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發展
公元1253年(元憲宗三年),元軍攻占雲南。1276年(元世祖至元十三年),賽典赤.贍思丁主滇後元朝官吏在昆明地區,疏通螂螳川(即海口河)降低了滇池水位,不僅解除了昆明城市的水患,還“得壤地萬餘頃,皆為良田”,擴大了農田面積。昆明人莫不為賽典赤.贍思丁崇敬,海口一名也系賽典赤.贍思丁賜予,1253年以前海口並無名,賽典赤在疏通螂螳川後海口人民即請賽典赤賜名,以前的人叫滇池不是滇池叫'海'所以賽典赤賜予'滇之水口'即滇池的出水口,所以就有了現在的海口一名!
明、清至民國時期海口為昆陽州轄地。1953年土地改革結束後,為適應經濟建設形勢發展的需要,更好地發揮昆明市省會中心城市的作用,經國務院批准,實行市、縣合併,將市內5個區調整為4個區。撤銷昆明縣建制,原縣轄8個區調整為五、六、七、八、九區,由市政府直接領導,次年1月將玉溪專區昆陽縣的第三區(海口)劃歸昆明市,改為第十區。
1956年又將一、三區合併為盤龍區;二、四區合併為五華區;五、六區合併為官渡區;七區改稱龍泉區;八、九區合併為西山區;十區改稱海口區。同年,安寧縣由楚雄專區劃歸昆明市,改為安寧區。此時,昆明市轄2個城區,5個郊區,共7個區,即:盤龍區、五華區、官渡區、西山區、龍泉區、海口區、安寧區。總面積3363.36平方公里,年末人口為822506人。
1958年,富民縣由楚雄彝族自治州劃歸昆明市,1959年4月,曲靖專區宜良縣和嵩明縣的部分礦區劃歸昆明市,設立明良礦區,9月該區撤銷,分別歸還原所屬縣。10月,龍泉區並歸官渡區,撤銷安寧區,復設安寧縣;海口區改為海星人民公社,劃歸安寧縣.1961年4月,劃歸西山區. 改為海口人民公社,駐地中新街。
海口第一
海口這個地方雖然不大但是確有這我們中國的第一!和雲南的第一!我們中國的第一個發電廠石龍壩發電廠.和我們中國的第一把機槍的誕生地雲南昆明海口,好多東西已經數不剩數,雲南的第一張紙,雲南的第一袋水泥
第一架 望遠鏡,熊貓牌望遠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