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2006年職業教育工作要點

教育部辦公廳關於印發《教育部2006年職業教育工作要點》的通知

教職成廳〔2006〕3 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教育廳(教委),各計畫單列市教育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教育局:
現將《教育部2006年職業教育工作要點》印發給你們。請你們根據全國職業教育工作會議精神、2006年度教育工作會議精神和《教育部2006年職業教育工作要點》要求,結合當地實際情況,認真研究制訂你省(自治區、直轄市)2006年職業教育工作要點,大力推動職業教育的改革與發展。
附屬檔案:教育部2006年職業教育工作要點
二○○六年二月六日

教育部2006年職業教育工作要點

一、掀起學習宣傳和貫徹落實國務院《決定》和全國職業教育工作會議精神的高潮
1.把學習宣傳和貫徹落實會議精神和國務院《決定》作為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務。採取多種形式,組織教育行政部門幹部和職業院校廣大師生認真學習領會國務院領導同志重要講話和國務院《決定》精神,掀起學習宣傳和貫徹落實會議精神的高潮,把對發展職業教育的認識統一到國務院《決定》和會議精神上來。通過學習宣傳,進一步提高認識,增強改革與發展職業教育的緊迫感和責任感。
2.加強職業教育的輿論宣傳工作。動員和組織有關媒體進一步加大對貫徹落實國務院《決定》和會議精神的宣傳力度,及時宣傳報導各地貫徹落實會議精神、加快職業教育發展的新舉措和新經驗。適時召開職業教育新聞發布會,組織有關媒體對職業教育進行系列報導。
二、落實科學發展觀,謀劃未來,加快發展
3.落實科學發展觀,把貫徹落實全國職業教育工作會議精神與學習貫徹十六屆五中全會精神緊密結合起來,通過再學習、再思考、再規劃,制定並實施好“十一五”職業教育發展規劃和《2020年中國教育發展綱要》,促進職業教育又快又好地發展。認真做好本地區職業教育2006年工作要點和“十一五”職業教育發展規劃。召開2006年度全國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工作會議,交流各地貫徹落實全國職業教育工作會議和國務院《決定》精神的情況,推動各地從實際出發,統籌組織“四大工程”、“四項改革”和“四個計畫”的實施。
4.中等職業學校繼續擴招100萬人。認真總結2005年中職招生工作,研究解決招生工作中的困難和問題,進一步深化改革,強化管理,採取有效措施,確保完成再擴招100萬人的任務。中央財政支持的中等職業教育各有關項目都要與各地落實擴招任務、推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和農村實用技術培訓結合起來,統籌安排。抓緊推進組織未升學的高中畢業生到中等職業學校接受職業教育和培訓,採取訂單培養的方式,通過一定時間的專業學習和技能訓練,使他們獲得相應的職業資格證書和職業教育學業證書。
5.高等職業教育要切實加強內涵建設。要繼續落實《關於以就業為導向,深化高等職業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見》,更新辦學理念,科學定位,明確辦學方向,突出專業特色。要進一步提高質量, 樹立品牌意識。要加大對教學改革的指導力度,進一步調整和規範專業設定,積極探索兩年制改革,做好試點工作。堅持走產學研結合的發展道路,不斷增強主動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繼續抓好高職高專院校人才培養水平評估工作,完善工作機制,充分發揮評估指標體系的導向作用。促進高等職業教育的國際交流與合作。
三、以服務為宗旨,推動“四大工程”的實施
6.圍繞“國家技能型人才培養培訓工程”,繼續推進“職業院校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技能型緊缺人才培養培訓工程”的實施,進一步拓展專業領域,加強相關專業建設,擴大參與院校的規模。開發中高職煤炭、電子、保全等專業的教學指導方案;制訂中高職數控、汽修、計算機、護理、電子、建築等專業的儀器設備配備標準;配合有關部門繼續開展相關專業技能型人才培訓工作;與有關行業聯合組織汽修、護理、數控等專業的技能大賽。
7.圍繞“國家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工程”,繼續實施國務院六部門“陽光工程”和“教育部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計畫”,大力開展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和進城農民工培訓。制定《進一步加強進城務工人員職業教育與培訓的意見》。總結推廣典型經驗,表揚先進,推動地方制訂並落實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和進城務工人員培訓年度計畫,努力擴大培訓規模、提高培訓質量。著力推廣四川省開展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的經驗和陝西省實施“一網兩工程”的經驗。加強與國務院扶貧辦的聯繫,推動貧困地區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工作。與國務院三峽辦聯合開展庫區移民勞動力轉移培訓和移民子女職業教育工作。
