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丁美洲政黨
正文
20世紀80年代,拉丁美洲國家共有各類政黨約250個。在第三世界中,拉美不僅是政黨數目較多的地區,也是政黨產生最早的地區,比亞洲、非洲至少早半個世紀。沿革 拉丁美洲政黨的發展大致可分為兩大階段。
西班牙美洲獨立戰爭後至20世紀初 1808~1826年,西班牙屬美洲殖民地人民為擺脫西班牙的殖民統治進行了獨立戰爭。在各殖民地獨立戰爭中,土生白人地主起著重要作用。資產階級由於力量較弱,沒有成為革命的決定性力量。獨立戰爭後,拉美建立了一系列民族獨立國家,但各國資本主義經濟脆弱,封建經濟仍占統治地位,政治上普遍實行獨裁制度。各國統治階級內部逐步形成了保守與改良兩大政治勢力。保守勢力代表大莊園主、考迪略(軍事獨裁者)和天主教會的利益,主張政教合一,實行中央集權制,反對改革;改良勢力代表商業資產階級和部分開明地主的利益,主張政教分離,實行聯邦制,要求進行社會和經濟改革,為發展資本主義掃除障礙。在哥倫比亞、烏拉圭、薩爾瓦多等國和地區,兩大政治勢力仿效英、美資產階級政黨制度,先後建立了保守黨和自由黨。在一些國家裡,保守黨稱作白黨(烏拉圭)、國民黨(宏都拉斯),而智利和阿根廷等國在19世紀下半葉建立的激進黨則屬於自由黨範疇。19世紀30年代~19世紀末,保守黨占優勢,成為執政黨。
20世紀初~80年代 在這個階段,拉美各國資本主義經濟有了較大發展,民族資產階級的力量日益增長,各國人民反帝反封建反獨裁的鬥爭不斷發展。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時,拉美的民族民主運動出現了新的高漲形勢。40~50年代,新成立的政黨約40個,相當於獨立戰爭以後 130年所建政黨的總和。其中,多數是代表民族資產階級利益的民族主義政黨。這些黨具有一定的民眾性,同傳統的保守黨和自由黨有顯著的區別。比較重要的民族民主政黨有: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成立的秘魯美洲人民革命聯盟(1924,簡稱阿普拉黨,後改稱秘魯人民黨)、墨西哥國民革命黨(1929,後改稱革命制度黨)、智利社會黨(1933)、多米尼加革命黨(1939)等。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成立的委內瑞拉民主行動黨(1941)、玻利維亞民族主義革命運動(1941)、哥斯大黎加社會民主黨(1945,後改稱民族解放黨)等。戰後至60年代末成立的阿根廷正義黨(1945,即庇隆主義黨)、委內瑞拉獨立黨競選政治組織委員會(1946,後改稱基督教社會黨)、厄瓜多人民力量集中黨(1946)、蘇利南民族黨(1946)、秘魯人民行動黨(1956)、智利基督教民主黨(1957)、蓋亞那人民全國大會黨(1957)、尼加拉瓜桑地諾民族解放陣線黨(1961)、玻利維亞左翼民族主義革命黨(1964)、巴西民主運動(1966)等。70年代以後成立的玻利維亞左派民族主義革命運動(1973)、格瑞那達新寶石運動(1972)、多米尼加解放黨(1973)、秘魯社會主義革命黨(1976)、厄瓜多民主左派黨(1977)和巴拿馬民主革命黨(1976)等。到80年代中期,拉美各國比較重要的民族民主政黨已發展到60多個,分布在拉美30多個國家和4個未獨立地區。
