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早期報業由於技術的不發達,照片或剛出現或運用面窄,漫畫以其形象生動又能一針見血地點明作者想要表達的態度,而深受歡迎。在攝影技術成熟之後,漫畫沒有退出歷史舞台,並逐漸成為報紙表達觀點、體現趣味的一種重要方式。新聞照片是“拷貝”現實,而新聞漫畫則是抓取當前生活中人們普遍關注的熱點、難點、焦點問題,通過簡潔、形象、誇張的畫面對新聞事實進行透視和評論,使客群以輕鬆活潑的方式接受對某個新聞事實的立場和觀點。在西方報業發展史上,漫畫具有重要地位。比如19世紀末普利茲報業集團旗下的《紐約世界報》星期日版上每期都刊登一幅畫家奧特考特的彩色滑稽連環漫畫《黃孩子》(YellowKid)。漫畫通過一個光頭、缺齒、傻笑,身穿黃色睡袍的小男孩所見所聞的形式,以紐約貧民窟生活為背景,反映當時社會新聞,深受讀者喜愛。漫畫作者奧特考特隨《紐約世界報》星期日版編輯人員一起被挖到《紐約新聞報》後,黃孩子漫畫又在《紐約新聞報》上出現。普利茲則另請人在《紐約世界報》上繼續畫黃孩子漫畫。黃孩子漫畫成為了兩家報紙競爭的一個象徵,也成為了“黃色新聞”一詞的源頭。再如1874年美國第一個重要的評論性漫畫家托馬斯·納斯特在《哈潑斯周刊》上畫了一個蹺蹺板,一頭坐著一頭驢,標出是代表民主黨,另一頭坐著一頭大象,代表共和黨,諷刺美國的政治是兩黨輪流唱戲。這個漫畫形象很快被大家所接受,認為驢子比較誠實、倔強,信守自己的諾言;而大象則被共和黨認為穩重、務實,所以逐步成為了兩黨的標誌。
簡介
普利茲漫畫創作獎又稱普利茲評論性漫畫獎,創設於1922年。儘管漫畫對普利茲旗下的報紙有重要意義,但是普利茲獎一開始並未設定評論性漫畫獎。從1917年第一屆算起過了5年後,才於1922年頒發了這一獎項。該獎項每年評一次,如果沒有合適的作品就空缺。評獎過程中,評論性漫畫獎與現場新聞攝影獎、特寫攝影獎分在一個組。圖片能簡單地表現事實,不像報導或文學獎需要細細翻閱,因此評審們相對輕鬆,不像其他獎項工作量那么大。評論性漫畫獎的評審還有一個特點,就是他們不是漫畫家。曾經擔任普利茲獎金管理主任和普利茲獎金委員會秘書的克里斯多福是這樣解釋的:“我們在漫畫評審會中沒有安排漫畫家,其理由基本上同於我們在評論評審會中沒有安排參加辛迪加的專欄作家。這是因為在這兩個領域活動的人數較少,他們彼此間都認識或了解彼此的情況,因此,彼此之間難免有先入之見。”他還解釋了為什麼漫畫獎的評審多是編輯,“選用圖片和漫畫的編輯在一定意義上就是顧客,他們可能就是你所要找的不帶偏見的評審員。”
獲獎者
普利茲獎評審會將2006年普利茲評論性漫畫獎授予麥克·盧克維奇(MikeLuckovich),獲獎原因是:“系列主題強有力的漫畫,畫面簡單卻有穿透力。”。1995年麥克·盧克維奇也曾獲得此殊榮。美國最重要的新聞獎兩次授予同一人,一方面說明麥克·盧克維奇本人的確十分優秀和出色,另一方面也說明了從事社論性漫畫工作的人數遠不及從事其他新聞作品的人數。實際上這並非頭回出現一人多次獲取普利茲評論性漫畫獎,有些漫畫家甚至拿過三次普利茲獎。評論性漫畫獎獲獎者被人譽為“美國最後的良心”。如美國前總統柯林頓於1994年曾頒發“自由獎章”給曾三次獲得普利茲評論性漫畫獎的赫伯特·布洛克(HerbertL.Block),表彰其對於政治漫畫的堅持和成就。赫伯特·布洛克不畏權貴,在大蕭條期間同情工人、抨擊過尼克森和老布希等總統,在白色恐怖期間站出來反麥卡錫,首創了“麥卡錫主義”這一名詞,還奠定了社論版漫畫的地位。20世紀美國經歷的風雲事件都曾席捲於他的漫畫下。2001年,畫了70多年漫畫的赫伯特·布洛克去世,他所供職大半生的《華盛頓郵報》在訃告裡寫道:他啟發並幫助定義了這個時代的議題。
獲獎作品特點