8.圍繞“農村實用人才培訓工程”,繼續實施“教育部農村實用技術培訓計畫”和“農村黨員幹部培訓工程”,面向留在農村的勞動力積極開展農村實用技術培訓。進一步擴大廣播電視教育“一村一名大學生”計畫的試點工作。緊密結合“農村遠程教育網路”的建設和套用,充分利用“全國農科技網聯”和中央農業廣播電視學校、中央廣播電視大學燎原學校的力量,發揮鄉鎮成人文化技術學校、普通中國小以及其他培訓機構的作用,大面積開展培訓活動,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服務。
9.圍繞“成人繼續教育和再就業培訓工程”,廣泛開展多種形式的成人繼續教育和培訓。以創建學習型企業為抓手,大力推進職工教育。繼續與全國總工會等有關部門合作,開展創建學習型企業先進單位評估工作。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要重點抓好一批行業企業開展職工教育的典型,做好職工教育統計工作。動員組織職業院校和成人學校,積極開展失業人員、轉崗人員培訓。繼續推進社區教育實驗區工作。進一步發揮網路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在繼續教育中的作用。加快推進“終身學習法”立法工作。
四、以就業為導向,深化教育教學改革
10.制定並印發《關於以就業為導向,深化中等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的指導意見》、《關於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推動職業教育從計畫培養向市場驅動轉變,從傳統的升學導向向就業導向轉變,從學科本位向職業能力本位轉變。召開全國職業教育教學改革工作會議,以就業為導向,推進職業教育教學領域的“四項改革”。
11.推進職業教育的專業和課程改革,加強教材建設。中等職業教育要大力發展面向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的專業,重點建設500個精品專業點、推出1000門精品課程,評選1500種精品教材,編寫100種量大面廣的農村實用技術培訓、轉移培訓的文字和音像教材。啟動高等職業教育精品專業建設項目,優先支持一批以培養緊缺人才和積極探索兩年制改革為主的精品專業(點)。推動各地和高等職業院校有計畫地建設省級和校級精品專業。規範高職教材評價選用機制,確保高質量教材進課堂。逐步建立精品課程和優質教材網路平台。
12.強化職業院校學生實踐能力和職業技能的培養,推進“雙證制”的實行。推動各地教育行政部門主動加強與勞動保障、人事、有關行業部門的溝通配合,進一步推進學生在取得學歷證書的同時獲取職業資格證書、培訓證書工作。2006年,力爭使30%以上的省級以上重點中等職業學校建立職業技能鑑定機構,學生在考核合格後同時取得學歷證書和相應的職業資格證書。與相關部門和行業共同開發高等職業教育職業資格標準體系,建立省級高等職業院校學生職業資格鑑定認證體系,指導高等職業院校專業技能考核與國家職業資格考試和社會化技能證書考試接軌。擴大高等職業院校畢業生在取得學歷證書的同時直接取得職業資格證書的比例。
13.大力推動各地和職業院校實行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培養模式。制定《職業院校試行工學結合、半工半讀的意見》,就中等職業學校學生頂崗實習一年、高等職業院校實習實訓半年提出操作性指導意見。推動各地開展學生通過半工半讀實現免費接受職業教育的試點,每個省份要選擇2—3所示範性職業院校作為試點院校,取得經驗後逐步推廣。創建示範性職業院校要把實現“工學結合、校企合作”作為一項主要任務。中等職業學校要進一步完善學分制和選修制,進行“學分銀行”試點。鼓勵地方探索和建立大學生跨校選課補貼制度,積極研究與“工學交替”相適應的高職學分認可方案。
14.進一步推進東西部之間、城鄉之間職業院校的聯合招生、合作辦學,進一步擴大聯合招生規模。總結近些年來天津、上海、江蘇、廣東、浙江等地方與西部地區開展合作辦學、聯合招生的經驗,研究解決跨省、跨市(地)招生中的有關政策問題。擴大辦學條件好、辦學水平高的職業院校的跨省招生規模,研究完善跨省招生管理辦法,認真做好東西部地區職業院校對口支援計畫的實施,推動優質職業教育資源向西部地區輻射。
15.切實加強職業院校學生的職業指導和就業服務工作,積極開展創業教育。完善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就業情況統計報告制度,改進高等職業院校畢業生就業情況統計報送工作。推動地方建立和完善職業院校畢業生就業和創業服務體系,依託“中國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網”,建立中等職業學校畢業生就業服務信息網路平台。普通高校畢業生網上招聘和就業服務網路平台要豐富信息內容,提高服務水平。
16.進一步加強職業教育德育工作。深入貫徹實施中央8號檔案和16號檔案,加強中等職業學校思想道德建設和高等職業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推動《中等職業學校德育大綱》的實施,進一步改進和加強中等職業學校德育工作,突出以誠信、敬業為重點的職業道德教育。確定首批100個職業教育德育工作基地,選聘一批勞動模範、技術能手作為德育輔導員。組織開展第三屆中等職業學校“文明風采競賽”活動。高職院校要加強職業道德教育,探索通過各個教學環節薰陶學生養成嚴謹、規範、尊重科學的有效途徑。要強化高等職業院校基層黨組織建設和輔導員隊伍建設。
