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風概述:
“旋風”式超音速變後掠翼戰鬥機曾先後譯名為帕那維亞200和狂風戰機。它是由英國、德國和義大利共同研製的雙座雙發超音速變後掠翼戰鬥機。20世紀60年代中期,北約的戰略思想從“大規模報復”轉為“靈活反應”之後,迫切需要一種新型戰鬥機來執行空中截擊和進攻性空襲等常規作戰任務,並提出“多用途戰鬥計畫”(MRCA)。為實現這一計畫,英、德、意3國於1969年3月成立了“帕那維亞飛機公司”,1970年7月開始設計,1974年8月第一架原型機首飛,1976開始批量生產,正式定名為“旋風”,1984年11月開始交付部隊使用。
“旋風”戰鬥機有對地攻擊型(IDS)、防空型(ADV)和電子戰與偵察型(ECR)3種主要機型。其中“旋風”(IDS)翼展為13.91米(後掠角25度)、機翼摺疊時翼展為8.6米(後掠角8度),該機長16.72米、高5.95米,機翼面積26.6平方米,最大起飛重量27950公斤,最大載彈量9000公斤,最大平飛時速2230公里,實用升限1.5萬米,作戰半徑1390公里。“旋風”戰鬥機裝有雷射測距和目標識別裝置、多功能前視雷達、數字式慣導系統、雷達警戒及電子對抗等先進設備。主要武器有:2門27毫米“毛瑟”機炮,8個外掛點,可懸掛“響尾蛇”、“天空閃光”等空空飛彈,以及“鸕鶿”空地飛彈和多種炸彈、核彈等,適用於攻擊機場及縱深地面目標。
發展歷程
l969年3月,英國、德國和義大利三國聯合成立了帕那維亞飛機公司,於1969年3月開始設計。1973年12月,該機首架原型機試飛,1976年投入批量生產,1980年開始服役,92年停產。該機共生產有對地攻擊型(IDS)、防空截擊型(ADV)、電子戰與偵察型(ECR)等3種型號。這些作戰任務要求“旋風”戰鬥機應具備良好的加速性和機動性、低空快速突防能力和強大攻擊火力、較大的作戰半徑和較長的留空時間、能在晝、夜和複雜氣象條件下作戰、具有短距起落能力等。
性能數據
該機是為適應北約組織對付突發事件的“靈活反應”戰略思想而研製的,主要用來代替F-4、F-104、“火神”、“坎培拉”、“掠奪者”等戰鬥機和轟炸機,執行截擊、攻擊等常規作戰任務。該機為串列雙座,兩側“旋風”機翼為可變後掠懸臂式上單翼。機翼翼根段為固定段,其前線後掠角為60度;活動段後掠角可由人工控制在25度至67度間變化,帶全翼展襟副翼及前緣縫翼。鋁合金整體加強蒙皮,尾翼為全動升降副翼,內置式方向舵,採用電傳操縱系統。後機身內並排安裝兩台渦輪風扇發動機,進氣道位於翼下機身兩側。有空中加油受油裝置,對地攻擊型的受油探管在機身右側座艙附近,防空截擊型則在機身左側。後機身上部兩側各裝有一塊減速板,即空氣剎車,在高速飛行中打開它可使飛機迅速減速。
座艙兩個座位前後串置,均採用馬丁·貝克Mk.10A零零彈射座椅,可在零高度和速度0~1166千米/小時範圍內完成救生。前風擋有防冰電熱薄膜,內側防霧。中央風擋防彈。機上有兩套獨立的液壓系統,每台發動機驅動一套,壓力為276×105帕(281千克/平方厘米)。該系統可操縱機翼、襟翼、縫翼、擾流板、減速板、全動平尾、方向舵、起落架和受油探管。兩套系統有機械交聯裝置,可由一台發動機驅動。若兩台發動機均熄火,第一套系統中有電動應急泵,仍能保證發動機冷點火。隔斷閥可確保液壓油的漏失超過安全界限。電源包括一套115/200伏400赫三相交流電源及一套28伏直流電源。飛行控制採用了數字式余度電傳操縱飛行控制系統,稱之為控制增穩系統(CSAS)。僅原型機上裝有機械備份系統,在生產型上裝純電傳操縱系統。
