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概述
土家族約有五百七十萬人(1990年),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永順、龍山、保靖、古丈等縣為主要聚居區,其餘分布在湖北省恩施地區來鳳、利川、鶴峰、鹹豐、宣恩等縣和四川省石柱、黔江、彭水等土家自治縣。土家族的語言屬於漢藏語系藏緬語族,接近彝語支。沒有本民族文字,長期以來使用漢文。絕大多數土家人都通用漢語,部分人兼通苗語,僅永順、龍山一些偏僻地區,只會講土家話。土家族自稱“畢茲卡”,意為本地人。稱漢族為“客家”。二千年以前,他們定居於今天的湘西、鄂西一帶,那時與其他少數民族一起,被侮稱為“武陵蠻”或“五溪蠻”。關於
土家族的族源說法不一,一說是古代巴人的後裔;一說是古代由貴州遷入湘西的烏蠻的一部;一說是唐末至[五代]的初年(一九一零年前後),由彭鹹率領的從江西遷居湘西的百藝工匠的後裔。這些說法,都有待進一步研究。但有一點可以斷定。即大約自[五代]以後,湘鄂西地區土家族這一穩定的人們共同體,開始逐漸形成為單一民族。
土家族所居住的湘鄂西區丘陵地帶,海拔多在400m至1500m之間,境內山嶺重迭,崗巒密布,武陵山脈橫貫期間,酉水、澧水、清江縱橫交錯,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具有發展農、林、牧、副、漁業的良好條件。山區森林密布,梯田滿崗,種植水稻、玉米、薯類、麥類等;經濟作物有甜菜、苧麻、棉花、油桐、油茶、茶葉等,其中油桐、油茶是土家族地區多種經營中的主要項目,在土家族人民的經濟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經濟林木有松、杉、楠、柏等。此外,貴重的藥材、水產與地下礦藏也很豐富,特產娃娃魚是聞名中外的珍貴動物。
起源來歷
土家人上山打獵,獲獵歸來,都要敬悔山神。據說,武陵山中的百獸都聽梅山神的號令,進山敬梅山,是請求梅山神特百獸團攏來。賜給人們以獵物;獲獵歸來敬梅山,是向梅山神表示拜謝。敬梅山神時,自己在房測或房後僻靜處,對著進山的方向,沒一梅山神位,對空祭拜。這一習俗,延續至今,還有一段故事。傳說,很多年以前,武皮山中有一座梅山,構山腳下有一位獵人,獵人家中有一妹思。那妹思生來聰明伶俐,漂亮無比,獵人愛似拿上明珠,一心要將抹思教出個人樣來。妹思也勤奮好學,無論學什麼,總是一點就明,一學就會。妹思五歲會繡花,七歲會吹哆嗚奎,九歲跟獵人一起進山打獵。她繡的花,看起活靈活現。她進山打獵,百發百中,每天打得的獵物比九溪十八洞的獵人打的都多。妹思打得獵物後,總是按照寨子裡的風俗,留下獸頭,將獵物分給山上的每一個土家人,因此,武陵山一帶人都非常喜歡她,稱她為“梅山姑娘”。
