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工作室建築

技術工作室建築是博物館保護、修復、製作或複製藏品的專門技術用房。

技術工作室建築

正文

博物館保護、修復、製作或複製藏品的專門技術用房。
早期博物館沒有專門的技術工作室,隨著博物館藏品的增長,對藏品的保護、修理也提上了議事日程。藏品的保護研究促進了保護技術的發展,1900年在德國柏林建立了第一個現代博物館科學實驗室,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博物館科學實驗室開始發展,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各國主要的大型博物館廣泛使用化學、生物、物理等現代實驗手段建立了各種實驗室和修復室。中國部分大、中型博物館亦有專職的技術工作室設定,主要有文物修復工作室、書畫裝裱室、科學實驗室和自然標本剝製室等,他們對建築設計各有不同要求。
文物修復工作室 文物修復室的工作是陶瓷器、鐵器、青銅器、漆器等的修理復原。修復工藝對修復室的建築要求是:室內採光、照明、通風良好;水電設施全善,天花、地坪、牆面的內裝修須吸音又不起塵。修復室的組成包括操作室、翻模翻砂澆鑄室、烘烤間、材料工具貯藏室、小型文物暫存庫及休息室等。操作室內設工作檯、大小水池、電爐等設備,地坪須能經受錘打,並設有地漏,翻砂及烘烤間內設有小型電爐和烘箱。修復室的建築布局應遠離陳列室和藏品庫房,獨立布置。
書畫裝裱室 書畫裝裱室的工作是對中國書法、繪畫、碑帖及古籍等的揭、裱、拓、裝璜和整修。裝裱工藝對裝裱室建築設計的要求是:室內採光明亮,照度適當,分布均勻,光線柔和,朝向宜於背陰。室內須留有大片牆面,以備安裝裝裱書畫用的木板壁,有時裝裱件數量較多,木板壁面積不夠,則可將裱件托裱在稱為“篦子”的活動隔扇上,裝裱室的天花板下應裝置搭掛“篦子”用的梁架。“篦子”成排成行搭掛,擴大了裝裱室的空間利用率。裝裱室內的理想工作溫度為冬季不低於10℃,夏季不低於26℃,相對濕度應穩定在50~60%之間,在乾燥季節或北方乾燥地區,當室內濕度低於50%時,應裝置電動噴霧器,以調整室內濕度,防止裱件自然崩裂。裝裱室一般由裱畫間,裱件暫存庫,材料貯藏室,打漿室,休息室(吸菸室)等組成。裱畫間是裝裱室的主體,內部布設裱畫案子,打漿室須配備大小水池、電爐或煤氣灶。
標本製作室 標本製作室是自然博物館技術工作室的主體。動物標本有假剝製標本、浸制標本和生態標本之分。植物標本有“臘葉”標本,浸制標本和直接採集的籽粒與植株標本等,標本製作室由解剖室、浸泡室、消毒室、藥品器材庫房及研究工作室等組成。解剖室的面積應儘可能大些,要求採光照明良好,空氣流通,室內設定瓷面磚牆裙,地面鋪設馬賽克、設定地漏,以便於清洗,配備大小水池及電爐或煤氣灶。為適應剝製大型動物標本之需,剝製室應配備有露天的工作場地。古生物化石標本修理室需要將野外採集來的標本進行加工修理或裝架,故修理室要求光線充足,通風良好,並配備有水池。蠟模製作室專門翻制蠟制模型。
科學實驗室 科學實驗室對歷史文物、藝術珍品等藏品進行科學保護、年代測定、真偽鑑別等的實驗研究。中國的博物館通常根據研究的課題建立課題實驗室,一般由生物實驗室、化學實驗室、物理實驗室組合而成。由於實驗的課題不同,工作內容和實驗手段各異,所以實驗室的建築要求,房間配備,設備設定都不完全相同,建築設計應根據不同的工作要求適當加以處理。但實驗室均須配備相應的無菌室、藥品庫、毒品庫或易燃易爆品庫、實驗儀器貯藏室等。通常各實驗室內都應設定水池、煤氣灶、實驗台、工作檯、藥品櫃、通風櫃等。實驗室內裝修要注意通風防塵,用瓷面磚作牆裙,地面為馬賽克或水磨石。電子顯微鏡室、雷射室、全息攝影室或精密天平室等尚須做好建築物或實驗室的防震抗振設計。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