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區劃
新市鎮轄東升、南昌、健康、北街、西安、中南、仙潭、士林7個社區、1個居民區,名城、梅林、加元、後皋、櫟林、韶村、城東、蔡界、城西、樂安、石泉、谷門、勇興、豐年、孟溪、東安、士林、白彪、宋市、子思橋、舍渭、水北、新塘、王公郎24個行政村。
地理環境
新市鎮自古以來就是浙北地區的工業強鎮、商貿重鎮、文化名鎮,交通便捷,經濟繁榮,全鎮總區域面積92平方公里,總人口8.5萬人,轄24個行政村、4個社區、1個居委會。
經濟發展
新市鎮轄24個行政村、4個社區、1個居委會。2009年,全鎮常住人口84569人,建成區戶籍人口集聚率達到50.2%;完成工農業總產值163.8億元,財政總收入4.3809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3389,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903元。
新市鎮相繼被確定為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全國重點鎮,全國小城鎮綜合發展千強鎮,全國環境優美鄉鎮,浙江省中心鎮、百強鎮、歷史文化村鎮、民間藝術之鄉、體育強鎮,湖州市十強鄉鎮,德清縣副中心城市,2003年被省政府列入杭州灣城市體系規。
新市鎮的區位優勢突出。新市鎮位於杭嘉湖平原、長江三角洲腹地,德清縣東部,距杭州、湖州、嘉興均50公里,離宣杭鐵路、杭寧高速、滬杭甬高速均為30公里,距蕭山國際機場80公里、上海浦東機場220公里,申嘉湖(杭)高速公路建成通車,並設有新市互通區,上海至莫乾山風景區的高標準一級公路穿境而過,黃金水道京杭大運河繞鎮達10餘公里,交通便捷,地理區位極佳。經過幾年發展,經濟實力明顯增強,商貿、物流、旅遊等產業也得到了迅速發展壯大,城鎮的集聚輻射功能進一步提升,周邊輻射人口近50萬人。現正在合理調整土地利用規劃和村莊規劃,按照集聚、集約要求,周邊8個村全部向鎮區集聚,全鎮由287個居民點合併為38個,加快推進了人口集聚。
而新市鎮的特色產業更加明顯。做大做強特色產業,進一步集聚、提升發展糧油食品、新型建材、輕紡服飾、特色機電和醫藥化工等五大傳統支柱產業,大力引進和培育機械製造、電子信息和新能源等產業,主導產業占全鎮經濟總量的78.5%。2006年,新市工業園區被國家發改委核定為 省級德清工業園區,批准規劃總面積5平方公里,調整擴容近10平方公里。2009年,德清縣委、縣政府把德清工業園區作為全縣三大工業集聚區給予了重點扶持,力爭通過二至三年的努力,打造成全省一流工業園區。加快農業結構調整,培育新型農業主導產業,已形成以特種水產、蠶桑生產、湖羊生豬、蛇類繁殖、蔬菜瓜果種植為主的產業格局,土地流轉率達到60%。積極發展商貿、物流、特色旅遊等現代服務業,鎮內有仙潭市場、機車市場等各類特色市場6個,年營業額過億的市場有3個,大型超市4家,二星級賓館1家,四星級賓館1家。2007年新市古鎮作為旅遊景點正式對外開放,依託京杭運河,大力培育臨港物流產業帶,提升發展現代物流業。
