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塾位置
徽商把讀書和做官、經商溶為一體,“十戶之村,不廢誦讀”,“賈而好儒”是徽商的一大特色。徽州歷史上人才輩出,各地流傳有不少科第佳話,如“連科三殿撰,十里四翰林”、“父子宰相”等,以致徽州被稱為“東南鄒魯”。徽商注重在家鄉對於教育的投資,建義學,修私塾,對族內弟子進行培養,抱一書齋就是其中的一處。私塾由來
房主李宗煝,又名李金榜,出生於清道光年間,當年由於家境貧窮,唯讀了兩年的私塾就外出商營謀生,光緒年間,李宗煝因營運淮鹽而發了大財,成為聞名大江南北的富商。由於早年的坎坷經歷,李宗媚對黎民百姓和讀書人十分同情,他曾經投巨資鋪設了從青陽至銅陵的青石板路,還出資修建了銅陵至大通長江江堤七千餘丈,約20km。在故鄉,他捐資興辦教育,在西遞、陳閭、南屏村分別辦起了三所免費私塾,以供貧窮子弟入學讀書。“抱一書屋”就是三所私塾之一,建於光緒年間距今約130年,取名為“抱一書屋”,就是告訴在此讀書的學子,抱定一個宗旨,心無雜念,好好讀書。私塾結構
書齋中得穆賢堂為當年先生授課之地,中間掛有孔夫子畫像,兩邊掛有對聯:“慈孝後先人倫樂地,詩書朝夕問性天”。室內文化氣息濃厚。院內布局和蘇州園林的格式相同,有廊亭、迴廊和美人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