嫁妝畫

嫁妝畫

嫁妝畫,中國上升到國家層面的性教育始於東漢建初四年(公元79年)。當時,光武皇帝劉秀主持召開了一次全國規模的經學學術會議,制定了有關經學各個問題的標準答案,並由班固將之整理編撰為《白虎通》(全稱為《白虎通德論》)一書。書中除明確規定貴族子弟在“辟雍”學宮必須學習禮儀、音樂、舞蹈[一種表演藝術]、誦詩、寫作、射箭、騎馬、駕馬車等課程外,還要接受性教育。由於性教育是一種避不開,又不能大張旗鼓進行的特殊教育,所以古人想出了不少“照貓畫虎”的速成辦法。“嫁妝畫”就是其中之一。“嫁妝畫”最早見於先秦墓葬中,漢磚也有大量表現,其實物的製作,一直延續到民國初年。“嫁妝畫”通常是一卷8張12張圖畫。女兒出嫁前,父母都得買上一兩卷,作為嫁妝。

基本信息

歷史由來

嫁妝畫嫁妝畫
中國古代,廣大民眾有沒有性教育呢?當然有,不過沒有那么系統、全面,而多用“形象化教具”,進行“暗示引導”的教育方式。“嫁妝畫”就是其中主要的一種。

“嫁妝畫”實際上是一卷(約有8張至12張)不同性交方式的春宮畫,因為社會大量需要,所以多用木版印製,鄉土味、民間色彩很濃。在女兒出嫁前,父母往往購買一兩卷“嫁妝畫”,放在嫁妝之中,隨女兒帶到夫家去,到了新婚之夜,小兩口(他們往往對性是很無知的)就把“嫁妝畫”鋪在床上,“照貓畫虎”地做。

關於“嫁妝畫”的記載,最早見於漢代,其實物在民國初年還有不少發現,可見此物在中國歷史上已經存在了很長時期。東漢有個文學家張衡曾寫過《同聲歌》,以女性第一人稱描寫男女在新婚之夜的心情,後世對此詩評價很高,認為它“麗而不淫”,“寄興高遠”,“以喻臣子之事君也”,等等。

這首長詩的前面大部分都是一些鋪墊,而“衣解金粉御”句以下,則進入夫妻第一次的性生活正題了,它的意思是:把首飾都卸下來,把衣服脫了,把“嫁妝畫”鋪開在枕帳之間。這時,要拜素女(傳說中精通房中術的女子)為師,欣賞這奪人心魄的人體姿態之美。現在,我們要做這每個人都感興趣的事,正像天老教軒皇一樣(“軒皇”指黃帝,黃帝曾和一些有學問的老者學習、討論如何性交)。人生的快樂莫過於今夜的快樂了,這種快樂即使到老得掉牙的時候也不會忘記呢!

藝術價值

嫁妝畫嫁妝畫
可以看到,這首長詩不僅敘述了“嫁妝畫”,而且把新婚的性生活寫得多么蘊藉,多么深遠!

下圖為古代木刻版“嫁妝畫”。

在我國古代,廣大民眾有沒有性教育呢?當然有。不過沒有那么系統、全面,而多用“形象化教具”,進行“暗示引導”的教育方式。“嫁妝畫”和“壓箱底”就是其中主要的兩種。

“嫁妝畫”實際上是一卷約有8張至12張不同性交方式的春宮畫,因為社會大量需要,所以多用木版印製,鄉土味、民間色彩很濃。

在女兒出嫁前,父母往往購買一兩卷“嫁妝畫”,放在嫁妝之中,隨女兒帶到夫家去,到了新婚之夜,小兩口他們往往對性是很無知,就把“嫁妝畫”鋪在床上“照貓畫虎”地做。

關於“嫁妝畫”的記載,最早見於漢代,其實物在民國初年還有不少發現,可見此物在中國歷史上已經存在了很長時期。東漢文學家張衡曾寫過《同聲歌》,以女性第一人稱描寫男女在新婚之夜的心情,後世對此詩評價很高,認為它“麗而不淫”、“寄興高遠”、“以喻臣子之事君也”等等。

除了“嫁妝畫”以外,中國古代還有一種性教育工具是“壓箱底”。它是一種瓷器,有的比拳頭還小一些,外形多為水果狀,有蓋,內藏一對呈交合狀的男女。平時,人們把它放在箱底以辟邪,到了女兒出嫁前,母親把“壓箱底”取出來,揭開蓋以示女,讓她體會“夫妻之道”。

當然,古代的性教育也決不僅是“暗示引導”,也有一些性學古籍可供閱讀,但不那么普及。少女出嫁時,奶娘、穩婆、小姊妹可能會教她;有時小姊妹們會在新嫁娘窗前唱山歌,這些山歌都有性內容,唱山歌有調笑的成分,但也有性啟蒙的作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