完善的城鎮功能也是新市鎮的一大優勢所在。按照統一規劃、各具特色、統籌兼顧、確保重點的要求,完善公共設施功能,新市鎮大力實施城鎮建設“三年計畫”,進一步完善路、電、水、通訊等網路,有線電視入戶率100%。已建成日供水3萬噸的自來水廠、日處理400噸的垃圾焚燒廠、日處理2萬噸的污水處理廠、消防隊等公建設施。有公安、工商、交警、建設等部門縣派職能站、所18個,工、農、中、建等銀行金融機構6家,年存款餘額21.35億元。建有勞動保障中心所、便民服務中心、宣傳文化中心、影劇院等公共服務場所。加大社會事業的投入,大力發展職業技術教育和成人教育,共有2所高級中學、3所初級中學、3所國小、3所幼稚園和1所外來民工子弟學校。擁有1所縣級人民醫院、1所鎮級衛生院和鎮預防保健中心。
新市鎮為全國重點鎮,全國小城鎮綜合發展千強鎮,國家級生態鄉鎮,中國歷史文化名鎮,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錄,浙江省中心鎮、百強鎮、文明鎮、衛生鎮、歷史文化村鎮、民間藝術之鄉、體育強鎮,湖州市十強鄉鎮,德清縣副中心城市,2003年被省政府列入杭州灣城市體系規劃,2010年底與杭州市瓜瀝鎮一起成為浙江27個小城市培育試點鎮之一。2010年,完成工農業總產值205.2億元,其中,工業總產值201億元,規模企業完成產值81億元,農業總產值完成4.2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3389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903元。2010年12月,被省政府列為首批浙江省小城市培育試點鎮。
2010年12月31日,新市鎮被省政府批准為全省首批小城市培育試點鎮,成為浙江省二十七個、湖州全市兩個試點鎮之一。新市鎮成為小城市培育試點鎮,將全面提升小城市管理水平。按照城市管理職能和小城市建設發展的需要,將積極推進保留鎮級建制、賦予縣級經濟社會管理許可權的體制改革。在扶持政策上,將實施強鎮擴權改革,完善小城市機構設定。允許試點鎮在核定的編制總數內統籌安排機構設定和人員配備;縣政府部門派駐試點鎮的機構業務上接受上級職能部門指導,日常管理以試點鎮為主,其負責人任用、調整及工作人員調動,應書面徵得試點鎮黨委同意;允許適度調整試點鎮行政區劃,拓展發展空間;在用地保障、金融服務、財政管理、稅費分成等幾方面都有一定的政策保障與傾斜。同時,省政府從2010年起建立每年10億元的省小城市培育試點專項資金(暫定三年)用於基礎設施、社會事業、產業功能區、技術創新、規劃編制等項目的補助,與縣建立的小城市培育試點專項資金共同支持試點鎮加快發展。
2012年,新市鎮開始建文體中心,預計2017年可以建成,四星級酒店也能在2016年建成,這可以為政府增加收入。在小城市建設中,政府投入了20多個億。
歷史文化
新市自東晉至晚清的千餘年間,佛教、道教文化興旺,先後建成的寺廟庵堂達30多處。隨著歷史的變幻,大多已遭戰亂毀壞,保存完好的有覺海寺和劉王廟兩處。
覺海寺,位於新市鎮北街迎聖橋(現稱寺前橋、如意橋)北堍,坐北朝南,占地約4000平方米。覺海寺是一座風景優雅、香火旺盛的千年古剎,民間有“先有覺海寺,後有靈隱寺”的說法。其大雄寶殿上懸掛的匾額,為著名佛學大師趙朴初先生親筆所書。
