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氏盤銘文
為西周後期厲王時代的青銅器,其銘文結構奇古,線條圓潤而凝鍊,因取橫勢而重心偏低,故愈顯樸厚。其“澆鑄”感很強烈,表現了濃重的“金味”,因此在碑學體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現代著名書法家胡小石評說:“篆體至周而大備,其大器若《盂鼎》,《毛公鼎》,…… 結字並取縱勢,其尚橫者唯《散氏盤》而已。”
西周厲王時代的青銅器銘文,字取橫勢,“澆鑄”感強,“金味”濃。
為西周後期厲王時代的青銅器,其銘文結構奇古,線條圓潤而凝鍊,因取橫勢而重心偏低,故愈顯樸厚。其“澆鑄”感很強烈,表現了濃重的“金味”,因此在碑學體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現代著名書法家胡小石評說:“篆體至周而大備,其大器若《盂鼎》,《毛公鼎》,…… 結字並取縱勢,其尚橫者唯《散氏盤》而已。”
《放大本散氏盤銘文》,作者上海書畫出版社 ,由上海書畫出版社於2008年1月1日出版。描述的是現代印刷技術空前發達,其印製法帖逼真之程度,遠過古人雙鉤填...
內容提要散氏盤(San Family Plate),又稱夨人盤,西周晚期青銅器,因銘文中有“散氏”字樣而得名。清乾隆年間出土於陝西鳳翔(今寶雞市鳳翔縣),現藏於...
流傳過程 銘文銘文,本指古人在青銅禮器上加鑄銘文以記鑄造該器的原由、所紀念或祭祀的人物等,後來就泛指在各類器物上特意留下的記錄該器物製作的時間、地點、工匠姓名、作坊名...
釋義 銘文來源 產生演變 格式 內容《碑帖導臨:散氏盤》為系列叢書碑帖導臨叢書之一,《碑帖導臨:散氏盤》中精選了散氏盤,並對其進行新的技術加工,以墨跡的形式出現,並進行放大,讓學習者能較好...
基本介紹 序言《散氏盤 毛公鼎 虢季子白盤》是我國四大國寶,今錄其三。散氏盤,又稱散盤、矢人盤、西宮盤。高二十點六厘米,腹深九點八厘米,口徑五十四點六厘米,底徑四十一...
版次: 裝幀: 開本: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青銅器銘文習稱金文,有鑄銘與刻銘兩種。戰國以前多鑄銘,戰國時期有較多的刻銘。這些銘文不僅有重要的史料價值,而且由於銘文的字型、布局、內容隨著時代發展而發...
青銅器銘文簡介 商代晚期銘文 西周中期金文 西周晚期金文 春秋早期金文古代青銅器上的文字。也稱金文、鐘鼎文。今存最早的銅器銘文屬於商代。西周時隨著青銅器製作技術的改進和改良,銅器銘文步入全盛時代。大約從戰國中期開始,傳統形...
簡介 歷史淵源 發展歷程 特色 文化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