五、加強職業教育基礎能力建設,抓好“四個計畫”
17.繼續推進“職業教育實訓基地建設計畫”。落實《教育部、財政部關於印發〈中央財政支持的職業教育實訓基地建設項目支持獎勵評審試行標準〉的通知》,做好2006年職業教育實訓基地項目院校的遴選和審定工作,爭取在數控技術、汽車維修技術、計算機套用與軟體技術、電工電子與自動化技術、建築技術、煤礦安全、護理、生物技術套用等專業領域獎勵支持300個左右基地建設項目。總結推廣實訓基地建設的典型經驗,進一步發揮實訓基地在教學、培訓、職業技能鑑定等方面的作用。
18.繼續實施“縣級職教中心建設計畫”。與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印發《關於進一步加強縣級職教中心建設的若干指導意見》,明確縣級職教中心建設的標準,提出建設規劃。推廣一批縣級職教中心建設的經驗,引導和推動各地進一步整合資源、深化改革,增加投入,切實加強縣級職教中心建設。中央財政重點支持建設300個左右縣級職教中心,努力把它們建設成為當地人力資源開發、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技術培訓與推廣、扶貧開發和普及高中階段教育的重要基地。
19.啟動“高水平示範性職業院校建設計畫”,即“職業教育千百計畫”。研究提出高水平示範性職業院校建設的總體規劃和標準,制訂遴選和評估辦法,推動並指導各地做好本地區高水平示範性職業院校建設規劃。遴選100所中等職業學校和10所高等職業院校開展高水平示範性職業院校建設的試點,使這些學校在辦學理念、人才培養模式、教育教學改革、工學結合、半工半讀、資源共享等方面起示範帶頭作用。
20.組織實施“職業院校教師素質提高計畫”,提出計畫實施方案。制定下發《關於“十一五”期間加強中等職業學校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建立和完善職業院校教師到企事業單位實踐的制度,研究提出職業院校聘請兼職教師的措施和辦法。繼續推進職教師資基地的建設,開展以職業學校重點建設專業骨幹教師、緊缺專業師資、農村和中西部骨幹教師為重點的培訓項目。繼續實施好“中德職教師資進修項目”、“職業學校骨幹校長高級研修計畫”和中職教師在職攻讀碩士學位工作。制訂高等職業教育師資隊伍建設規劃,進一步加強區域性、專業性的國家“高職高專師資培訓基地”建設,探索高職師資培養的有效途徑。
六、探索發展職業教育的新機制
21.大力推動公辦職業學校體制機制的改革與創新。進一步推動各地各行業在整合和重組職業學校資源的基礎上,組建區域性或專業性職教集團,開展規模化、集團化、連鎖化辦學。職教集團內同時舉辦中高職教育的,要按層次分開管理。會同有關部門制定《關於深化公辦職業學校體制改革的若干意見》,指導和推動公辦職業學校吸納民間資本和境外資金,探索以公有制為主導、產權明晰、多種所有制並存的辦學體制。推動各地確定一批公辦職業學校開展以人事分配製度為重點的內部管理體制改革的試點。
22.研究解決一些長期存在的突出問題和深層次矛盾。會同有關部門,研究制定《關於大力發展民辦職業教育的意見》,研究制定《關於進一步推動行業企業職業教育和培訓工作的意見》,研究提出企業接受職業院校學生實習和教師實踐的辦法,研究制定從根本上有利於“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的職業教育政策舉措。研究規範和解決五年一貫制高等職業教育和“3+2”辦學模式中存在的問題,嚴格控制規模,嚴格質量管理。積極探索多渠道籌集職業教育經費的機制。全面推進教育部與天津市人民政府共建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驗區工作。
23.加快建立職業教育貧困家庭學生助學制度。與財政部研究制定《關於對中等職業教育家庭貧困學生開展資助工作的意見》,提出2006年度中等職業教育家庭貧困學生助學工作實施方案。指導和推動地方和職業院校做好家庭貧困學生的助學工作。普通高等學校學生國家獎學金和家庭貧困學生國家助學金要覆蓋高等職業院校。
24.推動縣級以上政府建立職業教育工作部門聯席會議制度。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要在政府領導下,切實負起統籌規劃、綜合協調和巨觀管理職業教育的責任。加強與發展改革委、財政、人事、勞動保障、農業、扶貧等有關部門的溝通配合,形成合力,共同推進職業教育快速健康持續發展。
25.總結推廣一些地方和部門在提高生產服務一線技能型人才、特別是高技能人才社會地位和經濟收入方面的經驗和做法,大力宣傳優秀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質勞動者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的重要貢獻,逐步形成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勞動、尊重創造的良好風尚,引導全社會進一步關心、重視和支持職業教育工作。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