始建於南宋的劉王廟,是為紀念南宋抗金名將劉錡所建,其山門莊嚴肅穆,牌坊石刻“劉王廟”三字為楷書陽文,下方刻有浮雕“二龍戲珠”與“獅子滾繡球”。朝南封火牆上的磚雕《三國演義》片段及人物、駿馬等,仍有較高的觀賞和考古價值。
正月初一
正月初一俗稱過年,大家小戶放鞭炮,早上吃"順風圓",到長輩親朋處拜年。古時有拜天地、灶君與先人遺像之俗。初五為迎財神。初七的人日較稀見,文人武人以詩相貽贈。十三至十八為上燈節,市街懸燈張龍鳳舞。南宋時右丞相游似寓新市,他仿家鄉蜀俗娛親,相沿不改:村落中束松柏於木端,中藏流星花炮,夜則嗚鎮擊鼓,侑以歌詞,環聚而焚之曰燒田蠶,代表祈年。
元宵燈會
新市鎮的花燈,向與海寧縣硤石鎮的花燈齊名江南。由於花燈的設計製作費用較長,耗用人力物力較多,故並非每年都舉行,一般要間隔若干年才舉辦一次。而每次舉行都爭奇鬥妍,大事鋪張,盛況空前。新市鎮舉辦有史以來規模最大最隆重的一次花燈會,是在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那年春節前,就已在大街通衢張貼大紅金字海報,廣為宣傳:"定於二月某日舉行花燈盛會三天",以招徠外地觀眾來鎮觀光。
清明節
清明為江南水鄉之獨特風俗,又謂寒食節,俗云:清明大如年,即古時清明節之隆重超過春節。清明以正清明最隆重,新市四鄉裹清明粽子,有棗子粽子、南瓜乾粽子、豬油細沙粽子、赤豆粽子、黃豆粽子、豌豆粽子等,還做青綠色清明元子,內餡有鹹甜二大類近十幾小類。清明夜飯前開始祭祖,俗稱拜阿太,桌上擺滿豐盛酒菜,有十二碗十六碗之多,高懸紅燭,傍供粽子,清明米糰子及水果供品,望祖宗品嘗,以保合家平安風調雨順。正清明開始到覺海禪寺、永靈西廟、永靈東廟、東嶽行寺等地燒香,看社戲,明清時期還有戴楊柳帽之習慣,謂:清明不戴柳,紅顏成皓首。崇尚青春美麗。新市古運河南柵漾泊滿高桿船,舉行爬高桿比賽,打拳船上擺滿十八般兵器,有戈矛刀槍棍等,有散打表演,十八般兵器套路全演遍,還有劃龍船比賽,兩岸觀者如雲,夜晚到劉王廟、永靈西廟、永靈東廟免費看戲,有京劇《捉放曹》、《空城計》、《走麥城》、《張飛夜戰馬超》等,時間為三天左右。同時還有拜香會與臂香會活動。拜香會:即信佛的善男信女數百人出會(即巡遊),在新市主要街道環遊,配胡琴、山弦、笛子、簫等民間樂器,走走念念拜拜,起源約在唐宋盛於明清,基本每年一次,最後一次拜香會約在抗戰前的1936年。臂香會,時間亦在清明三天中,新市寺廟邀請外地如崇德縣、吳興縣等地臂香會來新表現,表演者為青壯信佛男姓,表演時手臂赤裸,用鐵鉤將重達幾十斤的銅質香爐鉤住,另一鐵鉤鉤住手臂皮肉,香爐內香菸裊裊,表演不怕痛苦,還環遊全鎮,以表示對佛之虔誠,人數達百人左右,1936年後再未重現。
端午節
五月端午節,家家吃粽子,飲雄黃酒,門插菖蒲艾葉張貼符咒,以驅鬼除邪。還用雄黃酒給兒童點眉心,以驅蠍、蛇、蜈蚣、壁虎、蟾蜍之五毒。
六月六
六月文人墨客曝曬書畫、衣服。農民曬蓑衣笠帽衣褲,六月六日吃餛飩,俗云:六月六貓狗洗浴,此日起下河沐浴。
中元節
七月十五為中元節,俗謂"七月半",大家小戶備酒菜追祭先祖,古時祭不設葷,以疏果為主。三十日地藏王生日,有插地藏香之俗。