基本類型具體介紹:
對地攻擊型(IDS)
主要裝備三國的空軍及德國海軍,生產了795架,為“旋風”的基本型,兼有空戰能力。1973年12月原型機試飛,1979年7月生產型試飛。1980年陸續交付英國、德國、義大利空軍使用,各國裝備總數分別為199架、324架和84架;1986年3月開始交付沙烏地阿拉伯空軍,直至1987年10月,共交付48架。對地攻擊型共生產了736架,其中有一部分是為改成電子戰及偵察型而生產的。
英國空軍使用的對地攻擊型編號為“旋風”GRMk.1,但中期交付是經改進的飛機,其編號為GRMk.4,主要改裝了更先進的電子設備,於1991年末首次試飛。“旋風”對地攻擊機無論是在晝間、夜間和複雜天氣條件,也無論是以高速或低速飛行,它都投放各種精確武器。其擁有的高精度攻擊武器和精確導航系統,可保證它有效攻擊隱藏在濃霧中的目標,或者有效攻擊那些以高速飛行的低噪音和低振動強度的目標。機上有先進的地形自動跟蹤系統,可保證飛機在低空以跨音速突防。地形測繪和地形跟蹤雷達由美國德克薩斯儀表公司研製,批產由英國費倫第公司和馬可尼公司負責。導航/攻擊計算機來自英國利頓公司的德國子公司。有強大的火力,最大載彈量達9000千克,占最大起飛重量的三分之一。該機裝有2門27毫米口徑“毛瑟”機炮,可各備彈188發。還設有7個外掛架,機身下3個,兩翼下各2個。根據不同任務,這些掛架可掛帶多種武器,如:用於對地攻擊可掛帶AS.30、“小牛”、GBU-15“海鷹”和“鸕鶿”等空對地飛彈;專門用於攻擊地面雷達等設施的ALARM和HARM反輻射飛彈;LAU-51A和LR-25火箭發射器;JP233反機場跑道子母炸彈、“鋪路”雷射制導炸彈、“靈巧’炸彈、各種集束炸彈、減速炸彈、MK.83炸彈,及燃燒彈、照明彈等。需要時,機身掛架也可掛帶核彈。用於對空作戰,則可掛半主動雷達制導的“天空閃光”中距空對空飛彈,以及AIM-9L“響尾蛇’和“麻雀”等空對空飛彈。
以英國的攻擊型,即GR.MK1型為例。該型可攜帶WE.177B核炸彈(當量10萬噸,1966年進行現役,原裝備“火神”轟炸機),227千克Mk1-12通用炸彈、281千克Mk118減速炸彈和454千克Mk13-22高爆炸彈。454千克雷射制導炸彈,與美國的GBU-16類似。BL755和改進的BL755反裝甲集束炸彈、JP233反跑道子母彈和CBLS-200教練彈等。近期IDS型加裝了“硫磺石”反坦克飛彈,即美國“地獄火”飛彈的英國型號。
2002年,英國皇家空軍、法國和義大利空軍計畫裝備歐洲MBDA公司的“風暴影子”隱身空地飛彈。英國“旋風”GR4攻擊機、“鷂”GR7和歐洲戰鬥機將裝備該武器,義大利“旋風”也將採用。2002年7月義大利空軍與帕那維亞集團簽署了價值4500萬美元的契約,改進義大利的IDS型,計畫稱為實施中期壽命改進(MLU)。改進將綜合GPS、雷射制導炸彈及防區外武器,包括“風暴影子”。無線電、雷達高度表及戰術空中導航“塔康”系統也將改進。預計2004年完成。“全中期壽命改進型”(FULLMLU)改進計畫也在研究之中。此外,“金牛座”(Taurus)撒布器也在裝備之列,射程350,可攜帶450千克彈頭,有末制導頭。德國將在2004~2009年採購600枚,瑞典仍在決定是否進行採購。2003年3月,英國皇家空軍的“狂風”在對伊拉克的“震懾”行動中,首次使用了“風暴影子”。
防空截擊型(ADV)
