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石簡介
1999年11月4日,國際學術界公認的權威科學刊物《自然》,以最高規格刊載了一篇劃時代的地球生命科學論文--《華南早寒武紀脊椎動物》,介紹了兩塊發現於中國雲南53億年前早寒武紀筇竹寺組地層中的魚化石--“海口魚”與“昆明魚”。這兩塊魚化石把人類所知的脊椎動物產生的時間向前推進了約4000萬年,是地球早期動物進化研究上的又一重大突破。1997年8月,雲南地質科學研究所的地質學家來到昆明海口地區進行野外考察,發現了與澄江動物化石群中“雲南蟲”脊索動物大不一樣的東西,竟然是一條魚,而魚是脊椎動物,比脊索動物更高級。這一發現又經過與西北大學早期生命研究所共同研究,把它取名為“海口魚”。1998年12月,專家們又在昆明海口地區發現了第二塊脊椎動物化石,被命名為“昆明魚”。
1999年4月,在"早期脊椎動物起源及演化重大事件"國際會議上,中國科學家向會議展示這兩條魚化石的照片時,引起全場強烈轟動。專家們一致認為,這是迄今已知的地球生命出現早期的最高等動物化石,這一發現代表了關於寒武紀生命大爆發研究中最重大的關鍵性突破。英國和德國的著名古生物學權威都一致認為:這是了不起的發現,是20世紀國際古生物學界最重要的科學成果之一。
外形特徵
昆明魚是比較原始的無頜魚類,表皮無骨骼和鱗片,身體呈紡錘型,可分為頭部和軀幹部兩部分。背鰭前位,腹側鰭從軀幹下方長出,很可能為偶鰭,無鰭條;頭部具5個至6個鰓囊,每個鰓囊中具有半鰓結構,鰓囊可能與圍鰓腔相通。軀幹約有25個肌節,皆為雙“V”形結構,腹部“V”字尖端指向後,背部“V”字尖端指向前;內部解剖構造包括咽腔、腸道、脊索以及可能的圍心腔。產自雲南省昆明市海口鎮下寒武統筇竹寺組玉案山段(始萊德利基蟲帶)。昆明魚的發現,不僅將包括人類在內的整個脊椎動物演化史向前推進了5000萬年,而且改寫並完善了脊椎動物早期演化理論。
形態特徵
昆明魚是已知最古老的脊椎動物,在5億3千萬年前寒武紀的地層被發現。它似乎是有由軟骨構造的頭顱骨及骨骼。它的骨骼並未有出現生物礦化的跡象。
完模標本是在中國雲南昆明筇竹寺組發現。昆明魚有明顯的頭部及軀體,並有像帆的背鰭及腹鰭。頭上有5或6個有半鰓的鰓囊。身體上有25節,有脊索、食道及消化道至末端。口部不能明顯的見到。可能有圍心腔。只有一個昆明魚的標本尾端埋在沉積岩中。
另一類在同一地層的相似生物有海口魚。目前昆明魚只有一個物種,就是豐嬌昆明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