中秋節
八月十五日為中秋節,即"八月半",時日家家吃月餅,晚間合家團聚賞月,老人向小輩講中秋節故事。
重陽節
九月初九重陽節,人們約伴登高,新市有吃粟糕風俗。粟糕以米粉成糕,上灑桃肉粟子,枚瑰花及白糖,香甜可口。
冬至日
冬至為入冬之日,俗稱"冬至大如年",家家備酒菜過冬至,並用紅燭祭祖,新市稱"拜阿太"。
祭灶神
每年的農曆十二月二十三日,古傳謂送灶神上天,又曰臘臘廿三,該日大家小戶大搞衛生掃除灰塵,古時新市有用竹油盞架或紙轎為肩輿焚燒之俗。今用赤豆糯米飯冬青柏葉祭灶神,把灶君堂(設在柴灶上部)里的泥塑菩薩或灶司馬(俗稱灶家菩薩即黑面菩薩,古今新市的孩子貪玩,不注意面部衛生,如面部骯髒不堪,就被家人責為"弄得灶家菩薩一個")張揭下來,備用香燭對天焚燒後,換上新灶神像。晚上全家合歡共食赤豆糯米飯,輔以白糖、豬油、糖桂花攪拌,吃得香甜可口,終年難忘。這一風俗綿延千餘年。
除夕
十二月三十日曰"除夕",家家備好年貨,煮成豐盛酒菜,吃"年夜飯",當夜除舊話新,通宵不眠謂之"守歲",半夜放爆竹稱"送舊",翌晨放爆竹稱"迎新",並貼春聯接灶神。
新市廟會
歷史悠久,早在東晉末年即有紀念鎮國大將軍新市人朱泗的永靈廟會,時間在春秋二季。另外還有農曆三月初三"金龍大王"生日的"水龍廟會"神像供奉在南柵大王廟(今造船廠附近),時日各坊救火隊雲集劉王廟前比賽,以救火水龍噴水最高者得冠軍。當時劉王廟前車水馬龍人山人海,至40年代末方廢。
覺海寺蠶花廟會亦是新市傳統廟會,至於舉辦年代已無考,清末民初為全盛時期。養蠶繅絲自古即是新市四鄉主要的經濟來源,農民們祈求神為蠶寶寶消病祛災賜給豐產年。每年的清明節,崇德縣吳興縣餘杭縣等鄰近新市的農民,都涌到古剎覺海寺,參加一年一度的軋蠶花廟會。信佛教徒靈前山拜佛,虔誠祈禱"五穀豐登"。農村的姑娘嫂子梳妝打扮懷裡裝著蠶種頭上插著蠶花,有的蠶花成蝴蝶形,有的呈美麗花卉形,真是各具姿態,爭奇鬥豔,引得男女老少來覺海寺內外觀看你軋我擠,故曰"軋蠶花",民間傳說軋得越鬧猛蠶花收成越好。
蠶花廟會亦為一見鍾情的男女青年提供戀愛的機會。新市民間曾流傳一首軋蠶花民歌:"清明天氣暖洋洋,桃紅柳綠好風光,姑嫂雙雙上街去,胭脂花粉俏梳妝,紅綠蠶花頭上插,香水灑得撲鼻香,覺海寺里真鬧猛,男女老少似海洋,鄰村阿哥早等待,一見阿妹擠身旁,一把大腿偷偷捏,姑娘臉紅薄嗔郎"。時日覺海寺人山人海,多達數千人,各種雜技魔術毛兒戲西洋鏡等精彩表演吸引觀眾。眾多的南北戲班分別在劉王廟、永靈東廟、永靈西廟、東嶽行祠等地連續演戲三天,使眾多的新市戲迷大飽眼福。廟會結束後四鄉農村就開始春耕育蠶,這一風俗至1936年為止。?1999年清明,中斷63年的新市蠶花廟會活動重新恢復。由新市商貿旅遊公司承辦的廟會有聲有色。廟會遊行隊伍由舞龍隊、蠶花娘娘花轎、腰鼓隊等組成,在新市主要街道環遊。一時四鄉農民湧入新市爭睹消失了花甲年之盛會,全鎮要道人流如潮萬人空巷,觀者達四萬人左右。?2000年清明,新市鎮舉辦了第二屆蠶花廟會,鍾管鎮、下舍鎮、士林鎮等組織蠶花娘娘隊伍參加,觀者達十萬人左右。
祭蠶神