ADV型是在對地攻擊型的基礎上研製發展的型號,1979年10月原型機開始試飛,1984年3月生產型首次試飛,總共生產了197架。英國和沙烏地阿拉伯空軍各裝備173架和24架,分別於1985年和1989年開始交付。防空型具有很好的加速性,它不僅體現在起飛後能很快加速到高亞音速,而且在高空也能很快加速到音速的兩倍;爬升性能好,從起飛爬升至近10000米高度,僅約2分鐘;具有較大作戰範圍和較長的留空時間,可在距基地約550公里處作戰巡邏兩個小時以上,英國空軍裝備的該型機,能飛赴英國國境外的空域執行攔截任務;機動性好,轉彎角速度快,具有較好的空戰機動能力。設計賦予它這些性能特點,主要是為防範當時蘇聯的圖-20和蘇-24一類飛機。該機結構有80%與對地攻擊型相同。主要改動是機頭加長了48.8厘米,以容納“獵狐手”空對空新型截擊雷達。該雷達不僅能探測到185千米距離的目標,而且還能同時跟蹤多個目標;主要機載設備還包括多功能前視,地形跟隨/測繪雷達、三軸數字式慣性導航系統,防空型裝有多功能脈衝都卜勒雷達、無線電/雷達高度表、自動駕駛儀飛行導引儀、雷達告警接收設備和主動電子對抗設備;機翼固定段前緣向前延伸,使前緣後掠角增加到67度,並取消了前緣襟翼;中、後機身加長了71.12厘米,以便使機腹能串掛成對的半埋入機腹的4枚“天空閃光”飛彈,同時也增加了多帶電子設備的能力,內部也可多裝10%的燃油。此外,還去掉了前機身左下方的27毫米口徑“毛瑟”機炮。
“獵狐手”機載截擊雷達英文名Foxhunter,最初的62架ADV裝備W型,最後的46架裝備的是AA型,其他80架裝備的是Z型,沙特的24架裝備的是AA型。馬可尼-埃利奧特公司是該雷達的主承包商,費倫第公司負責掃描器部分。1976年馬可尼公司開始研製。由倒置卡塞格倫天線、相干行波管發射機、接收機、信號數據處理機、控制裝備和電源裝備組成。對“逆火”、“擊劍手”等中型目標搜尋距離180千米以上。模式包括空對空搜尋、自動跟蹤、瞄準、空對地測距、地形測繪等。英國空軍的防空截擊型有F.Mk2和F.Mk3兩種編號:前者於1984年至1985年間交付,共生產了18架;後者於1986年開始交付,共生產了155架。與F.Mk2相比.F.Mk3換裝了功率更大的發動機,並裝有機翼自動後掠系統(AWS)和自動機動系統(AMDS),可自動控制機翼掠動和襟翼、縫翼的運動。以後他們又按F.Mk3的標準對F.MK2型機進行了改進,但發動機不換,改進後的編號為F.MK2A。
“旋風”F.MK2機身下有4個半埋式掛架,每個掛1枚“天空閃光”中距空對空飛彈,機翼下掛架是1500升副油箱的專用掛架。這個掛架過渡梁的肩部內側可掛1枚“響尾蛇”飛彈。典型的火力配置是1門機炮和6枚空對空飛彈,包括4枚“天空閃光”中距飛彈和2枚“響尾蛇”飛彈。“旋風”F.MK3機翼下增加了兩個掛載“響尾蛇”的掛點,使掛載的飛彈數量增加到8枚。在中期改進計畫中將增加掛載AIM-132近距空對空飛彈(ASRAAM)和AIM-120先進中距空對空飛彈(AMRAAM)的能力。
電子戰及偵察型(ECR)
由對地攻擊型改型而成.主要改進是去掉了前機身下的兩門機炮,增裝了偵察及電子戰設備,例如,紅外側視系統和“線掃描”4000型偵察系統,紅外成像系統、偵個信息的處理、存貯和發射系統,以及電子對抗和反電子對抗吊艙、該機保留了對地攻擊能力,但採用了新的機載計算機和感測器系統,裝備了HARM高速反雷達飛彈和空對地反雷達飛彈。此外,還可掛帶2枚“響尾蛇’空對空飛彈,以便在需要空戰時使用。英國、德國和義大利空軍裝備數量分別為30架、35架和16架。
