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寧靖王落難皇族—明寧靖王(西元1618年﹏1683年)為明太祖九世孫遼王的後裔,永曆18年,隨鄭經來台灣。永曆37年,鄭克 塽降清,寧靖王自縊而死,鄉人感其忠義,將他和元妃羅氏合葬於湖內村棚仔林中,並築偽墓一百多座,以混洧清軍的搜尋。直至民國初年,鄉人才修墓立碑,至民國66年,竹滬、湖內兩村村民,更籌資重建,而有今貌。墓前有兩棵百年榕樹,樹蔭如蓋,蔚為奇觀,墓地四周建為林園,有水池、涼亭,並遍植花木,使墓園顯得整潔幽靜。寧靖王墓位於湖內鄉湖內村,為國家三級古蹟。改朝換代時,最可憐的莫過於「皇族」;他們背負了國亡家破的血債,下場不是成為階下囚或者死路一條,就是流亡海外,力圖復國,但能成功的卻寥寥可數;最後的結果大多客死異鄉,漸漸的被人遺忘。但在台灣,卻有一位從事復國大業的明朝王室,他的恩德始終烙印在高雄縣湖內鄉居民的內心深處。他,就是寧靖王—朱術桂。朱術桂是明朝王室,滿清入主中國以後,他先後擁戴幾位皇帝的後代,力圖東山再起,但並沒有成功。後來,他渡海來台,與鄭成功齊心從事復國大業。在台灣,朱術桂住在寧靖王府(今台南大天后宮),並於高雄縣湖內鄉地區開墾良田。西元1683年,清朝大將施琅率軍攻台,朱術桂知道自己已無容身之所,他不願再苟且偷生,毅然決定以身殉國。臨死前,朱術桂特地燒毀田契,把數十甲田地全數送給佃戶,然後,才從容的懸樑自盡;他的五位妃子更是早他一步自殺,以示忠心。
鄉民因為感念這位仁慈的王爺,將他以及一位妃子的屍體合葬湖內鄉的村中,並且把他的整座墳都埋餘地下,還在附近造了一百多座的假墳,以混淆清軍的搜尋。直到日治時期,這座王爺墓才被人發現,但墓中古物都以淪入日人之手,十分可惜。台灣光復後,鄉民更發起重建寧靖王墓;而在路竹鄉也有座寧靖王廟,名為「華山殿」,這可以說是「寧靖王文物紀念館」。每年到了農曆9月25日寧靖王的祭日時,附近居民都會趕來祭拜這位命運坎坷的王爺。寧靖王墓現墓區呈半圓形,寬大的墓塋中部似一隆起的馬背,這種稱之“馬鬣封”的制式,得到孔子推崇。墓前一通石碑,上書“明寧靖王墓”五個大字,碑側各飾兩騰龍護墓。虎頭供台上常年置有香爐一座,沿碑伸向兩邊的塋牆所飾圖案,頗具明代風貌。該墓在歷史上,曾遭日本人發掘,出土的寧靖王金質王冠,被竊往日本,現藏於日本博物館內。日本人將寧靖王墓挖掘後,又用水泥加以改建,真是欲蓋彌彰。目前所見該墓制式,是日本人離島後重新修葺的。距墓地不遠處,還有寧靖王廟一座,額題“華山殿”,香火不絕。墓前的大榕樹,碧蔭遮天,枝幹蒼勁,是台灣人民懷古思賢的勝地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