新市地區自商朝開始即桑養蠶,為了祈求蠶神娘娘給蠶農帶來好運,故每年的農曆十二月十二日蠶神娘娘生日之際,均進行祀蠶神活動。對新市祀蠶神的確切年代又難以考證,但最晚在唐朝即覺海禪寺建造後即已進行。在祭蠶神上日,蠶農婆媳姑嫂即開始磨粉揉粉搓成白色繭子狀米糰子,俗稱蠶生元子,四個一頂底覆箬殼上鍋蒸煮。當日傍晚祀蠶神開始,灶上或牆上張貼嫵媚多姿的蠶神娘娘像,像下供奉四頂蠶生米糰子與時鮮果品,合家祀拜蠶神娘娘,翌日新市鎮上的居民均收到農村親朋好友送來四頂或八頂祀蠶神米糰子,以分享他們盼蠶豐收的美好祝願。鎮上親戚則以麵條回贈,討個吉利彩頭。
地方特產
新市地區處杭嘉湖平原北部,土地肥沃,良田萬頃,是重要的商品糧蠶桑及水產品基地。早在明朝新市物產就有秈米、麥類、豆類、白菜、白蕖、桃、梅、蕪菱、烏菱、菜油、紅酒、燒酒、白酒、醬油、茶糕、酥餅、蜜糖等,自清代至今的傳統特產有張一品羊肉、茶糕、豆豉、芝麻酥糖、飴糖、芽麥餅等。
近百年來,新市人喜歡上了吃羊肉。新市羊內的製作方式十分考究,原料選自一年生湖羊,用文火加醬油、網油、紅糖、飴糖等數十種調料燜煮一整夜。其特點是肥而不膩,酥而不爛。在眾多的店家中,“張一品”的牌子最響。當然,單吃羊肉不過癮的話,可上銀都大酒店吃“全羊宴”。 除羊以外,茶糕及芽麥圓子,也是新市小吃中一大特色。
新市茶糕採用糯米粉蒸製,中間嵌一團絞碎的豬肉。剛出鍋的茶糕香氣四溢。咬一口,油潤香糯,滋味悠長。遠勝過火腿肉粽。
而芽麥圓子,是新市四鄉八村農家的傳統點心,大多為農家自製自食,也有為饋贈親友而特地製作的。芽麥圓子的主要原料為糯米粉、小麥芽、棉線草、白糖、芝麻等,是純綠色食品。它口感香甜糯軟,冷食尤佳。
另外,新市的細沙羊尾、豆豉、乾挑面、酥糖等,均是具有上百年歷史的地方特產。
近新市鎮黨委政府更將“羊肉黃酒節”辦到杭州吳山廣場,讓羊肉和黃酒的香味隨“吳山天風”飄進杭州的千家萬戶。
風景名勝
古鎮隨大運河而發展而成形,是當時運河上重要的商品集散地,現存古建築風格、樣式受運河文化影響深遠,明顯體現商貿特徵。店坊、民居臨街而建、傍水而居,駁岸商鋪林立,前店後坊(寢)、廳大院小,封火牆、騎樓、廊棚緊密連線,建築多融磚雕、木雕、石雕藝術於一體。保存較為完整的成片古民居主要集中在覺海寺、西河口、南柵三個區塊。街與街之間有弄堂相連,宅弄深遠,曲徑通幽,弄里建有宅第、作坊,現存有直街、南昌街、南匯街、朱家弄、覺海寺路、寺前弄、胭脂弄、甘河弄等數十條街弄,古鎮上的民居建築年代多為清代,部分為民國時期建築,古建築總建築面積八萬多平方米。
新市文物古蹟眾多,現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大運河(新市河埠群及南聖堂),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有新市河埠群及南聖堂、劉王廟戲台題記等三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有覺海寺、永寧寺經幢、梅林遺址等和文物保護點泰山堂藥店、楊元新醬園、宋氏祠堂等共57處,其中位於鎮區27處。古鎮現存傳統街巷20餘條,近百幢廳堂,代表性古建築有曹宅、尤宅、童廳、徐宅、張宅等。另有12座古橋樑, 3座寺廟,明清駁岸1500米,保留較完整的古河埠碼頭 130個。古運河與傳統街弄、古橋樑、古民居,以及古剎、駁岸等共同構成了古色古香的江南水鄉古鎮。