“旋風”裝有兩台RB199-34R渦扇發動機,單台靜推力為38.7千牛,加力推力為66.0千牛。“旋風”雖具有相當作戰能力,但無論是哪種型號,與美蘇同時期的戰鬥機相比均稍遜一籌。因此“狂風”是一個典型例子,說明了西歐與美蘇在航空技術上的差距。近期英國皇家空軍將接收新型的“先進近距空對空飛彈”(ASRAAM),用於裝備空軍的“旋風”F3戰鬥機。未來也將裝備在EF2000戰鬥機上。該飛彈的性能遠高於當前皇家空軍使用的AIM-9“響尾蛇”系列近距空空飛彈。目前ASRAAM還在繼續深入改進。該彈也可裝備“鷂”式戰鬥機。此外,Oxley航空電子公司將為英國皇家空軍提供“旋風”GP4和F型使用的發光二極體機外隱蔽照明設備,在基地裝備這種照明系統,能減小被敵人光學感測器發現的機率。
相關技術數據
翼展:(後掠角25度)13.91米,(後掠角67度)8.60米
機長:(IDS/ECR)16.72米,(ADV)18.68米
機高:5.95米
機翼面積:26.6平方米
空重:(IDS)14090千克,(ADV)14500千克
最大載彈彈量:(IDS)9000千克,(ADV)8500千克
最大起飛重量:27950千克
最大平飛速度:(高空、無外掛)M2.2,(有外掛)M有0有92
著陸速度:213千米/小時
作戰半徑:(帶重武器,高-低-高)1390千米
轉場航程:3890千米
限制過載:+7.5g
實戰套用:
參加海灣戰爭的IDS型“旋風”戰鬥機共有71架,其中包括英國皇家空的61架和義大利空軍的10架。所屬部隊和展開基地如下:
1、英國皇家空軍的61架IDS“旋風”戰鬥機分4批進駐海灣地區。1990年8月29日,來自第15、第9、第17、第31、第27和第617中隊的第1批IDS“旋風”戰鬥機到達巴林的穆哈拉克空軍基地。同年10月8日,來自第16、第2、第9、第14、第20、第13和第617中隊的第2批IDS“旋風”戰鬥機進駐沙特的達布克空軍基地,其中包括9架裝備了ALARM反輻射飛彈的飛機。1991年1月3日,來自第31、第17、第9、第14和第13中隊的第3批IDS“狂風”戰鬥機到達沙特的達蘭空軍基地。1991年1月14日,第2中隊的6架“旋風”GR.MK1A進駐達蘭基地。1991年2月6日,5架裝備TIALD雷射照射吊艙的IDS“旋風”戰鬥機在達布克基地展開。61架飛機按分譴隊的臨時編制形式駐在各基地,每個分譴隊有15架飛機和24組空勤人員。
2、義大利空軍的10架IDS“旋風”分兩批進駐海灣地區。1990年10月2日3箇中隊(第154、第155和第156中隊)所屬的8架飛機到達阿聯的阿爾·達哈夫拉空軍基地,後來又增派了兩架,總數為10架。
1、英國的“旋風”GR.MK 1戰鬥機的作戰行動
英國的61架“旋風”GR.MK1(含MK1A)戰鬥機總共出動了1600架次(另有1644架次的報導),其中包括95架次裝備TILAD吊艙進行目標照射,52架次發射反輻射飛彈ALARM和128架次偵察。投彈2320噸以上,其中包括100顆JP233、4250顆454kg(1000lb)炸彈、123枚ALARM反輻射飛彈和950顆454kg(1000lb)“寶石路”Ⅱ雷射制導炸彈等。
(1)在最初幾天英國的IDS“旋風”的主要攻擊目標是伊拉克的機場。在1月17日~19日的3天裡,IDS“旋風”戰鬥機從達布克等3個基地出動63架次,投放了100顆JP233。封鎖了阿爾·阿薩得、H-2、H-3、夏伊巴、塔利爾、阿爾·塔卡杜姆、烏巴伊札·賓·阿爾·加等8個機場,並明顯地壓制了其他幾個機場的活動。由掛JP233的攻擊飛機和掛ALARM反輻射飛彈和454kg炸彈的壓制飛機組成攻擊編隊,F-15C和ADV“旋風”F.MK3戰鬥機組成護航支援編隊。攻擊編隊起飛後,在E-3AAWACS飛機的指揮下進行空中加油。