戶撒三寶

戶撒三寶

戶撒鄉是隴川縣一個以阿昌族為主的民族自治鄉,有著獨特的亞熱帶氣候,風光旖旎迷人,而戶撒三件寶“戶撒刀、戶撒煙、阿昌族銀首飾”更是遠近聞名。

戶撒三寶

戶撒刀也叫阿昌刀,因產於阿昌族聚席的隴川縣戶撒鄉而得名。據史料記載,明洪武年間,沐英西征時曾留下一部分軍隊駐守戶撒屯墾,他們將打制刀具的技術傳給了阿昌同胞,至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
戶撒刀工藝獨特,質地精良,鋒利耐用,有"柔可繞指,削鐵如泥"之譽,在省內外久享盛名。工匠們還喜歡在刀鞘上鐫刻"龍飛鳳舞"、"猛虎長嘯"、"東方口出"等風格多樣的圖案,並對刀柄精心鑲嵌裝飾,使之成為一件精美的藝術品,讓人愛不釋手。戶撒刀的品種有生產生活用刀、匕茸、長刀、景頗刀、藏刀、維吾爾族刀等120多個品種,遠銷西藏、甘肅、內蒙等省區及緬甸、泰國、印度等國。
戶撒煙素以菸葉厚實,煙味醇香,菸絲細長、柔軟、色澤鮮艷、加工別致而聞名。有“戶撒草煙賽重九”之說。
戶撒盆地,面積32.4平方公里。中亞熱帶氣候,雨量充沛,比較涼爽。海拔1360—1500米的曼棒、朗光、潘樂、隆光、巷姐、明社、曼炳、保平、平山等低山丘陵地帶,土地廣闊,肥沃,是種植菸葉的基地。戶撒人種煙,在選地、施肥及菸絲加工上都十分考究。煙地要選擇乾燥、通風、向陽的荒坡或輪歇地,年年耕作的熟地
選,菸農們講,用熟地種煙蟲害多,不搶生,而在荒地和輪歇地上種煙,蟲害少,菸葉長得特別好。
每年陽春時節,君若有暇到戶撒盆地一游,在四周的低矮荒丘上,到處都可看到疏放的新挖草伐,這便是菸農們新號的煙地,這片荒地便再無他人來耕耘。到了季春或初夏,菸農們便將荒地開挖暴曬,中夏再將曬乾的草伐壘成若干堆,燒成褐紅色的火灰,晚夏雨水落地,菸農便及時將煙苗植入煙地。種煙的肥料也特別講究,一般不用化肥,專用馬糞、豬糞和火灰作底肥,用豬和雞糞作追肥,雞糞為最佳,菸葉的質量可為上乘,在辯別種煙時施的什麼肥料時,菸農們只
看一看菸葉的顏色,摸一摸菸絲的柔軟度,再品嘗一支,看看味醇不醇,菸灰白不白,便知是什麼肥料種的了。他們講,用馬、豬、雞糞及火灰種出的菸葉,色澤鮮艷,香醇潤口。但大面積種植不易,如今也並不那么講究。最講究的還菸絲加工。每當孟冬來臨,菸農們便在自己的煙地旁搭好簡易窩棚,栽樁搭架,備好晾曬煙具,加工隨即開始,廣闊的丘陵煙地,到處窩棚林立,炊煙繚繞,人歡馬叫,熱鬧非凡整個戶撒盆地尤如一座龐大的菸絲加工廠。
戶撒煙加工別致,但是,最講究的還是“竹桿煙”。加工竹桿煙,要求的條件比一肌菸絲高。首先天氣要好,菸葉要用上品的,菸絲要橫挎在一上細細的竹桿上晾曬,一般只
要一個小時即可曬乾,“竹桿煙”也因此得名。今天,菸農們多在兩樁之間拉上數根繩索,將菸絲挎在繩索上晾曬,這經和竹桿晾曬要方便和經濟得多,所以,今天的“竹桿煙”加工場工,人們很
難見到竹桿的痕跡,但是這些方法;加工出來的菸絲,仍叫做“竹桿煙”。竹桿煙色鮮、香醇、潤口,雖比不上紅塔山高雅,但是戶撒煙中也可稱得上煙中之王,她雖進不了深宮雅座,但是,凡到戶撒的遊客,總要買上幾斤作
為饋贈朋友的珍品。
戶撒人十分好客,無論遊客到煙地參觀菸絲加工,還是到家裡買上幾斤,主人總要送你一撮嘗嘗。去一家送一家,去十家送十家,家家好此。若到
戶撒觀光旅遊,不買上幾斤嘗嘗,雖算不了什麼損失,但戶撒盆地優美的環境,戶撒人敦厚樸實的感情,以及戶撒煙內在的魅力,將使你遺憾和悔嘆
阿昌族銀佩飾種類豐富,主要有銀插針、銀耳環、銀項鍊、銀手鐲、銀戒指、銀紐扣、銀衣鏈、銀腰鏈、銀泡花、銀花飾以及銀飾“掛膀”等。各種銀佩飾都是由阿昌族民間銀匠手工製作而成,其款式多種多樣,工藝複雜,精巧細緻。不僅是男女服裝的佩飾物,而且往往還是財富和光明的象徵。另外,民間還認爲用銀子做飾物佩戴,可以消災避邪,使人吉祥平安。
銀插針又稱“戳頭棍”,用白銀製作而成,一頭尖細,一端扁粗有孔。有孔的一端墜飾有玻璃彩珠穗和用各色毛絨線做成的花飾。銀插針原用於梳理和固定頭髮,作髮簪之用。現在主要插於包頭上用於裝飾。銀插針往往被青年男女用作定情信物贈送給意中人。
銀耳環又稱“銀耳圈”、“銀耳鐲”,是成年女子喜歡戴的佩飾之一。製作銀耳環時,先將銀塊熔化開,根據所需規格,碾壓成圓銀條,再把銀條的一端壓圍成直徑約2釐米的螺鏇圓形圖案,另一端折成鈎扣狀,用來與另一端固定。然後,把整股銀條製作成圈狀。銀耳環大小不一,年輕女子的耳環直徑在3至4釐米左右,銀條較細。顯得精美。中老年婦女的耳環直徑達5至6釐米,銀條較粗。顯得淳厚粗獷。銀耳環也是一種定情信物,往往被男子用來當做定情物贈送給女方。