新市古稱仙潭,因水成市,因水成街,又因水被分割成18塊,再由架在河面上充滿濃郁水鄉情調的72座橋樑連成一片,36條各具特色的弄堂貫穿於街市之間,構成典型的“小橋、流水、人家”的詩意畫卷。
早在晉朝以前,新市就已形成市井,街道間有弄堂貫穿,市河上小橋橫臥。
據記載,新市鎮區最多時曾有36條弄72座橋。但因歷史變遷,保存比較完整的古橋11座。
太平橋,為單孔石橋,橫跨小西河。始建於宋朝,明清時期得到重建。兩側欄桿至今仍保留石獅數個,橋石基座上刻有楹聯。當地流傳這樣的風俗:新婚男女從橋上經過,可期太平吉祥。
狀元橋,位於鎮北樂安港西。因宋朝時新市人吳潛考中狀元,後官至左丞相。故得此橋名,蘊含金榜題名之意。
鐘樓弄,長180米,寬約1.7米,位於覺海寺旁。優美典雅、古色古香,極富江南水鄉情調。弄的一頭是波光粼粼的市河和造型優雅的迎聖橋,古剎、小橋、流水、深巷四景合一,構成一幅古樸的圖畫。
“胭脂弄,秦淮河”。連通北街與寺前弄胭脂弄,明朝時就已出名。這條長70餘米,寬1.5米的小巷,當時多為娼妓所居,因弄內胭脂味撲鼻而得此名。
西河口(老式河埠、騎樓、長廊、古橋、電影《林家鋪子》外景拍攝地等)
陳家潭(望仙橋、會仙橋、駕仙橋、大宅院、電影《蠶花姑娘》外景地)
覺海寺(寺、橋、古槐寺遺蹟)
殘廬錢幣館(古今中外錢幣、磚雕石刻、古井)
著名人物
沈銓(1682—1760),字衡之,號南苹,浙江湖州市德清縣新市鎮(另一說為浙江湖州市吳興區)人。少時家 貧,隨父學扎紙花。20歲左右,從事繪畫,並以此為生。其畫遠師宋代黃家畫派,近承明代呂紀,工寫花卉翎毛,禽獸,設色妍麗,工致精麗、賦色濃艷,極盡構梁之巧。畫人物得不傳之秘。注重寫實,畫風謹嚴工細,造型準確生動。嘗寫《花蕊夫人宮詞》為圖,筆意殊極巧妙。雍正九年(1731)應日本天皇之聘,偕弟子鄭培、高鈞等東渡日本,歷時3年,形成“南苹派”寫生畫,深受日人推崇,被稱為“舶來畫家第一”,從習畫者頗多,日本江戶時代長崎畫派即在其影響下形成,尤以圓山應舉最為著名。歸得金帛散給友朋,橐仍蕭然。黃行健有詩紀其事。卒年八十餘。傳世作品有《五倫圖》、《柳陰驚禽》、《秋花狸奴圖》、《盤桃雙雉圖》、《松鶴圖》、《梅花綬帶圖》、《鶴群圖》、《松鹿圖》等。78歲高齡所作的《雙鶴圖》,構圖飽滿,筆力雄健,被譽為晚年精品。事跡收錄於清朝《國朝畫識》、《畫友錄》、《清畫家詩史》、《清朝書畫家筆錄》。《練水畫徵補錄》記載,沈銓“字南屏,擅花鳥,侍御灼之後。
吳潛(1196~1262)南宋詞人。湖州德清新市人,字毅夫,一作毅甫,號履齋居士。原籍安徽寧國,先世自宣城遷溧水再遷湖州新市。吳潛宋寧宗嘉定十年(1217)22歲中丁丑科狀元。曾經任右丞相兼樞密使,後來升為左丞相,先後被封為崇國公、慶國公、許國公。《辭海》中稱吳潛對南宋朝廷的苟且偷安深感憂慮,主張加強備戰以抗禦元兵。吳潛一生兩次為相,任職繁多,忠正睿智,政績卓然。景定三年(1262),賈似道暗使武人劉宗申毒害吳潛於循州;“循人聞之,咨嗟悲慟”。當年五月,吳潛遭毒而卒。吳潛在遺表《謝世頌》寫道:“生在湖州新市上,死在循州貢院中;一場雜劇也好笑,來時無物去時空。”
詠頌新詩
《宿新市》
(宋)楊萬里
春光都在柳梢頭,揀得長條插酒樓。
便作家家寒食看,村歌社舞更風流。
