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酒風

民間定義

整酒風”是湖北省鶴峯縣民間對盛行擺酒設宴之風的戲稱。

遇到紅白喜事,就要請客擺酒是當地的風俗之一。但近年來,擺酒設宴之風卻愈演愈烈,“誰家擺酒請的客越多,表明主人越吃得開。如果一家人擺酒,來的客人很少,是很沒面子的事”。鶴峯縣文化館職工喻四毛曾是推動當地“整酒風”的主力推手。當時,看到鄉親們常常要操辦酒席,十分麻煩,喻四毛便成立了一個流動酒宴操辦公司,從2007年開始替人操辦各種宴席。之後,鶴峰的酒席操辦公司如雨後春筍般出現,達到100多家,正是這類公司的大量出現,讓鄉民們操辦酒席變得十分便捷,只需要交點錢就行,但擺酒設宴在當地卻變了味,“幾千元給操辦公司,請客就可以收到幾萬元的禮金,整酒的人自然會越來越多”,有媒體形容為,“在鶴峰,一種新興產業悄然興起”。

斂財之術

整酒風泛濫且變質變味,應該說在全國各地有普遍性。一方面,整酒成了某些人斂財的重要手段,另一方面整酒又加重了人們的經濟負擔,令很多人因“被邀”赴酒宴而苦不堪言,已至有人忍無可忍,模仿孫楠的《拯救》創作出了控訴“整酒風”的歌,足見人們對“整酒風”的切齒之恨。

《恩施晚報》曾刊登借著名歌手孫楠的名曲《拯救》填詞而成的歌詞:“請柬收到的時候,突然襲來了一陣寒流,太多人整酒,我的心在抖,是否也隨波逐流?買房整搬家酒,倒層板也整酒,修個牛圈也整酒,挖個茅坑整酒,釘個大門整酒,母豬下兒也整酒……誰能把我解救,為湊錢我發獃,我拿什麼整酒,人情見血封喉,誰能把我保佑,讓整酒從此休!”

官方調研

瘋狂的“整酒風”引起當地黨委和政府的關注。2011年5月,鶴峯縣紀委、縣委宣傳部組成兩個調研組,專門對“整酒風”進行了為期半個月的調研。調研組先後到8個鄉鎮、16個行政村,與200餘名幹部、村民座談、發放調查問卷217份,最終形成一份調研報告。
報告顯示,當地不僅整酒的名目繁多,除婚喪嫁娶外,小孩出生、過周歲,成人過三十六歲、六十歲、七十歲、八十歲、九十歲生日都要請客;升學、參軍、建新房、舊房裝修、門店開業、搬家也要大擺宴席。有人甚至想出令人啼笑皆非的藉口,如“借”父擺酒、改齡擺酒。有的兄弟幾個,輪流將父親或母親接去擺生日酒,父母過一次生日要擺幾次酒。“各種名目繁多的整酒行為,給農民帶來了沉重的經濟負擔。目前,在農村,禮金一般為50元到100元,關係稍微親密的需要200元到400元。在城鎮,人情標準從50元上漲到100元,關係稍好一點的需要200元”。以農村四口之家為例,2010年平均人情支出為3416元;而城鎮的三口之家,去年平均人情支出為7170元。

調研組調研幾個月之後,有剎“整酒風”的訊息傳出,當地竟趁著“黎明前的黑暗”突擊擺酒。

立規整治

2011年12月20日晚,鶴峯縣召開領導幹部電視電視會議,部署狠剎違規“整酒風”、制止大操大辦工作,縣“四大家”領導出席,縣直部門主要負責人及鄉鎮領導班子成員、鄉直單位負責人參加,縣委書記楊安文代表“四大家”領導鄭重承諾:以身作則,率先垂範,務必在全縣範圍內剎住整酒斂財之風。當晚,鶴峯縣以“兩辦”的名義下發《關於狠剎違規“整酒風”的緊急通知》,規定除婚喪嫁娶以外,其他一切整酒行為均視為違規整酒。各鄉鎮(開發區)黨委書記為治理違規整酒的第一責任人。自2011年12月20日起,全縣各鄉鎮(開發區)、村(社區)轄區內一律不得違規整酒。黨員幹部、國家機關工作人員、企事業單位幹部職工要認真落實《鶴峯縣領導幹部廉潔從政“十不準”規定》和縣治庸問責有關要求,操辦婚喪嫁娶事宜一律實行報告和分級審批制度。對違規整酒的一律從重從嚴處理,絕不姑息。