加完油後飛行高度下降到61m(200ft)突入伊拉克境內,到達目標機場上空後使用無線電高度表保持在55m(180ft)的高度上向跑道和滑行道投放JP233專用反跑道集束炸彈。截止到1月20日,在4天內損失了3架“旋風”GR.MK1:1月17日,1架從穆哈拉克基地起飛的“旋風”GR.MK1戰鬥機在使用454kg的炸彈攻擊夏伊巴機場時,被地面防空炮火擊中其外掛的“響尾蛇”飛彈,引起飛彈爆炸而使用飛機墜毀;1月18日,從穆哈拉克機場起飛的1架“旋風”GR.MK1戰鬥機使用JP233攻擊夏伊巴機場時被地對空飛彈擊落;1月20日從穆哈拉克機場起飛的1架“旋風”GR.MK1戰鬥機在攻擊塔利爾機場時被地對空飛彈擊落。
(2)1月20日~2月2日,“旋風”IDS戰鬥機的飛行高度提高到6100m(20000ft)以上,使用454kg炸彈進行俯衝攻擊。攻擊的主要目標是機場、石油設施、倉庫、兵營、雷達站和通信中心。1月22日,從塔布克基地起飛的1架“旋風”GR.MK1戰鬥機在使用454kg的炸彈攻擊雷達站時被擊落;1月23日,1架從達蘭基地起飛的“旋風”GR.MK1戰鬥機受其他飛機投下的炸彈的衝擊波的影響而墜毀。
(3)2月2日以後,由於多國部隊取得了全面的制空權,“旋風”GR.MK1戰鬥機的大多數攻擊行動改在白天進行。從7315m(24000ft)高空用30°俯衝角進行俯衝,使用平視顯示器進行瞄準,大約在4064m(16000ft)的高度上投下454kg的炸彈。攻擊的主要目標是道路和橋樑,據說,破壞一座橋樑需要24個架次。2月2日以後穆哈拉克基地的“旋風”GR.MK1戰鬥機與“掠奪者”攻擊機(使用AN/AVQ-23E吊艙照射目標)協同投放454kg的雷射制導炸彈,攻擊橋樑。標準的攻擊編隊是6架飛機分成兩個小隊,每個小隊有1架“掠奪者”和2架“旋風”,每架“狂風”掛3顆454kg的雷射制導炸彈。如果有1架“掠奪者”發生故障,則剩下的1架“掠奪者”負責為4架“旋風”指示目標。2月2日攻擊橫跨幼發拉底河的薩馬瓦公路大橋時採用的戰術是:每個小隊的“狂風”戰鬥機的飛行高度是6100m,“掠奪者”在其後方飛行。“旋風”飛機投彈後立即轉彎脫離目標,而負責照射目標的“掠奪者”則作小角度大轉彎,旨在將目標始終保持在雷射波束中。第2小隊緊跟在第1小隊之後進行攻擊。4架“旋風”戰鬥機共投放了12顆雷射制導炸彈,9顆命中目標,其中1顆沒有爆炸。2月5日達蘭基地的“旋風”GR.MK1戰鬥機開始與“掠奪者”協同投放454kg的雷射制導炸彈。2月5日5架裝備有TIALD雷射照射吊艙的“旋風”戰鬥機在塔布克基地展開,2月10日,從塔布克基地起飛的“旋風”GR.MK1戰鬥機開始與裝備AIALD吊艙的飛機協同使用454kg雷射制導炸彈攻擊橋樑。通常是6架飛機分成兩個編隊,投放8~12顆雷射制導炸彈。從2月13日開始,攻擊機場上堅固掩體(HAS)及其中的飛機。2月14日,從穆哈拉克基地起飛的“旋風”戰鬥機使用雷射制導炸彈攻擊阿爾·塔卡達姆機場,其中1架被地對空飛彈擊落。2月18日以後,“旋風”GR.MK1戰鬥機攻擊的主要目標是地下通信中心、彈藥儲藏所和機場的跑道及滑行道。
(4)在42天的戰爭中,共損失了7架IDS“旋風”。其中戰鬥損失6架,架次損失率為0.375%,實力損失率為9.84%。在1月17日~23日的1個星期內損失了5架飛機(3架被地空飛彈擊落,1架被高炮擊落,1架是被其他飛機投放的炸彈的衝擊波所傷,1架損傷的原因不明)。在2月14日被地空飛彈擊落1架。非戰鬥損失發生在1月20日,1架“旋風”飛機起飛後操縱系統發生故障,飛行1時20分鐘消耗了燃料並投掉了所掛的口徑454kg的8顆炸彈後,試圖再次著陸失敗而墜毀,2名機組人員跳傘受傷。
