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久之亂

承久之亂

1199年(正治元年)鎌倉幕府的創始人源賴朝去世,年僅18歲的其子賴家繼任將軍。賴家精於弓箭馬術,但缺乏其父的政治才能及權威,獨斷專行,重用其岳父,排擠幕府元老,引起許多御家人的不滿。在源賴朝之妻北條政子的主持下,首先剝奪了賴家的裁判權,然後組成13名元老決定重大決策的協定制。1200年,北條時政剷除支持賴家的梶原家族,並在1203年軟禁賴家,同時滅其岳父家族,立其弟實朝為將軍,自己以輔助將軍的名義掌握幕府大權,被稱為“執權”。

基本信息

簡介

承久之亂承久之亂

1221年(承久三年)朝廷與幕府間發生的戰亂。鎌倉幕府成立,公家實力受到嚴重打擊。1199年(正治元年)源賴朝死後,陸續發生有勢力的御家人叛亂事件,三代將軍實朝被殺,幕府動盪不安,公家企圖恢復勢力。後鳥羽上皇以近臣為中心舉兵討幕,但敗於團結於北條政子和執政北條義時周圍的幕府軍。戰亂後,幕府採取一系列措施,如流放後鳥羽,土御門和順德三個上皇。沒收站在朝廷方面的公卿和武士的領地和設定新補地頭,設六波羅探提以監視京都等,大大加強他的實力。公家政權勢力急劇衰弱。

經過

和田義盛墓和田義盛墓

1199 年正月,源賴朝去世,其子賴家繼承將軍位。賴家缺乏統治御家人的能力,又偏倚妻子的娘家比企氏,輕視幕府的元老們,引起了以北條氏為首的有力御家人的不滿。北條氏是賴朝妻子政子的娘家,也是鎌倉幕府的重臣。為了鞏固幕府的統治,同年4 月,北條政子罷免了賴家的訴訟裁判權,重新制定了由北條時政、北條義時、大江廣元等十三人共同裁決的集體合議制度,使政局暫時獲得穩定,但仍沒有消除潛伏著的御家人之間爭權的危機,各地反賴家幕府的事件還是不斷發生,幕府的統治陷入了困境。在這種情況下,1023 年8 月,北條政子與北條時政合謀,廢黜了賴家,將關西38 國的地頭職讓與其弟千幡,關東28 國總守護職讓與其子一幡。賴家不甘心失敗,勾結比企能員,企圖打倒北條氏,結果反被北條氏所敗。之後,北條氏擁立千幡(實朝)為鎌倉幕府第三代將軍。北條時政擔任政所別當(當時稱執權)。但不久,時政因反實朝失敗,引退於伊豆,北條義時繼任執權。北條氏為了擴大自己的權力,殺死了當時的侍所別當和田義盛,北條義時集政所、侍所別當於一身,確立了北條氏的霸權。1219 年正月,北條義時唆使源賴朝遺子公曉暗殺了實朝,然後北條義時又藉此殺害了公曉,從此源賴朝的血統完全斷絕。北條氏掌握了幕府的最高權力,北條政子成為幕府的實際最高統治者。
北條氏專權後,面臨將軍無人繼任的問題。因為第三代將軍實朝無子,所以北條政子欲選拔一名皇族為將軍,但院廳方面對此時而應允,時而反對,最終,拒絕了幕府的要求。幕府的態度十分強硬,義時率千騎人馬入京,要求皇族將軍東下,不料朝廷的態度也很強硬,再次拒絕了幕府的請求。北條氏只得放棄原案,改迎與源氏有血源關係的左大臣藤原道家之子、兩歲的藤原賴經為將軍。雖然將軍問題解決了,但朝廷與幕府的關係緊張依舊。院廳方面以後鳥羽上皇和順德上皇為中心,開始秘密籌倒幕。
1221 年5 月,朝廷集合了北面、西面武士和畿內寺院僧兵的力量,正式發出征討北條義時的旨令,史稱“承久之亂”。面對這種緊急狀況,北條政子集合了東國的有力御家人,痛陳源賴朝的恩德和武士階級的利益,最終統一了御家人們的思想,甚至連準備內應京都的三浦氏也宣誓效忠幕府。6 月15 日,北條義時之子泰時、弟時房一舉攻占京都,粉碎了院廳的陰謀。後鳥羽上皇見事態不好,不得不撤回追討義時的命令。北條泰時、時房率軍進駐京都的六波羅府,處理戰後事務。“承久之亂”宣告失敗。

影響

鎌倉幕府的創始人源賴朝鎌倉幕府的創始人源賴朝

“承久之亂”後,幕府廢止了後鳥羽上皇的院政,流放了後鳥羽、土御門、順德三位上皇,擁立與後鳥羽上皇關係疏遠的後堀河天皇,並推舉西園寺公經為內大臣,掌握朝廷的實權。北條氏沒收了原屬朝廷的3000 余處所領,作為恩賞賜給有功地頭。為監督朝廷,維持京都安全及畿內等地區的行政和訴訟,京都的六波羅館被改為六波羅府,任命北條泰時六波羅探題,權力僅次於執權
“承久之亂”使公武雙方的力量關係逆轉,公家政權開始衰落,以鎌倉幕府為中心的武士階層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
“承久之變”後,北條義時成功的鞏固了北條氏的執權政治。1224 年6 月,義時去世,時任六波羅探題的北條泰時繼任幕府執權。為了確固北條氏的地位,泰時將北條氏一族提升為“家督”,有別於其它的有力御家人。隨著北條政子等一些幕府元老的相繼去世,政權逐漸集中到泰時一人之手。
為取得武士階層的信任,泰時進行了一系列改革。首先,他將執權一職由一人增至二人,另一人稱“連署”,第一任為由北條時房擔任。然後,他又廢除了執權的獨裁統治,設立由11 人組成的“評定眾”,與執權、連署一同議政。評定眾的地位僅次於執權、連署,由北條氏及其它有力御家人世襲。1249 年又設“引付眾”,由評定眾的長官兼任,管理御家人的訴訟。執權體制是作為將軍獨裁制的對立面出現的,體現了武士階層的意志。泰時的集體合議制受到御家人們的歡迎,提高了北條氏在武士中的威望。
承久之亂後,御家人之間對土地的爭奪日益激烈,裁判稍有不公,即會招致御家人們的反對。為了平息紛爭,鞏固幕府統治,1232 年,北條泰時制定了一部武士的重要法規《御成敗式目》,又稱《貞永式目》。這部法規是基於賴朝以來的武士習慣法制定的,共51 條,內容涉及到社寺關係、守護和地頭的許可權、所領關係、訴訟手續等一系列問題,是武士裁判的重要準則。
《御成敗式目》是鎌倉幕府武家社會的根本法典,也是第一部武士階級自己的法典。它標誌著武士不再從屬於公家,已經成為獨立的政治力量。《御成敗式目》再次否定了將軍的獨裁制度,確立了幕府“法治”的政治方針。

日本幕府時期相關知識

日本幕府時期是日本歷史上最為重要的一個時期,也占據了日本發展的一大部分。從鎌倉幕府到室町幕府再到後來的德川幕府,日本在這幾百年的時間裡都處於幕府將軍的實際統治之下,貴為天照大神後裔的天皇只能成為傀儡。了解這段時間的相關知識,對我們跟深刻的了解日本的歷史發展和文化傳統有著很重要的意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