《鶴峯縣治庸問責實施辦法》中則明確規定:幹部職工違規擺酒一次,單位主要負責人、分管負責人、當事人責令作出書面檢討、取消當年評優評先資格、全縣通報批評;同時扣減當年工作經費1萬元、國有或國有控股企業自行上交1萬元。第二次出現違規擺酒,被問責個人、分管負責人採用調離工作崗位、停職檢查或待崗教育;對被問責單位主要負責人引咎辭職或責令辭職、免職。縣城裡的各部門、單位都出台了相應規定。鶴峯縣財政局規定,禁止違規操辦酒宴,一經查證屬實,當年年度考核定為不稱職,並處罰金4000元。情節嚴重的,扣除全年基本工資50%。對於參加違法宴請的黨員幹部一經查實,當年考核定為不稱職,罰款4000元。
這次狠剎違規整酒的會議精神迅速得到傳達,兩天之內,通過層層開會,會議精神就傳達到了每一個村莊、每一個村民,包括十分偏遠的山村。當地媒體形容:一場聲勢浩大的狠剎違規“整酒風”、制止大操大辦的戰役在鶴峯縣全面展開,充分利用農村廣播、宣傳車、標語等宣傳途徑,營造濃烈的宣傳氛圍,對婚事新辦、喪事簡辦的文明新風進行宣傳,改變農民的觀念,引導民眾自覺抵制和不參與親朋好友操辦的類違規酒宴,節儉辦紅白喜事,把有限的資金用在提高生產水平、改善生活質量上來。在建立禁酒制度防線的同時,該縣加大執行和落實力度,對違規整酒者,發現一起就嚴肅處理一起。不僅對當事人進行處罰,還對相關責任人進行嚴厲問責。酒店、餐館老闆也簽訂《禁止為違規整酒人員提供整酒場所的承諾書》。

鶴峰全縣199個行政村新修訂完善的《村規民約》都界定了辦酒範圍、明確違規擺酒的處罰。有的村規定,村組幹部、村民參與擺酒的,扣發工資、停崗停職、不享受村里提供的惠民政策等處罰。有的村還約定,聘請村民擔任違規擺酒監督舉報員,實行舉報屬實有獎。奇峰關村是整個鶴峯縣最早開展狠剎整酒風的地方,村委會組織村民制訂《村規民約》,凡是違規擺酒者罰款500元,對服務人員每人罰款50元。對於每一單處罰的情況,村幹部都會記錄在筆記本上,並且每天在村里廣播通報。

各方議論

記者從恩施一路到鶴峰,沿途暗訪了不少村民,他們絕大多數對狠剎“整酒風”表示贊同。

儘管得到絕大多數鄉民擁護,但也有網友發出了不同聲音。有網友稱,熟人社會禮尚往來的風俗被一紙冰冷禁令否定了,政府只能限制官員整酒、藉機斂財,不能限制百姓擺酒,如果限制,那是越位。
也有村民認為,狠剎擺酒風有利有弊,老百姓少了不少人情開支,但另一方面,擺酒其實也是一種民間集資行為,許多村民的孩子考上大學,就是指望擺酒來籌集學費。

湖北省社會科學研究院社會學所所長徐楚橋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說,中國是禮儀之邦,鄰里之間逢喜事送禮交往本是傳統,但擺酒變成斂財脫離了禮儀的本意。鶴峯縣通過政府規定和村規民約剎住擺酒歪風,有利於扶正相關民俗的本意,有利於促進社會建設和管理,經驗值得提倡。
湖北省民族學院法學院教授雷翔說,擺酒作為民俗的一部分,有存在的合理性,不屬於政府禁止的範疇。擺酒是民間交往圈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傳統社會的一種社會活動形式。吃酒不僅是禮尚往來、大幫小湊的過程,還是信息交換的過程,包括生產技術信息和商機等。但現在一些地方借擺酒斂財之風盛行,讓老百姓特別反感。目前擺酒斂財盛行是傳統社會向現代社會轉型過程中產生的一種異化,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除了錢什麼都沒有,一些幹部在這個過程當中起不好的作用。制止借擺酒斂財,應該採取一些辦法來糾正,甚至是打擊。“有人質疑地方政府禁止擺酒,屬於越位,這只是現代理念。但實際情況是,如果政府不出手,一些事情就很難做。現實的情況不能完全從道理上來說”,改變整酒風關鍵是管好乾部,對於公務員收受禮金要有嚴格規定。

鶴峯縣委書記楊安文:質疑有這么幾種:第一種,有人認為黨委政府管了不該管的事,覺得這是民俗民風,我覺得這已不是一種正常的民俗民風,已經超越了民俗民風,演變成了一種藉機斂財,成為一種不正常的發家致富的手段。有人發表意見,我不反對。第二種,有人認為這是為出風頭,過去有一個哲學家說過一句話,改革是痛苦,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只要能給老百姓帶來好處,我不是很在乎。剎住整酒風必須要用鐵的手腕,要有非抓下去不可的決心。當時4大班子領導也有不同意見,擔心這件事能否做成。我認為這件事能做成,因為有一個最好的基礎,就是有人民民眾的支持,有了這個基礎就好辦。因為整酒風之下,每個人都是受害者。這次狠剎整酒風想向幹部和民眾傳達第一個信號是,凡是老百姓不滿意的事,就是我們應該去做的事。在新形勢下,如何提高黨和政府的威望和信任度,要解決老百姓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事;傳達的第二個信號是,凡事要敢於破舊立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