2、義大利的IDS“狂風”戰鬥機的作戰行動
2005年8月,瑞典薩伯Avitronics公司稱,它已獲得1.326億美元契約,為德國“旋風”戰鬥機生產雷達告警設備。該雷達是德國“旋風”機隊重大升級項目的一部分。該契約是2001年開始的一項計畫的後續訂貨,交付從2006年底開始,一直持續到2009年。該契約是由EADS德國公司代表Panavia飛機公司授予的。薩伯Avitronics公司是瑞典薩伯技術公司和南非Avitronics公司合併建立的。
2005年,EADS公司表示已大力開展了對"狂風"(Tornado)戰鬥機和未來A400M戰術運輸機等在內的全機RCS測量與減縮研究。這些飛機都沒有採用隱身設計。EADS稱,若它們的全機RCS得以減縮,將呈指數級降低對其機載自防禦電子戰系統的尺寸和能力要求。該公司已為德國空軍的"旋風"戰鬥轟炸機開發了一套經濟有效的RCS減縮組件,這是該機"防禦輔助子系統"(DASS)升級工作的一部分。
3、英國空軍 “狂風”F3截擊戰鬥機
2005年12月,英國國防部的"旋風"F.3維持項目(FSP)達到了一個重大里程碑。在美海軍空中作戰中心位於加利福尼亞州的穆古角靶場,1架英國皇家空軍(RAF)的"旋風"F.3防空戰鬥機首次成功試射了美國雷聲公司的AIM-120C5中距空-空飛彈,這也是RAF首次試射該飛彈。FSP項目的主承包商是BAE系統公司,試射飛彈的"旋風"F.3來自RAF高速噴氣機武器作戰評估單位(FJWOEU)。首次試射時前座飛行員是BAE系統公司的試飛員,后座導航員來自FJWOEU,所發射的1枚AIM-120C5成功命中了超聲速靶標;第2次試射的飛行員和導航員都來自FJWOEU。與以前的AIM-120C相比,C5採用了加長的新型固體火箭發動機並升級了軟體,作戰性能顯著提高。RAF的EF2000"颱風"戰鬥機也能使用該飛彈。2004年12月,BAE系統公司客戶解決方案與保障部獲得了英國國防部授予的FSP項目契約,總金額2500萬美元。為執行該項目,組建了"綜合項目小組"(IPT),其成員包括BAE系統公司、奎奈蒂克公司(QinetiQ)、其他工業界夥伴和FJWOEU。BAE系統公司的官員認為,由FJWOEU而不是工業界來承擔大多數試驗和研製飛行,不僅可節約時間和成本,還可為公司提供預先評估的機會,這樣就能在計畫時間內提供可能的最好產品。
“旋風”還將裝備“寶石路IV”雙模製導炸彈,該彈採用了雷射半主動及GPS/INS兩種制導模式,具有更全面的全天候作戰能力。
2006年2月27日報導 英國國防部已經把先進雷達目標定位系統(ARTS)的演示驗證契約授予英國的QinetiQ公司。該公司同SELEX感測器和機載系統公司和BAE系統公司一起把有源相控陣(AESA)雷達安裝在"旋風"GR4戰鬥機上。2007年將由英國皇家空軍對其進行評審。由於英國國防部對於"旋風"GR4戰鬥機延長服役壽命的興趣日益增加,此計畫項目將採用有源相控陣(AESA)和合成孔徑雷達(SAR)技術取代上世紀70年代裝備的機械掃描的地形跟隨/地圖測繪雷達,以實現空對地作戰模式,包括能得到實時的目標圖像。ARTS將比目前服役的系統在性能上具有很大的提升,同時極大地降低了維修保障費用。由於採用多個分立的收/發模組結構形式,雷達作用距離和目標解析度都將有很大程度的提高。同時,系統的可靠性也將得到大幅改進。ARTS成果來源於英國國防部和英國工業部門資助的在AESA和SAR技術領域的多個研究計畫。ARTS也是英國"狂風"研究與利用飛行器(TREV)概念的首次套用。TREV將支持英國國防部實現把科研成果快速向實際套用轉化的渴望ARTS計畫將與多國共同研發的先進多工作模式固態機載雷達(AMSAR)計畫同時進行,並著重於SAR和自動目標識別(ATR)能力的開發。ARTS的開發還關注平台的系統綜合和確保整個系統完好狀態。ARTS計畫將得到國防部後勤保障部門的支持以及國防科學和技術實驗室的技術諮詢。