《宿新市徐公店》
(宋)楊萬里
籬落疏疏一徑深,樹頭花落未成陰。
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
《新市驛別郭同年》
(宋)張詠
驛亭門外敘分攜, 酒盡揚鞭淚濕衣。
莫訝臨歧再回首, 江山重疊故人稀。
《題覺海寺》
(宋)黃庭堅
爐煙鬱郁水沉犀,木繞禪床竹繞溪。
一暇秋蟬思高柳,夕陽原在竹蔭西。
《遊仙潭留作》
(宋)楊蟠
造化分邱壑,真仙昔此游。
誰知一潭底,中有小瀛洲。
《游覺海寺》
(宋)張敏叔
仙潭覺海唐興善,象設瑰奇古至今。
殿柱倒書雷部火,市橋橫渡木觀音。
檻前竹影搖金碎,池面荷香散落沉。
況是彌陀新建閣,動人多少往生心。
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
說明 | 按照《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的規定,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預備名單》是申報世界遺產的先決條件,至少每10年修訂一次。最新一版的《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於2012年11月17日正式公布,共有45項不同類型的文化遺產被國家文物局列入。 |
文物類 | 陰山岩刻 | 瘦西湖 | 鼓浪嶼 | 花山岩畫 | 哈尼梯田 | 絲綢之路 | 海上絲綢之路 | 京杭大運河 | 靈渠 | 白鶴梁 | 蜀道 | 坎兒井 | 志蓮淨苑 | 南蓮園池 | 奉國寺大殿 | 應縣木塔 |
遺址類 | 西夏陵 | 統萬城 | 遼上京城遺址 | 紅山文化遺址 | 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舊址 | 金上京遺址 | 良渚遺址 | 青瓷窯遺址 | 潞簡王墓 | 黃石礦冶工業遺產 | 鳳凰區域性防禦體系 | 釣魚城遺址 | 萬山汞礦遺址 | 杏花村汾酒作坊 | 成都水井街酒坊遺址 |瀘州老窖作坊群 | 古藺縣郎酒老作坊 | 劍南春酒坊遺址 | 宜賓五糧液老作坊 | 紅樓夢糟房頭老作坊 | 泰安作坊 | 牛河梁遺址 | 魏家窩鋪紅山文化聚落遺址 | 紅山後遺址 | 興城城牆 | 南京城牆 | 台州府城牆 | 壽縣城牆 | 明中都皇城遺址 | 荊州城牆 | 襄陽城牆 | 西安城牆 | 唐崖土司城遺址 | 容美土司遺址 | 老司城遺址 | 海龍屯 | 金沙遺址 | 古蜀船棺合葬墓 | 三星堆遺址 | 南越國宮署遺址 | 普洱景邁山古茶園 | 芒康鹽井古鹽田 |
建築群 | 北京中軸線 | 關聖文化建築群 | 丁村古建築群 | 党家村古建築群 | 無錫惠山祠堂群 | 江南水鄉古鎮 | 閩浙木拱廊橋 | 閩南紅磚建築 | 三坊七巷 | 贛南圍屋 | 侗族村寨 | 藏羌碉樓與村寨 | 苗族村寨 | 甪直鎮 | 周莊 | 千燈鎮 | 錦溪 | 沙溪 | 同里鎮 | 烏鎮[浙江省桐鄉市] | 西塘 | 南潯鎮 | 新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