梅山姑娘走遍了武陵山的山山嶺嶺,打死過九九八十一隻野豬,七七四十九隻豹子,五五二十五隻老虎,還有上百隻山羊,上千隻野雞,屋裡的獸皮堆成了山,獸頭掛滿了培。一天,突然傳來風聲,說梅山上出現了七隻猛虎,才三天兩夜,就咬死了九隻羊,叼走了九頭牛,咬傷了九個行人,搞得山寨里家家關門閉戶,人人不敢趕牛羊上山,不敢出門做陽春,不敢進山打獵,連過往的客商也絕了跡。抱山姑娘聽說歷,便下定決心,要為鄉親們除掉這七隻猛虎。第二天,梅山姑娘祭拜了祖先,身帶乾糧,手持牛角鋼叉,去向老獵人告別。老獵人本想一同前去,無奈年紀已高,路途遙遠,只好讓梅山姑娘獨自前去。梅山姑娘上山如跑馬,下坡如飛箭。她一口氣翻過了九道嶺,涉過了九條溪,爬上了榴山頂,她坐在大樹下,歇了一口氣,哨了兩個包穀稿把,喝了幾口山溪水。這天,構山姑娘一連打死了六隻老虎,就是在和第六隻老虎搏鬥時,牛角鋼叉斷成了兩節。梅山姑娘拿著半節牛角叉,抬頭一看,太陽已經落山,雀兒已經歸林,前面又是懸岩絕壁,萬丈深谷,自己也已疲倦了,就準備下山回家,明天再來尋找最後一隻老虎。
擒虎失蹤
梅山姑娘正淮備下山時,忽地,一股狂風颳來,隨著一聲虎嘯,那隻猛虎出現在離她面前兩丈遠的地方,張開了血盆大口,兩限射出了綠光,額上的斑紋現出了一個明明顯顯的“王”字。猛地,那虎一縱,向梅山姑娘撲來。拇山姑娘將身一弓,猛虎撲了個空,榴山姑娘見虎落了地,趁勢將手中半節牛角鋼叉對準虎頭擲去。誰知,猛虎一掉頭,那鋼叉正接著老虎的耳朵落下去。猛虎轉個身,又一次向梅山姑娘撲來。梅山姑娘見老虎來勢兇猛,便在老虎飛來懸空時,一步竄過去,抱住老虎的脖子,身子緊緊地貼在老虎肚子上,兩手死死地卡住老虎的脖子,卡呀卡呀,十個指頭陷進了老虎的肉內,老虎的脖子出了血,梅山姑娘還在使勁地卡呀卡呀,老虎的後爪抓爛梅山姑娘的衣褲,抓得梅山姑娘遺體鱗傷,構山姑娘還是死死卡住老虎的脖子不放,卡得志虎疼痛難忍,老虎拚命掙扎、翻滾,一心要甩掉桅山姑娘,梅山姑娘狠狠使勁,連同老虎一起滾下了萬丈深谷。……當晚,老獵人不見梅山姑娘回家,一夜睡不著覺。第二天天剛亮,使上山尋找拇山姑娘。寨里土家人聽說了,都一起上山了,他們在梅山懸岩深谷底下,找著了構山姑娘打死的一隻老虎,可梅山姑娘呢既不見屍骨,也不見蹤影。人們說,搗山姑娘和最後一隻老虎一起肄下懸岩時,摔到半空,天神將梅山姑娘救上了天,封她為獵神,掌管山中百獸。從此,梅山神使暗中賜給土家獵人以獵物,衛護著土家獵人,所以,土家人上山打獵,獲獵歸來都要敬梅山神。
捕獵敬神
世代居住在武陵山區的土家族人,喜好集體狩獵。根據土家族習慣法,打到獵物後,獵物的分配原則是“上山打獵,見人有份”。但具體分獵物的程式還有規矩。野獸被打倒後,清點到場人數,每人分一根獸毛,證明是到場的人。被獵獲的野獸抬回家,先敬梅山神(即獵神),然後殺好,按股分肉。分肉的規矩是:死獸從頸項砍下,連頭在內,不論多少片,都要歸開第一槍或殺第一刀的獵手。打第二槍或刺殺第二梭標的,叫“二彩”,分一條豬腿。野豬心肺,分給獵狗吃,其它就按人均分。只要看到野獸倒地的人,都有一份,叫“沿山趕肉,見者有份。”分肉的方法是把每份肉用棕葉穿好,合著放在簸箕內,然後再蓋上一個簸箕,僅棕葉露在外面,取肉時,將簸箕搖幾轉,誰也看不到肉的好差,每人拿著串肉的棕葉,拿好拿差,誰都沒有意見。肝肺內臟及四蹄一鍋煮,大家一起吃,共享獵狩勝利之樂並以此證狩獵、分配完畢。土家族的宗教信仰受漢族影響較深,主要是迷信鬼神,崇拜祖先。敬梅山神是土家族主要的宗教活動。梅山神是土家族信奉的獵神,獵人出獵前都要先祭祀他。古時候有一名叫梅嫦的女子,上山打柴,遇到老虎。她在同老虎的搏鬥中,衣服被撕破,渾身受傷,但仍拼著力氣,最後打死老虎,為民除害。後來人們奉她為山神,未來紀念她而加以祭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