2006年5月,戴爾BGT防務公司正在準備用"狂風"戰鬥機進行HOPE和HOSBO防區外空地武器的一系列性能試驗。這兩種武器都裝有斜置彈翼,所以滑翔性能和機動性能類似,其有效載荷可以採用子彈藥,也可以採用爆破戰鬥部或高功率微波戰鬥部,制導方式均採用GPS/慣導制導,最大攻擊距離超過100km。到目前為止,這兩種武器還僅僅只是德國政府投資的驗證項目,戴爾BGT防務公司希望德國空軍進一步明確需求,以便在2~3年內開始實施研製計畫。戴爾BGT防務公司還計畫最終採用歐洲的伽利略衛星導航系統取代GPS以擺脫美國的控制。這兩種武器旨在填補制導炸彈和"陶魯斯"巡航飛彈之間50~100km距離範圍的火力空白,將主要裝備歐洲戰鬥機"颱風"。
2006年12月,英國奎奈蒂克公司將在2007年初,進行"狂風"綜合式航空電子研究機(TIARA)進行指揮和控制無人機(UAV)的驗證試驗。該機由"狂風"F.2防空戰鬥機改裝而來。這些UAV將包括1架由BAC1-11改進而來的模擬機和計算機構建的虛擬機。奎奈蒂克公司在11月28日發布的一份聲明中稱,它已在10月底利用BAC1-11和虛擬UAV在世界上首次完成了空中指揮控制具有自組織能力UAV集群的驗證試飛,在這次試驗中惟一的一名操作員坐在模擬UAV的BAC1-11的後部,對該機和另外2架虛擬UAV進行指揮控制。不過當時BAC1-11駕駛艙仍保留了一名駕駛員以監控該機,並負責起降操縱。
4、英國空軍“狂風”GR4戰機
2006年12月,根據一項旨在改進近距空中支援(CAS)能力的緊急作戰要求(UOR),英國皇家空軍(RAF)的狂風"GR.4攻擊機將升級使用以色列的LiteningIII瞄準吊艙。在最近透露的一封來自戰區一位英國陸軍連長的e-mail中,RAF在阿富汗的CAS表現受到了嚴厲的批評。Litening吊艙將由UltraElectronics公司提供,它還根據2006年7月公布的一項契約負責向"颱風"提供相同的吊艙。改裝飛機將於2007年初投入戰區。將交付足夠的吊艙(據信最初為3套)以滿足操作和訓練需要。"旋風"GR.4目前裝備的是英國研製的TIALD500(500系列熱成像和雷射照射)吊艙,其紅外感測器的目標識別解析度不夠。Litening則具備這一能力,還能為GPS制導的武器(如:英國的增強型PavewayIV)提供坐標。其他新增能力有:向Rover(遠程操作視頻增強接收機)攜帶型地面終端下行傳輸圖像;探測紅外指示器照射的目標。其他與"狂風"GR.4的CAS相關的升級包括裝備一套"數字CAS"裝置-戰術信息交換功能(TIEC)。TIEC通過改進型數據數據機與鏈16進行可變訊息格式(VMF)通信,操作評估將於2007年進行。GR.4正在安裝過渡的目標捕獲系統(ITS),它能處理標準的"9行"CAS訊息,收發視頻和靜止圖像。
5、德國AGM-88“哈姆”反輻射飛彈“狂風”戰機