根據普利茲獎評審會的規則,每位評論性漫畫獎的申請人最多上報20幅作品。根據他們作品的分析,大致可以得出獲獎作品的特點1.取材廣泛,議題大小兼備
普利茲評論性漫畫獎獲獎作品的題材相當廣泛,議題則大小兼備。不僅與當時的重大政治事件掛鈎,更是把觸角伸展到社會的各個角落,分析各種各樣的社會問題,剖析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努力為讀者提供一個自由交流思想的平台並加以引導。
評論性漫畫本就是以影響公眾輿論或生動地描繪新聞事件為主旨的漫畫;換言之,它是一種以表達意見為主、其作用類似於評論的漫畫。它的題材源於新聞事件―――西方媒體在注重巨觀方面報導的同時,更傾向於通過個例來折射社會問題。另外客群不僅僅關心國家大事,方方面面的現象、趨勢、事態等都是他們關注的,所以評論的議題也自然是大小兼備的。
2.以抨擊、批評性內容為主,讚揚、激勵性內容為輔
普利茲獎獲獎新聞作品一向以揭露性新聞為主,“在1917~1990年的580個新聞獎中,約有40%屬於此類新聞。另外40%是有關戰爭、犯罪、公民自由、種族關係、政治、自然災害、國際諸方面的報導。餘下的20%是各種專題報導。”這一特徵在評論性漫畫獎方面也是一樣。
3.以誇張、變形、虛構、比擬等藝術手法,揭示問題的本質,簡潔生動,使讀者一目了然
運用誇張、變形、虛構、比擬等特殊藝術手法揭示問題的本質,是評論性漫畫與其他新聞媒介產品最大的不同。
優秀評論性漫畫家首先要有敏銳的頭腦和犀利的目光,善於透過撲朔迷離的現象捕捉問題的本質,然後以生動的漫畫形象傳達給讀者。這樣產生出來的國際政治漫畫比普通的國際新聞照片更真實、更深刻。
4.以視覺形象表達的新聞評論,其傳播較少受語種、地域限制,容易被客群理解和接受
評論性漫畫是以視覺形象表達的新聞評論,具有通俗性的特點。
以各種文字形式表達的新聞評論,由於語言的限制,不可能(除了經過翻譯)在世界上通行無阻。相比之下,漫畫作為以視覺形象表達的新聞評論,用的是“國際語言”,因而可以不受語種、地域等的限制,通行四海,人人皆知。某些外國漫畫家有時藉助一些諷刺、幽默的標題或對話來表明主題。即使是這種情況,絕大多數仍然是以視覺形象為主,文字只是起到輔助的作用,用以強化視覺形象所產生的藝術效果。所以漫畫強調的是“畫”而不是“寫”。
2010普利茲網媒第一獎
獲獎媒體:《舊金山紀事報》旗下SFGate.com網站
獲獎理由:作者馬克·費雷將複雜問題化作為幽默漫畫註解。
被譽為“新聞界奧斯卡獎”的普利茲獎本年度獲獎名單在美國紐約哥倫比亞大學揭曉。今年最受關注的“新意思”莫過於首次有網路媒體獲獎———普利茲獎舉辦了94屆,去年才首次允許網路媒體參與角逐,而今年才產生了歷史上第一個獲普利茲獎的網路媒體。
普利茲獎背景知識
2010年度普利茲獎獲獎名單12日公布,網路媒體首次捧得普利茲獎:《華盛頓郵報》獨攬4項大獎。網路媒體在傳播中,越來越起到不可忽視的作用, 此次網路媒體捧得普利茲獎,更是有力的說明了網路媒體正以不可阻擋之勢,引領著一場傳媒界的革命。 |
約瑟夫·普利茲| 普利茲獎| 普利茲優異公眾服務獎| 普利茲普通新聞報導獎| 普利茲國內報導獎| 普利茲國際報導獎 | 普利茲調查性報導獎| 普利茲釋義性新聞獎| 普利茲專業性新聞獎| 普利茲社論寫作獎| 普利茲漫畫創作獎| 普利茲現場新聞攝影獎| 普利茲特寫攝影獎 | 普利茲評論獎| 普利茲批評獎| 普利茲特稿寫作獎| 普利茲小說獎| 普利茲戲劇獎 | 普利茲歷史獎| 普利茲傳記獎| 普利茲詩歌獎| 普利茲非小說類作品獎| 普利茲音樂獎| POLITICO.COM| 吉姆·范德海 | 普利茲獎委員會| 哥倫比亞大學新聞學院| 西格·吉斯勒| 海恩斯·詹森| 西摩·托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