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擠壓綜合徵又名擠壓傷,是指四肢或軀幹肌肉豐富部位,遭受重物長時間擠壓,在解除壓迫後,出現以肢體腫脹、肌紅蛋白尿、高血鉀為特點的急性腎功能衰竭。
中醫稱之為“壓迮傷”。隋·巢元方《諸病源候論·壓迮墜墮內損候》指出:“此為人卒被重物壓迮,或從高墜下,致吐下血,此傷五內故也。”清·胡廷光《傷科彙纂·壓迮傷》載:“壓迮傷,意外所迫致也。或屋倒牆塌,或木斷石落,壓著手足,骨必折斷,壓迮身軀,人必昏迷。”
擠壓綜合徵多發生為於房屋倒塌、工程塌方、交通事故等意外傷害中。在戰爭、發生強烈地震等嚴重災害時可成批出現。此外,偶見於昏迷與手術的患者,肢體長時間被固定體位的自壓而致。
病理生理
肌肉遭受重物砸壓傷,出現出血及腫脹,肌肉組織發生壞死,並釋放出大量代謝產物,肌紅蛋白、鉀離子、肌酸、肌酐、肌肉缺血缺氧、酸中毒等可促使鉀離子從細胞內向外逸出,從而使血鉀濃度迅速升高。肢體擠壓傷後,出現低血容量休克使周圍血管收縮,腎臟表現為缺血,腎血流量和腎小球濾過減少,腎小管主要依靠腎小球出球動脈供血,腎小球動脈收縮,可加重腎小管缺血程度,甚至壞死。休克時五羥色胺、腎素增多,可加重腎小管的損害。肌肉組織壞死後釋放的大量肌紅蛋白需腎小管濾過,在酸中毒、酸性尿情況下可沉積於腎小管,形成肌紅蛋白管型,加重腎損害程度,終至發生急性腎功能衰竭。臨床表現
局部症狀
由於皮肉受損,血離脈絡,瘀血積聚,氣血停滯,經絡閉塞,局部出現疼痛,肢體腫脹,皮膚有壓痕、變硬,皮下瘀血,皮膚張力增加,在受壓皮膚周圍有水泡形成。
全身症狀
由於內傷氣血、經絡、臟腑,患者出現頭目暈沉,食欲不振,面色無華,胸悶腹脹,大便秘結等症狀。積瘀化熱可表現發熱、面赤、尿黃、舌紅、苔黃膩,脈頻數等。嚴重者心悸、氣急,甚至發生面色蒼白、四肢厥冷,汗出如油等脫症(休克)。
診斷
實驗室檢查
1.尿液檢查:早期尿量少,比重在1.020以上,尿鈉少於60mmol/L,尿素多於0.333mmol/L。在少尿或無尿期,尿量少或尿閉,尿比重低,固定於1.010左右,尿肌紅蛋白陽性,尿中含有蛋白、紅細胞或見管型。尿鈉多於60mmol/L,尿素少於0.1665mmol/L,尿中尿素氮與血中尿素氮之比小於10:1,尿肌酐與血肌酐之比小於20:1。至多尿期及恢復期一般尿比重仍低,尿常規可漸漸恢復正常。2.血色素、紅細胞計數、紅細胞壓積:以估計失血、血漿成分丟失、貧血或少尿期水瀦留的程度。
3.血小板、出凝血時間:可提示機體凝血、溶纖機理的異常。
4.穀草轉氨酶(GOT),肌酸磷酸酶(CPK):測定肌肉缺血壞死所釋放出的酶,可了解肌肉壞死程度及其消長規律。
5.血鉀、血鎂、血肌紅蛋白測定:了解病情的嚴重程度。
臨床分級
可按傷情的輕重、肌群受累的容量和相應的化驗檢查結果的不同,將擠壓綜合徵分為三級。
1.一級:肌紅蛋白尿試驗陽性,CPK大於1萬單位(正常值130單位),而無急性腎衰等全身反應者。若傷後早期不做筋膜切開減張,則可能發生全身反應。
2.二級:肌紅蛋白尿試驗陽性,CPK大於2萬單位,血肌酐和尿素氮增高而無少尿,但有明顯血漿滲入組織間,有效血容量丟失,出現低血壓者。
3.三級:肌紅蛋白尿試驗陽性,CPK明顯增高,少尿或閉尿,休克,代謝性酸中毒以及高血鉀者。
治療
現場急救
1.搶救人員應迅速進入現場,力爭及早解除重物壓力,減少本病發生機會。
2.傷肢制動,以減少組織分解毒素的吸收及減輕疼痛,尤其對尚能行動的傷員要說明活動的危險性。
3.傷肢用涼水降溫或暴露在涼爽的空氣中。禁止按摩與熱敷,以免加重組織缺氧。
4.傷肢不應抬高,以免降低局部血壓,影響血液循環。
5.傷肢有開放傷口和活動出血者應止血,但避免套用加壓包紮和止血壓帶。
6.凡受壓傷員一律飲用鹼性飲料(每8g碳酸氫鈉溶於1000~2000ml水中,再加適量糖及食鹽),既可利尿,又可鹼化尿液,避免肌紅蛋白在腎小管中沉積。如不能進食者,可用5%碳酸氫鈉150ml靜脈點滴。
傷肢處理
1.早期切開減張:使筋膜間隔區內組織壓下降,防止或減輕擠壓綜合徵的發生。即使肌肉已壞死,通過減張引流也可以防止有害物質侵入血流,減輕機體中毒症狀。同時清除失去活力的組織,減少發生感染的機會。早期切開減張的適用證為:
①有明顯擠壓傷史。
②有1個以上筋膜間隔區受累,局部張力高,明顯腫脹,有水泡及相應的運動感覺障礙者。
③尿液肌紅蛋白試驗陽性(包括無血尿時潛血陽性)。
2.截肢適應證:
①患肢無血運或嚴重血運障礙,估計保留後無功能者。
②全身中毒症狀嚴重,經切開減張等處理,不見症狀緩解,並危及病人生命者。
③傷肢並發特異性感染,如氣性壞疽等。
中醫治療
擠壓綜合徵應根據其臨床特點,辨病與辨證相結合,予以中藥治療。
1.瘀阻下焦:治宜活血化瘀,通關開竅,清泄下焦。(皂角、知母、黃柏、小蔥、路路通)。
2.水濕瀦留:治宜化濕利水,益氣生津,兼以活血化瘀。方用(大黃、黃芪、芒硝、白茅根、桃仁);或用經驗方:黑白醜各15g、冬瓜皮60g、大腹皮15g、生黃芪30g、石斛30g、天花粉12g、桃仁12g。
3.氣陰兩虛:治宜益氣養陰固腎,方用:黃精12g、石斛15g、芡實12g、萸肉12g、覆盆子12g、五味子9g、生黃芪30g、黨參30g、甘草6g、廣木香9g。
4.氣血不足:治宜益氣養血,通絡活絡。方用經驗方:生黃芪30gg、黨參30g、木瓜12g、當歸9g、川芎9g、雞血藤30g、桃仁12g、廣木香9g。治療氮質血症,可用琥珀12g、白花蛇舌草30g、玄參30g,腰部腎區離子透入;或用生大黃、槐花各30g煎湯灌腸。
4.其他療法:對擠壓綜合徵患者,一旦有腎功能衰竭的證據,應及早進行透析療法。本療法可以明顯降低由於急性腎功能衰竭的高鉀血症等造成的死亡,是一個很重要的治療方法。有條件的醫院可以作血透析(即人工腎)。腹膜透析操作簡單,對大多數患者亦能收到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