在這一時期,拉美政黨的發展出現了一些新的特點:①一些傳統政黨由於黨內階級構成發生了變化,在民族民主運動的推動下,民族民主的傾向有所加強。如哥倫比亞的自由黨和保守黨(後改名為社會保守黨)、烏拉圭的紅黨和白黨、智利的激進黨和阿根廷的激進公民聯盟等。又如哥倫比亞社會保守黨的主張,實質上同自由黨已無多大差別。有的國家的傳統政黨已合併成一個黨,如智利的保守黨和自由黨於1966年合併成國民黨。
② 無產階級政黨紛紛建立。19世紀後期興起的工人運動和科學社會主義的傳播,為拉美各國無產階級政黨的誕生提供了必要的前提。到20世紀初,一些拉美國家相繼建立了社會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在俄國十月革命的影響下,拉美各國陸續成立了共產黨,其中有的共產黨是在社會黨的基礎上改組而成立的。1918年1月,阿根廷社會黨左派成立了拉美第一個共產黨,即國際社會黨(1920年改稱共產黨)。在第三國際存在期間,拉美當時20個國家除玻利維亞以外,先後都建立了共產黨:墨西哥共產黨(1919)、烏拉圭共產黨(1921)、智利共產黨(1922)、巴西共產黨(1922)、瓜地馬拉共產黨(1924)、古巴共產黨(1925)、尼加拉瓜勞動黨(1925)、厄瓜多社會黨(1926,1931年改稱共產黨)、宏都拉斯共產黨(1927)、秘魯社會黨(1928,1930年改稱共產黨)、薩爾瓦多共產黨(1930)、巴拿馬共產黨(1930)、哥倫比亞共產黨(1930)、哥斯大黎加共產黨(1931)、委內瑞拉共產黨(1931)、巴拉圭共產黨(1933)、海地共產黨(1934)、多米尼加民主革命黨(1942,1944年改稱人民社會黨,1965年改稱共產黨)。美國殖民地波多黎各也於1934年建立共產黨。拉美各國共產黨成立後,積極宣傳馬克思列寧主義,開展工人、農民和學生運動。30、40年代開展建立反法西斯統一戰線的活動,拉美各國共產黨黨員總數從1937年的 9萬人增至1947年的46.7萬人。1947年,在拉美各國議會中,有共產黨議員72人。40年代拉美一些共產黨受美國共產黨白勞德主義的影響,力量有所削弱。50年代末和60年代,拉美的共產主義運動產生大分裂,從一些老黨中分出一批新黨。隨後,拉美共產主義運動在不斷摸索中發展。
③ 一些國家出現了信奉托洛茨基主義的托派組織。從20年代中期起,托派組織從共產黨內分離出來。30年代拉美的托派組織有一定發展,1937~1940年Л.Д.托洛茨基曾流亡墨西哥,親自傳播其主張。40年代中期~50年代中期,除個別國家外,拉美托派處於衰落狀態,60年代又趨活躍。80年代拉美共有30多個托派組織分布在12個國家,其中比較重要的有玻利維亞勞工革命黨、秘魯勞工革命黨和阿根廷勞工革命黨等。這些黨在綱領中提出“徹底的馬克思主義”和一些極左的口號,在一些青年學生、小資產階級分子及部分工農中有一定影響。
④ 一度出現法西斯政黨。30年代,由於德、意、日法西斯主義的滲透和影響,拉美也出現過一些法西斯政黨,如智利的納粹黨、巴西的統合黨和墨西哥的辛納基聯盟等。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這些法西斯黨多數已消失,還存在的如玻利維亞的長槍黨則公開聲稱不再奉行法西斯主義。
政黨分類 拉美各國政黨在性質上有代表大農牧主、大資產階級利益的政黨,有代表中小企業主利益的政黨,也有代表工人階級利益的政黨。按意識形態可分為三大類:
