戶調與田租相配合﹐構成對自然經濟下男耕女織自耕農的賦稅剝削。西漢對於自耕小農的剝削有田租和人頭稅﹐沒有戶調。人頭稅包括口賦和算賦﹐徵收貨幣。此外﹐統治者在應付迫切需要時也向人民“調”其它實物。東漢時﹐“調”逐漸成為人民經常的負擔﹐但還沒有規定數額及繳納物。直到曹操時,始固定化﹐成為新興稅目﹐取代了漢代的口賦﹑算賦。由於東漢末年商品貨幣經濟萎縮﹐自然經濟進一步發展﹐民間以谷帛交易﹐於是征斂物由貨幣改為綿絹﹐按戶徵收﹐故稱戶調。從此它與田租一起成為國家的正式賦稅。
太康元年(280)﹐西晉滅吳統一全國以後﹐制訂“戶調式”﹐規定以丁男為戶主的戶﹐每年交納絹三匹﹑綿三斤。丁女及次丁男立戶﹐減半徵收﹔邊郡民戶戶調只納規定數目的三分之二﹐更遠者納三分之一﹔少數民族每戶納“賨布”一匹(巴人稱賦為賨)﹐遠地或納一丈。就丁男為戶的稅率而言﹐高於曹魏時期﹐但對於貧弱農戶和少數民族有所照顧﹐表現了一定的靈活性﹐有其積極意義。
上述戶調數額只是平均標準﹐在具體徵收時﹐採用九品混通的辦法﹐即依據資產多寡將農戶分為九等﹐按照戶等高低徵收不同數量的絹綿。但其徵收戶調總數應與各地丁男﹑丁女及次丁男戶數須納戶調總額相等。
西晉滅亡後﹐在南方﹐東晉南朝繼續實行戶調製。南朝後期梁﹑陳時才改戶調為丁調﹐南朝戶調的征斂物常為布。在北方﹐十六國時期和北魏前期大致仍行戶調製。太和九年(485)實行均田制後﹐改為按丁徵收賦稅﹐戶調製和九品混通制從此廢止。
相關詞條
-
戶調時代
絲綢還是一種實物貨幣,甚至在錢幣不足之時,如錢幣制度混亂的魏晉時期,還可以取代錢幣的地位,成為貿易的中介。《唐律疏義》規定,在計贓和計罪罰時,都要以絹匹...
絲綢除了服用功能之外 東漢戰亂時期 -
眉戶調
第一段:小快板,以眉戶劇“歡音”唱腔素材為主題音樂,反覆出現。 本樂段音樂形象十分硬朗,表現了西北人民豪放、粗獷的性格。 第二段:抒情的慢板,以“苦音”...
-
賦稅制度
改為徵收實物。西晉的“戶調法”西晉在滅吳統一中國後,實行課田“戶調法”。也就是在占田制的基礎上,規定賦稅的數額。“賦”是戶調,稅是田租。據《晉書...:丁男之戶,收租粟二斛,比丁男之戶減半。戶調:丁男之戶,歲輸絹三匹、綿...
簡介 具體介紹 -
戶調製
(公元200年),曹操在兗、豫兩州徵收戶調,徵收物為綿、絹。建安九年(公元...頒布的戶調製度。戶調的實行,取代了漢朝以來的算賦和口賦,從此與田租一起成為...或1丈。以上戶調數額只是平均標準,實際徵收時採取九品混通的辦法,按資產的多...
戶調製 戶調製廢止 -
九品相通
概述又稱 九品混通。 西晉實行的按貲產分等徵收田租、戶調辦法。西晉頒行的占田課田法和戶調法令規定農民應納田租和戶調的數額,是地方官徵收時...,按戶徵收實物稱為戶調。九品混通或稱九品相通,是作為戶調徵收的原則。其...
概述 方式 意義 -
西晉
朝代簡介西晉西晉(公元266年~316年),是中國古代歷史上短暫的大一統封建王朝。晉武帝司馬炎於公元266年正式取代曹魏,國號...
朝代簡介 歷史 疆域 政治 西晉皇族 -
秦至清代的農業租稅制度
每畝每年交納粟四升,戶調平均每戶每年交納絹二匹、綿二斤,廢止了漢代徵收的口...過問。 西晉政府在頒布占田法令的同時,頒布了課田和戶調法令,以次對農民進行...,比曹魏高一倍。戶調,是徵收戶稅的制度,規定丁男作戶主的,每年交絹三匹...
-
晉[西晉]
歷史司馬氏崛起參見詞條: 司馬懿、 高平陵之變 司馬懿 曹魏後期,政治日益腐敗,階級矛盾越來越尖銳。與此同時,統治階級內部出現了...
歷史 疆域 政治 軍事 經濟 -
中國古代賦役制度
編戶則交納田租、戶調,田租每畝四升,戶調每戶絹二匹、綿二斤。至於役,則豪族...、戶調甚為混亂,兵役雜役尤極苛重。為制止戶口大量逃亡,南方實行“土斷”,限定...田租、戶調的演進,庸則為役的絹、布交納。同時,實行府兵制,減除了徵調兵役...
簡介 發展歷史 賦役的演變及實質 歷史影響 沿革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