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三棋

打三棋

  土家族的棋藝活動種類繁多。如打三棋、咔襠棋、圍欄棋、和尚棋、豬母娘棋、轉角棋、五子飛、“金木水火土棋”等,真是五花八門。

簡介

土家族的棋藝活動種類繁多。如打三棋、咔襠棋、圍欄棋、和尚棋、豬母娘棋、轉角棋、五子飛、“金木水火土棋”等,真是五花八門。這是人們在長期的生產勞動和生活中逐漸創造和發明的。
傳說元明年間,有一個名叫滿龍的放牛娃,一路上山放牛,牛在吃草時,他閒著沒事,自己在地上劃了三個尺寸不一樣的四方形框,隨便把各框用線聯結在一起,並用小石子、木頭棍獨自比划起來。不知不覺太陽落山了,牛也吃飽了,他也高高興興地度過了一天。回到家後,他把這種方法告訴了自己的一些小夥伴。後來他們就每天邀集在一起放牛,由一人負責,其他人便在一起下棋。這就是流傳至今的“打三棋”。
打三棋的棋盤如圖所示。
三棋圖形三棋圖形

棋盤由三個不同尺寸的方形組成。棋盤上共有二十四個交叉點,這些 交叉點是雙方對弈時著子的地方。還有二十條直線,每條直線上有三個交叉點,這是對弈雙方占點搶線的焦點。
打三旗的棋子是不講究的,一般採用小石子、小紙團、小木棍、小葉片作棋子。棋盤裡各子威力都一樣。一般為兩人對下,各自挑選顏色不同的小石子、小紙團、小木棍……等物作為自己的棋子,按照輪流下子的順序,把自己的子布在棋盤上的交叉點處,這叫擺子。
凡在棋盤的交叉點上占得一條直線上的三個點,就形成了“打三氣”,也就獲得了在棋盤上壓對方任何一個子的權利。被壓的子,均要從棋盤上提掉。若一方在擺子階段未形成“打三”,到動子階段就無法下了,這就叫做悶棋。出現悶棋、就判頭家(即先下子者)負12盤棋,即輸掉12局。所以頭家或頭棋的布子是非常重要的。
動子的先後秩序與擺子的先後秩序剛好反過來,由末家先動,限走鄰近的一個交叉點,然後輪流下子。如果出現了打三,就可獲得任意捉對方一個子的權利。打一三,就提一子,連續出現打三就連續提子,一直到把對方的子全部提淨或對方認軸,這盤棋就告結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