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維葉

扎維葉

扎維葉,伊斯蘭教蘇菲派修道場所的稱謂。阿拉伯語音譯,一譯“扎維亞”。原意為物體的角或建築物內部的一個角落,後引申為修道場所。

人物介紹

扎維葉(Zawiyah)
伊斯蘭教蘇菲派修道場所的稱謂。阿拉伯語音譯,一譯“扎維亞”。原意為物體的角或建築物內部的一個角落,後引申為修道場所。亦稱“里巴特”(Ribat)、“台基葉”(Takiyyah)。中國宗教學者譯為修道所修道院。系蘇菲派修士進行道乘修煉,舉行“迪克爾”誦念聚會(Halaqat al-Dhikr),並招收門徒,講授蘇菲教理的宗教潛修教育組織和相應的建築物。

歷史淵源

中國西北地區一些蘇菲派門宦較大的拱北、道堂和麻札與此有某些相似之處。扎維葉的形成經歷了一個較長時期的發展演變過程。最初指清真寺內專供虔誠的穆斯林個人隱居冥想、記主贊聖、舉行副功拜的角落,後指蘇菲派修士隱居修行的地方,多為遠離世俗繁華的偏僻角落,可供“德爾維什”(即蘇菲雲遊者)和流浪的窮人棲身之用,最後逐步形成為一種具有一定建築規模和人員組織體系的蘇菲修道場所。7世紀末重修的阿克薩清真寺中始有專供穆斯林個人在齋月後10日靜坐記主、誦經禮拜之用的扎維葉建築,開羅和非斯的一些古寺中至今仍保存有這種建築。早期阿拉伯王朝的一些哈里發為了靜養和禮拜時的安全,在清真寺近旁興建的個人住所,亦稱扎維葉。11世紀以後,在一些大城市的邊沿建有式樣不等、小巧玲瓏的扎維葉建築,用於禮拜和研討宗教學,或舉行蘇菲派“迪克爾”誦念聚會,也有的是單一的宗教私塾和學校,用來教讀《古蘭經》和宗教常識。摩洛哥卡拉維因大學就是在此基礎上發展起來的。12世紀以後,扎維葉逐步發展成為蘇菲派各教團的正式修道場所,且具有了較大規模。隨著蘇菲派戛迪林耶、蘇哈拉瓦迪耶、里法伊耶、沙茲林職、毛拉維耶等教團的相繼建立,在巴格達、大馬士革、開羅和其他城市及其郊野出現了大型的扎維葉建築群,大都同蘇菲派導師、修士或其親屬的墓廬建在一起,既用於朝謁,又用於潛修,其中包括供修道、禮拜、秘傳蘇菲教義、講學、藏書和招待遊學人員、過往旅客及窮人暫住的各部分建築物。扎維葉分屬各教團,並以教團為中心形成一定的勢力範圍,一般都有一定數量的土地、牲畜和其他資產。人員組成有導師(Murshid)和門徒(Murid)等,同周圍遠近住家的普通教徒民眾在宗教上有著密切的聯繫,對他們具有很大的影響。它在歷史上對於傳播蘇菲思想和神秘主義起了重要作用,培養了不少蘇菲學者和詩人。14~15世紀,蘇菲派的扎維葉已遍及西亞北非馬格里布中亞安納托利亞和南亞次大陸等地區。15~16世紀,馬格里布沿海地區的不少扎維葉曾一度成為一些團體號召聖戰,抵禦外敵入侵的指揮部和軍事堡壘。近代建立的提賈尼教團和賽努西教團也建有不少扎維葉,組織體系更加龐大和完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