夠讀到這本書。”
歷屆獲獎者
美國前總統約翰-甘迺迪是唯一一位獲得過普利茲獎的總統,他因所寫的自傳獲得1957年的普利茲傳記文學獎。
獲得普利茲新聞獎提名次數最多的是《紐約時報》專欄作家紀思道(尼古拉斯-克里斯托夫),他曾五次獲提名,兩次得獎。
他在中國台灣學過中文,曾負責過《紐約時報》香港分社,1988年至1989年任該報駐北京分社社長。2005年5月22日的《紐約時報》評論版首次以中文標題“從開封到紐約--輝煌如過眼煙雲”,發表紀思道的評論文章。
《紐約時報》另一位專欄作家托馬斯-弗里德曼是獲獎次數最多的個人,他曾在1983、1988和2002年三度獲獎。
相關知識
普利茲獎是在1917年根據美國報業巨頭約瑟夫・普利茲的遺願設立的,由哥倫比亞大學組織評選,每年頒發一次。普利茲新聞獎是美國新聞界的最高榮譽,由普利茲獎評審會負責評定21個獎項和特別獎得主。
普利茲獎頒獎儀式一般在評獎結果公布約一個月後,在普利茲獎誕生地哥倫比亞大學舉行。普利茲新聞獎項中,公共服務獎的獎品是一枚金質獎章,其他獎項得主可獲得一萬美元獎金和證書。
普利茲獎背景知識
2010年度普利茲獎獲獎名單12日公布,網路媒體首次捧得普利茲獎:《華盛頓郵報》獨攬4項大獎。網路媒體在傳播中,越來越起到不可忽視的作用, 此次網路媒體捧得普利茲獎,更是有力的說明了網路媒體正以不可阻擋之勢,引領著一場傳媒界的革命。 |
約瑟夫·普利茲| 普利茲獎| 普利茲優異公眾服務獎| 普利茲普通新聞報導獎| 普利茲國內報導獎| 普利茲國際報導獎 | 普利茲調查性報導獎| 普利茲釋義性新聞獎| 普利茲專業性新聞獎| 普利茲社論寫作獎| 普利茲漫畫創作獎| 普利茲現場新聞攝影獎| 普利茲特寫攝影獎 | 普利茲評論獎| 普利茲批評獎| 普利茲特稿寫作獎| 普利茲小說獎| 普利茲戲劇獎 | 普利茲歷史獎| 普利茲傳記獎| 普利茲詩歌獎| 普利茲非小說類作品獎| 普利茲音樂獎| POLITICO.COM| 吉姆·范德海 | 普利茲獎委員會| 哥倫比亞大學新聞學院| 西格·吉斯勒| 海恩斯·詹森| 西摩·托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