2007年3月,出於阿富汗的作戰行動以及維持未來20年的攻擊能力需要,英、德將對"狂風"戰機進行一系列升級,而其中最為引人注目的是英國在該機裝備有源相控陣(AESA)雷達的升級。另外,英國和德國還正在增強"狂風"戰機的自保護能力。英國空軍還希望在停止使用"狂風"高空遠程斜角監視吊艙後,能夠增加臨時的監視能力以支持在伊拉克進行的多國部隊。基於DB-110高清晰光電/紅外感測器開發的監視吊艙,由於近幾個月來出現的穩定性問題而被迫送回英國。英國空軍官員在柏林舉行的2007年空軍能力會議上表示,GR4機組人員無法確定在伊拉克執行任務期間所捕獲的目標圖像是否能準確地被記錄。經常發生在飛機返回基地後發現圖像消失了。目前正在採取補救措施以使"狂風"戰機在2007年年中能夠重返戰區。同時,英國空軍部署在卡達的攜帶新型LiteningIII先進瞄準吊艙的GR4成功地完成了第一個月的行動。英國官員稱,這將改變空軍的作戰方式,例如,在執行護航任務時,吊艙中的Rover數據鏈可以將潛在威脅的圖像下傳到地面終端,實現聯合行動。軍事需求同時也提高了德國增加"狂風"自保護能力的要求,德國希望為"狂風"增加更好的飛彈告警系統和干擾發射器。這些干擾措施將在2009年投入使用。德國已經評估了幾個系統,但拒絕透露詳情。其中一個領先的競爭者是薩伯公司,其Bol欺騙/閃光干擾發射器已經在英國空軍使用。德國可能選有升級後的Boa系統。
“旋風”最新戰績:
聯合國安理會通過有關在利比亞上空設立禁飛區的決議後,英國的動作迅速且積極。據英國《金融時報》、法新社、美聯社等西方媒體報導,英國空軍的“旋風”戰鬥轟炸機、“颱風”戰鬥機、“獵迷”R1型偵察機、加油機和預警機等已經或即將對利比亞動手。其中,可攜帶先進巡航飛彈的“旋風”戰鬥轟炸機無疑是英國對利比亞實施空中打擊的一個重要平台。
“旋風”刮向利比亞
法新社20日援引英國軍方發言人約翰·洛里莫爾準將的話說,“作為聯合國實施制裁後對利比亞軍事干涉的一部分”,英軍已出動戰機,對利比亞展開空襲行動。“我現在可以確認,英國皇家空軍已出動一批‘旋風’GR4型戰鬥轟炸機,並發射了一批枚‘風暴陰影’巡航飛彈。”
據稱,北約的首輪打擊主要針對利比亞沿海地區的政府軍防空系統,美國海軍艦艇和英國核潛艇率先發射了112枚“戰斧”式巡航飛彈,對超過20個軍事目標進行了猛烈轟炸。隨後,至少有3架英國空軍“旋風”戰鬥轟炸機從諾福克郡的邁爾哈姆空軍基地起飛,對利比亞發動空中打擊,並在結束本次任務後返回基地。
對於此次遠程空襲,英國國防大臣福克斯稱,它是自1982年“福克蘭群島戰爭”(又稱“馬島海戰”)以來,英國皇家空軍飛行里程最長的轟炸行動。據悉,英軍此次空襲行動飛行里程總計將達到4800公里左右。福克斯還透露,除空襲外,英國在利比亞附近海域的兩艘軍艦——“威斯敏斯特”號護衛艦和“坎伯蘭”號護衛艦以及“颱風”戰機也都處於待命狀態,隨時準備提供支持。
法“旋風”戰鬥機炸毀利比亞“海鷗”攻擊機
法國總參謀部24日證實,法國空軍當天在的黎波里以東炸毀一架利比亞軍方飛機。
法新社援引法國總參謀部24日訊息說,當天法國空軍派出20餘架飛機在利比亞領空執行任務。其中一架法國“旋風”型戰鬥機在利比亞首都以東200公里的米蘇拉塔將一架剛剛降落的利比亞軍方飛機擊毀。
該訊息說,聯軍當天通過機載警報和控制系統發現了這架利比亞飛機的行蹤,隨後法國戰機在利比亞飛機降落後發射飛彈將其炸毀。
法新社同時援引一名未透露姓名的美方官員的話說,被炸毀的利比亞飛機是一架前南斯拉夫產G-2“海鷗”攻擊機。
盤點攻擊利比亞的軍事裝備
一場由利比亞本國人民引發的利比亞騷亂,經過一個多月的演變,自台北時間3月20日0:45,演變成了法英美主導的多國部隊與利比亞的利比亞戰爭。本任務為大家盤點多國部隊攻擊利比亞的高科技軍事裝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