社會民主主義政黨 拉美的社會民主主義思潮源於第二國際。20世紀60年代以後,隨著拉美民族民主運動的發展,這一思潮的影響逐步增長。1978年 9月成立了社會黨國際拉美和加勒比委員會,參加這個社會黨國際地區性組織的正式成員黨有10個:巴貝多工黨、智利激進黨、哥斯大黎加民族解放黨、多米尼加革命黨、厄瓜多民主左派黨、薩爾瓦多民族革命運動、瓜地馬拉社會民主黨、牙買加人民民族黨、巴拉圭二月革命黨和委內瑞拉民主行動黨;諮詢成員黨10個:阿魯巴人民選舉運動、玻利維亞左派革命運動、巴西民主工黨、庫臘索新安的列斯運動、蓋亞那勞動人民聯盟、巴拿馬民主革命黨、秘魯人民黨、波多黎各獨立黨、聖露西亞勞工黨和委內瑞拉人民選舉運動。此外,社會民主主義政黨還包括一些傳統的社會黨以及從中分化出來的黨,如智利社會黨、烏拉圭社會黨、阿根廷人民社會黨和阿根廷社會主義联盟等;尚未加入社會黨國際,但明確主張社會民主主義的政黨有:阿根廷激進公民聯盟、哥倫比亞自由黨、墨西哥革命制度黨等。
基督教民主主義政黨 拉美的基督教民主運動始於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後,30年代有一定發展,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逐漸發展為拉美政治舞台上的一支重要政治力量。基督教民主主義主張以基督教教義為哲學觀點及思想倫理準則,通過民主性質的政治行動實現基督教的社會理想。信奉這種思潮的政黨大多是1964年成立的美洲基督教民主組織的成員,有20多個還是基督教民主黨國際的成員。
共產主義政黨 到20世紀80年代,拉美各國各類共產主義政黨,包括共產黨和自稱信奉馬克思主義的政黨有50多個,黨員總數約 100萬(其中古巴共產黨約占一半)。自70年代中期以來,這些黨越來越重視合法鬥爭。它們在新的形勢下不斷總結經驗,調整政策,強調要將馬克思主義的普遍原理同本國實際相結合,探索本國革命的道路。它們的鬥爭方式也趨向多樣化,有的國家新黨和老黨逐步聯合和合作,獨立自主傾向有所加強。
隨著拉美民主化進程的發展,在拉美政治生活中,政黨的地位和作用日趨加強。拉美33個獨立國家,除古巴是共產黨執政外,其他絕大多數國家都由社會民主主義政黨、基督教民主主義政黨或其他民族民主政黨執政。它們代表本國資產階級維護民族獨立和國家主權、發展民族經濟的要求,具有強烈的民族主義意識。
政黨制度 拉美各國的政黨制度不完全相同,多數國家實行多黨制,如智利、玻利維亞、秘魯、厄瓜多、阿根廷和巴西等國。這些國家政黨林立,派別繁多。各個政黨可以單獨或聯合其他政黨組成選舉聯盟進行競選,由在競選中當選總統的政黨或黨派聯盟組閣執政。少數國家實行兩黨制,如哥倫比亞和委內瑞拉。哥倫比亞自19世紀40年代以來長期由自由黨和保守黨輪流執政。1958~1974年間,根據自由黨和保守黨兩黨領導人在1957年達成的協定,兩黨輪流擔任總統,共同組閣,並且平分政府及各級議會的議席。1974年後,兩黨協定期滿,又各自參加大選。委內瑞拉在議會中占有席位的黨有近10個,參加競選的黨一般有十幾個,但從1958年以來,總統職位由民主行動黨和基督教社會黨這兩大政黨交替擔任。這兩大政黨在參、眾兩院中占有絕大多數席位,它們控制委內瑞拉的政局。個別國家實行一黨制,如古巴。古巴憲法規定,古巴共產黨是古巴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領導力量,除古巴共產黨以外,不允許任何其他政黨合法存在。也有人把墨西哥看成是實行一黨制的國家,因為儘管墨西哥合法的政黨有十幾個,但自1929年墨西哥革命制度黨成立以來,連續執政60多年,一直保持比較穩定的統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