銀項鍊也稱“銀脖鏈”,

是阿昌族婦女的項飾。根據鏈扣不同形狀分爲扁鏈、扣鏈、龍骨鏈、黃鱔骨鏈等。鏈子上墜有柳葉、石灰盒、挖耳勺、戳頭棍、針筒、銀幣等銀飾物。這些飾物上還壓刻有各種花紋圖案。特別是已婚的年輕婦女在走親訪友,喜慶節日裡,都佩戴銀項鍊。作爲婦女盛裝的一部分,顯得無比華貴,別具特色。
銀手鐲,也稱“銀鐲頭”。種類有“泡花鐲頭”、“扁鐲頭”、“長鐲頭”、“筷子鐲頭”、“六方鐲頭”、“四方鐲頭”等。泡花鐲頭爲空心扁圓形,有大泡花和小泡花之分,寬度在2至5釐米之間,表面上有幾何紋、花卉、植物等壓花圖案。一端開口,以便戴飾,這種手鐲是阿昌族婦女盛裝時的必戴首飾。四方和六方鐲頭,分別是四面和六面是方形的,空心實心者都有,是阿昌族最常戴的手鐲。長鐲頭爲圓筒狀,長達10釐米左右,兩端外翻呈喇叭狀,兩頭粗、中間細。中間一段有凸起的花朵圖案。扁鐲頭和筷子鐲頭分別爲寬扁形和筷子形,一般沒有什麽花紋圖案。各種類型的手鐲都用純白銀製成,工藝精細,風格獨特,不僅是阿昌族喜愛的首飾,也是愛戀著的青年男女用作定情的信物。還是母親給女兒的陪嫁物之一。
銀飾“掛膀”是梁河阿昌族婦女的一種坎肩式小罩衣,多用黑綢或黑棉布做成,前後邊沿鑲釘銀泡,對襟,釘銀牌扣。銀牌扣一般長7釐米,寬4.5釐米,上刻有各種花紋圖案。外掛銀鏈、三須、灰盒、針筒、小魚、耳勺、叉子、戳頭棍等銀飾物。這些飾物工藝精細纖巧,唯妙唯肖,栩栩如生。兩排對稱的銀泡和寬大的銀飾扣相襯,銀光閃亮,其佈局排列近似於古代出征將士的戰袍。據說,穿這種銀飾“掛膀”是對古代戰爭生活和戰死疆場的將士的紀念。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