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於中丞》為蒲松齡的志怪小說《聊齋志異》中的一篇文章。
原文
![於中丞](/img/4/0c6/n5GcuM3X3UzMzUDN4ATN2kDO4QTM5YjN4UDM0QTNwAzMxAzLwUzL1U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又公為宰時,至鄰邑。早旦經郭外,見二人以床舁病人,覆大被;枕上露發,發上簪鳳釵一股,側眠床上。有三四健男夾隨之,時更番以手擁被,令壓身底,似恐風入。少頃息肩路側,又使二人更相為荷。於公過,遣隸回問之,雲是妹子垂危,將送歸夫家。公行二三里,又遣隸回,視其所入何村。隸尾之,至一村舍,兩男子迎之而入,還以白公。公謂其邑宰:“城中得無有劫寇否?”宰曰:“無之。”時功令嚴,上下諱盜,故即被盜賊劫殺,亦隱忍而不敢言。公就館舍,囑家人細訪之,果有富室被強寇入室,炮烙而死。公喚其子來詰其狀,子固不承。公曰:“我已代捕大盜在此,非有他也。”子乃頓首哀泣,求為死者雪恨。公叩關往見邑宰,差健役四鼓出城,直至村舍,捕得八人,一鞫而伏。詰其病婦何人,盜供:“是夜同在勾欄,故與妓女合謀,置金床上,今抱臥至窩處始瓜分耳。”共服於公之神。或問所以能知之故,公曰:“此甚易解,但人不關心耳。豈有少婦在床,面容入手衾底者?且易肩而行,其勢甚重,交手護之,則知其中必有物矣。若病婦昏憒而至,必有婦人倚門而迎;止見男子,並不驚問一言,是以確知其為盜也。”
翻譯
中丞于成龍巡視到高郵。恰好有一個富紳家即將嫁女兒,嫁妝非常多,夜裡被盜賊穿牆打洞席捲一空。當地刺史束手無策。于成龍命令關閉各個城門,只留一個城門放行人出入,派公差頭目把守,嚴格搜查行人的裝載。又出告示告知全城百姓各自回家,等候第二天仔細搜查,務必找到贓物。于成龍暗地裡叮囑公差頭目:如果有人從城門出入兩次的就把他抓起來。過了中午抓獲了兩個人,全身之外,並無其他隨行物品。于成龍說:“他們是真正的盜賊。”這兩個人不停地詭辯。于成龍命令脫掉兩人的衣服搜查,發現外衣裡面套著兩身女裝,都是富紳家嫁妝的衣物。原來盜賊們擔心第二天大搜查,急於轉移贓物,物品太多,難以攜帶,所以秘密地穿在身上,多次帶出城去。
另外,在於公做縣宰時,他去鄰縣。一天早上經過鄰縣城郊,看見有兩個人用床抬著病人,(病人)蓋著大被;枕上露著頭髮,頭髮上插著一根鳳釵,側身睡在床上。有三四個身強力壯的男子在兩旁跟隨著,時不時輪流替換用手擁裹床被,叫病人把被壓在身下,好像怕風進入。過了一會兒在路旁歇息,接著又讓兩個人換著來抬。於公走過後,又派仆隸回去探問,回答說是妹子病情垂危,將她送回婆家。於公走了二三里,又派仆隸回去,監視他們進了哪個村莊。仆隸在他們後面跟著,到了一處村舍,看見有兩個男子迎著出來,仆隸回去把這告訴了於公。於公對那縣宰說:“城中恐怕有盜賊打劫行盜吧?”鄰宰回答說:“沒有這事。”當時考核功績法令嚴厲,上下都忌諱寇盜,所以即使被盜賊打劫,也隱瞞忍著不敢說出。於公住進旅館,吩咐家人察訪,果真有一富家被強盜打劫,富翁也被炮烙致死。於公叫來他的兒子詢問被劫的情況,他的兒子堅持不承認。於公說:“我已經在此替你捕到(其實是查到)了盜賊,沒有別的什麼。”富翁之子才叩頭哭泣,哀求於公為他父親報仇雪恨。於公叩開城門往見鄰宰,叫他差遣健役在四更時分出城,徑直去了某處村舍,結果捕獲八人,一審問就承認了。問那病婦是什麼人,盜賊供認說:“那夜同在妓院,因此就與妓女合謀,把盜金放在床上,叫她抱著睡在床上,然後抬到窩藏之處進行瓜分。”大家都佩服於公的神明。有人問他憑什麼知道事情的原故的,於公回答說:“這很容易理解,只是人們不大關心罷了。哪裡有少婦睡在床上,而允許別人入手到她的被子裡的?而且換肩而行,(正說明)那被抬的東西非常重,還交替用手護著,就知道其中一定藏有東西了。如果是病婦昏昏沉沉地被抬到,就一定有富人倚著門框迎接;只見男子出來,又沒見驚問一句話,因此就確認他們是盜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